音乐人的悲伤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小小生意经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我出来工作后的第二年,家里就接手了那间百货店,我爸爸也正式结束了长达十几年风尘仆仆的外出摆摊生涯。

    虽然门面不大,生意也不大,但相比之前的奔波劳碌,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不过,大生意有大生意的门道,小生意也有小生意的路数,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商机。

    那时候消费水平低是实实在在的。就像小卖部化学老师卖的1毛钱一杯的冰水,但他一天能卖出几百杯,在夏天他光是卖冰水一个月就抵得上我在工厂当学徒三个月的工资。

    所以他的女儿当时成为很多男生心中的梦想,毕竟家里有钱,人长得也很漂亮,我也美美地梦到过几回。

    但她老爸却不是省油的灯,看到大家围着不走,他就板起脸瞪着眼睛,大声说:“站不下了,快出去。”大家便一哄而散,身后传来他女儿银铃般的笑声。

    而我爸爸有样学样,用食醋、糖精、加上凉开水,经过一定的比例,放上辣椒、沙梨泡在里面,制成果醋饮料,味道酸酸甜甜带着一点辣味与水果的清香,也卖1毛钱一杯,竟一时间供不应求。

    后来经过改良,他还制作出多种味道,大人小孩都抢着买,成为当时远近驰名的产品。

    小卖部老板用冰水“创下惊人奇迹”,我爸爸用果醋饮料“闯开一条血路”。

    当然,这个钱也不是只有我爸爸赚,永成饭店门口的那个老头,据说是老板的亲戚,他也专门卖这个果醋饮料。只不过他整个夏季都喜欢穿条短裤光着膀子,总给人不干净的感觉。

    虽然百货店比不上供销社商品齐全,但亦林林总总,名目繁多,低至2毛钱的冰棍,大到几十上百元的小电器,要全部记住还真不容易。

    踩缝纫机是我爸爸的老本行,平时帮人缝补衣服自然是不会放下的。那个年代裤子哪怕在屁股后面穿了两个洞,车块布也能再穿三年。

    除了这些小生意,其实也有一些真正赚钱的门路。当时几乎整个市场都充斥着假烟的身影,因为利润高。一条卖60元的某牌子香烟,“标配版”进货价只需二十多元,“高配版”三十多元,卖一条可抵得上正版好几条的利润了。甚至低至1元一包的香烟,也有假货,令人匪夷所思。

    即使如此,大部分的人根本无从分辨。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摆的是正品,给的是假货。当时的重灾区其实是县城,所有的假货来源都是从此流出。

    当然,这种事情只在业内流传,没有“同道中人”的提点,赚不了这种钱。

    而生性忠厚老实的我爸,即使有人“指点路子”,他也没有胆量做这个事。所以他勤勤恳恳劳劳碌碌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我秉承了爸爸的老实本分,后来开店时,也不曾做过这种事。

    还有一个更黑心的勾当,假币也有专门的买卖途径。而当时镇上有人就专干这个,但没人敢惹。所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我就曾因为没有经验被人以假乱真骗过,最后也无可奈何。

    虽说社会的险恶无处不在,但也不尽是黑暗。时代的春风拂面而来,空气中也到处飘着商机的味道。

    开店后第二个月,我爸爸装了部电话,一来方便我联系,二来还能做生意。

    那时候电话是妥妥的刚需,而话费亦堪比如今的国际长途,就像坐出租车,看着不停跳动的秒表,总会有一种心慌的感觉。

    这部电话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天到晚络绎不绝的人光顾。

    而后来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的“话吧”,则将这个行业推到最高峰。

    卖水果的人都听过一个笑话:卖水果的永远都在吃烂水果。我们家也逃脱不了这个定律,每天都有卖不完的水果烂掉,我爸爸舍不得扔掉,削掉烂的部分,全家一起吃。第二天又重复这个定律......以至于他们四个都练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领,我因为外出工作,错过了练这个“绝世神功”的机会。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有的,很快便会传到农村。做生日蛋糕的老板,马上抓住了这个商机,但当时乡镇的消费力有限,不可能覆盖到每一个地方。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有利条件,蛋糕店的老板找上了我爸爸,希望大家合作,成立一个联络点。如果有客户通过百货店预订,有一定的分成。然后通过客车送上来。

    更重要的是,如果途中蛋糕有任何损坏,不需要我爸爸负责,他重新制作,损坏的随便吃。这么好的条件,简直是赤裸裸的诱惑啊!即使赚不到钱,有免费的蛋糕吃这条就已经让人无法拒绝了。

    当然,我那忠厚老实的爸爸,没有那种坏心思。若然送到你那里去的蛋糕,每隔几天就有损坏的,这很惹人嫌疑。

    所以,当时百货店最显著的不是门店招牌(事实上也没有),而是大大的“订生日蛋糕”的广告牌。

    但很快这种模式就被淘汰,随着更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总有那么几个有本事及充满理想的创业者敢于开先河,返回家乡,建设家乡。

    面包店,奶茶店,甚至后来还有烧烤店等遍布大街小巷,完全满足了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

    当然,这些新鲜事物兴起的时候,我们家的店铺也不是百货店了。

    我妈妈走了多年后,我爸爸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年纪与他相仿的女人。我们三兄弟各有各的工作,也着实不能每天相伴,所以也没有反对。

    听我爸爸说,她也挺苦命,小时候被人拐卖到山区里,与人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大后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对她也甚少关心。后来她男人失足掉落山下摔死了,她也就没有了依靠。

    来到我们家后,我们三兄弟也对她很好,除了不叫她做妈妈,其他也与一家人没有两样。每次回家,我都塞些钱给她买东西吃,还带她去买新衣服。她激动得泪流满面,说她的亲生儿子与女儿还没有我们好。

    但是好景不长,数年后她也因病去世了,从此我爸爸就没再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