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东窗事发

    众人都瞧见圣驾缓缓而至,一众嫔妃也尾随而来,便早早起身,恭恭敬敬地跪拜在地并山呼:“臣等拜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后和皇帝威严端肃,见众人都行跪拜大礼且恭恭敬敬,皇帝和皇太后在宫人的搀扶下下了龙撵和步撵,和和气气道:“众位卿家平身!”“谢太后娘娘,陛下!”

    迎着皇太后与皇帝以及诸位妃嫔相继有序的进入了宴席之后,宴席便正式开始。

    皇帝首先开口笑道:“朕祝愿我天辰能够历久弥新、国泰民安,也祝各位卿家合家安康!”

    各个官臣及其家眷也无一不举起酒杯恭敬的起身,附和皇帝:“臣等多谢陛下美意,也愿我天辰王朝能够繁盛不衰,愿陛下和太后万寿无疆!”

    皇帝和皇太后及在场的众人无一不是举杯欢庆,在场之人互相说完祝词之后,便是歌舞升平,中秋之日,安详顺遂。

    阿鸾虽然在热闹的宫宴中,但抬头望向天空时仍然想起了自己在花垣山学艺时快乐的时光,便在心里默默的为自己的师父和师祖等祈祷。

    宫宴的歌舞十分惹人心醉,宫宴中的佳肴美酒更是络绎不绝。阿鸾仍然正襟危坐享受着这些荣华富贵,但心思却飘在宫外。

    正当出神之际,不远处却传来窣窣疏疏的动静,阿鸾稍稍定睛一看,便看到英王殿下四是醉酒的模样,有些摇摇晃晃起身离开。

    只见他看向皇帝和皇太后带着几分浓烈的醉意说:“皇祖母,父皇,孙儿,儿、儿臣,有些不胜酒力,想、想要下去先透透风,还望准、准许。”

    在座的皇太后和皇帝看见英王的确确是醉了不少,便也准许了,“英儿,你可以出去透透风,我们向来知道你并不是十分擅长喝酒,如今倒是你贪杯了,看你这般模样醉得不轻,不如派个人将你扶下去歇息歇息。”

    英王殿下露出几分迷醉的笑意,“多谢皇祖母父皇的关、关心,孙儿,儿臣只是有些有些醉意,并无大碍,觉得这里有些闷热,出去吹吹风便、便好了。”

    皇帝和皇太后见他拒绝,也便不说什么,便准许他下去。高贵妃有几分担心,想派人过去搀扶他,结果也被英王殿下拒绝了。

    只见英王殿下自己有几分摇晃的身子走了出去,他的离去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当然包括阿鸾,但深知他的性子很是倔强,既然他拒绝了,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看着英王殿下有几分清醒几分醉意,阿鸾还是相信他的自制力,不会惹出什么事端,毕竟英王殿下一向让人放心,更何况自己还云英未嫁,即使有婚约也不可以与外男随意接触。

    但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狡猾的成王殿下在看着英王殿下离去的身影,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面罩下的眼神流露出一种怨愤的表情。

    大概过了一小会儿,只见身后的四丫头有些按捺不住,便有些神色匆匆的低声说道:“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我有些腹痛想要解手,我去去便回来。”只是匆匆躬着身子行了礼,便不等旁人说话匆匆跑去了。

    阿鸾等人到底还是不放心,便派四丫头身边的丫鬟跟上去前看。

    此时英王殿下仍旧有些摇晃的身子像宫院深处走去,他渐渐觉得自己有些意识混淆,虽然迎着时而吹来的风,但并未使他感到清醒,反而觉得身体里的燥热不断,那他仍然以为自己也只是醉酒,这个酒烈性大,后劲足。

    而四丫头眼尖,远远并看到英王殿下向深处走去,自己也详装迷路,往英王殿下的方向挪去,在路上看到自己的丫鬟,故意隐了隐身子,让丫鬟看不到,便不得已像无头苍蝇般寻着他处去找。

    英王殿下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热,恨不得将自己的衣服层层脱掉,此时有一名宫女在,英王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我想问你附近有什么宫殿可以供人休息的?”

    宫女吓了一跳,只是有些畏畏缩缩道:“这块附近确实有一座宫殿可以休息,只是有些偏远,您再往前顺着我指的方向走一走,便可以看到。”

    英王殿下顺着宫女手指的方向,果然远远的看到有一处宫殿的角落隐没,心下大喜,便摆摆手,让那宫女继续忙,自己则匆匆的前往那大殿走去。

    只是让人没有察觉到的是过去的那个小宫女悄悄回头看了一眼,英王殿下远去的身影,在无人看见之际悄悄地扭过脸,暗暗的笑了笑,笑得让人有几分头皮发麻。

    四姑娘看到远处英王急匆匆的身影,也不由得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英王踏入宫殿,将门打开,只见里面有一个美人在脱衣,里面的美人看到英王殿下贸然闯入,而且还带着浓浓的醉意,便不由的捂紧半露的香肩,几乎要叫出声来,而英王殿下此时仗着仅有的清醒的意识,怕屋里的这个美人叫出声音,并紧忙上前捂住嘴。

    谁料此时,这个美人竟然晕了过去,英王看着这美人裸露的香肩,雪白的肌肤几乎勾起了他内心的欲火,只令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愈加燥热。

    英王紧忙将这个美人放在一边,他现在觉得自己眼前迷迷糊糊,仿佛出现了几个重影一般,屋里的熏香袅袅不断,让他的意识愈加模糊,不禁沉醉其中。

    此时,宫殿外响起了开门的声音,只见一个丫鬟走了进来看见屋里摇摇欲坠的英王和倒在一边的美人,不禁吓的叫了出来。

    这一叫引起英王殿下的注意,他急匆匆的神色慌张将丫鬟打晕,巧的是门外又响起了脚步声,只见推门而入的是一个轻移莲步、妩媚带着几分妖娆的年轻女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尾随而至的四丫头。

    四丫头看到这番打闹的场景,她没太明白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心里有些醋意横生,同时又看到几乎摇摇欲坠的英王,便忍不住将英王紧紧拉住,故作玄虚地问道:“英王殿下,英王殿下,您这是怎么了?”

