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的悲伤
繁体版

第一章 成为音乐人

    成为音乐人,其实是在偶然的情况之下。尽管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但是我从来就没想过,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这个梦想。甚至,音乐人这个称呼我在此前没有一点概念,那时候,我以为叫歌星。

    我爸爸告诉我,我在襁褓之中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只要我一哭,把收音机放在我耳边,听见音乐声,我就马上安静下来。睁着大大的眼睛,仿佛真能听得懂一般。而这个习惯,我在今天依然保留,睡觉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而且一定要贴着耳朵,听着歌曲睡觉。

    当然,自从有了自己的原创歌曲后,我大部分都是听自己的音乐。听着自己的声音入睡,对我而言,能让我很平静,只要我不作其他思考,我通常能很快入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也渐渐有了焦虑,常常在想,自己的歌曲什么时候才能有更多的听众,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虽然我也知道,这种东西想多了也没有用,徒增烦恼。但是,我做不到不去想。事实上,据我所知,大部分像我一样的音乐人,都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境遇。都充满自信,也肯定自己的能力,但就是没有人气,半死不活。久而久之,便会陷入颓废,却又心有不甘。特别是看到谁的歌曲播放量有多少了,谁的月收入又达到几百一千了(在平台后台经常有音乐人晒收入的),那种焦灼就更甚了。

    迄今为止,我已经创作了近50首歌曲,全部都是自己作曲填词、编曲混音。尽管成品算不上优秀,但是我对自己的作曲能力还是肯定的。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我唯一的天赋。填词不是我的强项,但胜在我很用心,也得益于我多年来喜欢阅读的原因,积累了一定的功底,还不算太烂。

    我的第一首原创作品,诞生于2020年初。是的,就是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由于封控,本该正月初八开工的计划,便停了下来。整个城市似乎一下子成了空城,街道上空空荡荡,没了往常的人烟气息。这在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广州,还是头一回。多年来朝出晚归的生活状态,突然变成无所事事,我一时间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很慌。更怕断了生活来源。是的,40岁的年龄,经不起这些打击。毕竟,我还有一家人需要养活。

    没有工作可做,也没有地方去,我便深思着找些事情打发一下时间。喜欢音乐的我,除了弹弹吉他,再也想不到其他的门路。上网的时候,突然就发现了原来可以把自己唱的歌上传到网上,这可是个大发现。平时喜欢钻研的精神,在此时便产生了作用,我搜索到一个软件可以进行简单编辑分轨,看教程,自己摸索练习。竟然真的让我学会了一点皮毛,看,一个人面对他喜欢做的事,总会想方设法去完成。不喜欢的东西,按着他的头也学不会,就像读书的时候,一上数学课我就提不起精神,曾经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在写作文。数学老师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复杂。所以,你现在要问我函数是什么,我完全答不上来。但音乐老师教我们班唱粤语版《总有你鼓励》,隔壁二班唱国语版《祝你一路顺风》我却记得清清楚楚。

    这个阶段,没有任何的专业概念,想到的只是怎样把自己的弹唱加上前(间)奏合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最后,还真的让我捣鼓成功了,我还沾沾自喜地发到朋友圈炫耀。当然,在外人听来,那不亚于垃圾中的垃圾,但是于我而言,重点只是我学会了分轨而已。陆续弄了几首翻唱后,我又不满足了,只是吉他伴奏太单调了,我又开始琢磨怎样添加鼓声。限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我没有办法找到非常专业制作鼓组的方法,但也找到了一个能产生鼓点节奏的软件。凭着我超强的理解力,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节奏,这就足够了。而且我还想出了一边播放一边用第三方软件录音的土办法,来制作一条完整的数分钟的鼓组的方法。我没办法不佩服自己。配上鼓点,音乐更带劲了。

    我的野心更大了,翻唱别人的歌曲有什么意思?我要创作属于自己的原创音乐!

    事实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停滞,各地已经陆陆续续开工了,我也已经正常回到以前的生活轨迹。但是,这个时候我发现已经停不下对音乐的深入研究了。要创作音乐的念头挥之不去,一有空就弹吉他寻找灵感。不到半个月,我第一首原创歌曲横空出世。注册音乐人,登记歌曲版权,上线歌曲,一切都是这样的顺利,我就这样成为了我梦想中的音乐人。把歌曲分享到朋友圈后,有朋友转发了,还配文说身边从来没有这种事情发生。的确,对大多数听众来说,平时都在手机或电脑听歌,却未必会想,唱这歌的人,是什么来头。你经常听他的歌,突然有一天发现他就住在你楼上,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与追星是二回事,你举着大大的海报到到商场看明星,大叫一通,激动得语无伦次。他赚钱,你吆喝,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当然,你还没有红,也就还是普通人一个。人家也许会礼貌地客套一句“嗯,你唱的歌挺好听的”,仅此而已。没错,我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收入完全靠正常工作,一样的早上出门,傍晚回家,有时也去挤公交车,搭地铁。也去菜市场买猪肉鸡爪,提着一捆青菜回家。

    就是不知道,那些成名的音乐人,是不是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