    英王殿下本就意识模糊,加上体内的燥热以及屋内熏香的作用,如今被年轻的四姑娘拉在怀中,又若隐若现的嗅到了她身上令人迷醉的芳香,他忍不住将四姑娘一把推到床上,四姑娘为这突如其来的推力,有些弄得隐隐吃痛,但看着面前英王殿下愈加沉沦无法自拔的神情,心下又是十分欢喜,忍不住故意发出泫然欲泣,但又有几分娇媚的声音,露出一份惹人怜爱的神情。

    “英王殿下,您这是作何呀,您把小女子弄疼了啊……”只听着声音,虽说有几分想要哭泣的感觉,却是梨花带雨中又带着妩媚勾人的感觉。

    英王殿下此时本就意识模糊,听到这种娇媚又有几分委屈的声音而愈加迷醉。

    阿鸾看着时时未归的四姑娘和英王殿下的位置,心中未免产生几分担忧,不禁心下有种强烈的预感,觉得硬是这二人之间也许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是碰到了什么事情。

    不多时,只见门口处匆匆有侍卫来报,神色不禁慌张:“回禀太后陛下!大事不好了!行宫那边发生了大事!屋里有怪声不断响起!我等不敢前去贸然查看,便请陛下做主!”

    太后和皇帝此时正在兴头上,不料听闻侍卫的话,不禁有些恼怒:“有什么大事需要朕与太后一起亲自前往查看,你们这些侍卫都是干什么的?罢了罢了,朕和太后的雅兴都被你们叨扰了,也不妨跟你们前去一看!”“摆驾行宫!”

    太后和皇帝都亲自前往,众官家和家眷也没有理由不亲自前往,于是浩浩荡荡的一众人来到了行宫跟前。

    太后和皇帝稳稳的下了撵轿之后,皇帝先命侍卫将发出怪声的门踹开,只听砰的一声响,门便被踹了开,在场的人上前一看无一不是大惊失色,皇帝和太后更是震怒。

    只见屋内一片狼藉,桌椅几乎是东倒西歪,旁边倒着一位裸露香肩的美人,仍然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旁边的丫鬟不小心撞到桌椅的一处昏死过去,再看看里面几乎是衣物散乱遍地,凌乱不堪,里面伴着袅袅的熏香,扑面而来的便是春水荡漾般暧昧的场面。

    阿鸾心下几乎抖了三抖,故作镇定的在旁侧闭上眼睛,其余的在场未嫁人的姑娘和未娶妻的公子们都纷纷引开注目。

    皇帝忍不住大声呵斥道,“来人!将屋里地上的光王侧妃杨氏及其丫鬟抬到其他屋子,再将那两个畜生给我扔出来!朕倒要看看谁这么大胆在行宫能发生如此苟且之事!”

    皇帝一声令下,侍卫齐齐的忍住想作呕的表现,硬着头皮进入寝殿之内,将仍然余欢未尽的两个人抬了出来,侍卫们有的算是比较好心的在屋里寻找一些散落的衣裳,但发现衣裳都几乎已成碎片不可收拾,因此只能作罢。

    中秋毕竟是秋季了,何况此时已接近夕阳西下,暖意几乎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丝丝的寒风。两个人在被侍卫抬出去扔到地上时,空旷的前院,再加上阵阵的凉风吹过两个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英王是彻底清醒了,四丫头也是急忙抱住自己的身子,但这几乎是徒劳的。

    在场的人一看无一不是大受惊骇,在场未嫁的姑娘们和其他公子哥们,更是不敢去看这地上的二人。

    皇帝和太后几乎是惊讶着且愤怒着,“你,你,好啊!竟然朕的好儿子,东方玄英!你是怎么想的?谁给你这般大的胆子敢在行宫之上发生这种苟且之事?”皇帝几乎是咬牙切齿的怒吼着,身体也忍不住颤抖着,连同身边的太后也是震怒的,说不出来话,身子有些抖着,无论当时在场的人都吓得不敢作声。

    英王想要争辩什么,但自己也是浑身不着寸缕,既羞愧又震惊,但他仍然鼓起勇气争辩:“父皇!您听儿臣说,儿臣真的没有刻意的要去做这等苟且之事!儿臣必是遭小人陷害!请父皇明察!”

    高贵妃见到地上的儿子这般狼狈不堪,急忙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裹住他,几乎是泣不成声跪在地上向皇帝解释道:“陛下陛下,你也应该知道咱们的儿子他不是这样的人!像咱们儿子这样风光月霁般的人物,怎么可能去干这种苟且之事,必是这四姑娘不知廉耻勾引英儿!”只见高贵妃说到死处又恶狠狠的指着四姑娘,那四姑娘听闻高贵妃此言,更是泣不成声,梨花带雨。

    “陛下陛下!我是冤枉的!高贵妃这是冤枉臣女了!臣女当时腹感绞痛想要去解手,因为宫中地方太大,臣女并不认识路,想要询问一下也没有发现有可询问之人,故而误打误撞行了许久寻得此处,以为有解手之处,没成想碰到醉酒的英王殿下,当时看到光王殿下的侧妃娘娘和一名丫鬟都已经晕倒在地,臣女想上前帮忙扶起侧妃娘娘,结果,结果被醉酒的英王殿下强迫,也就发生这下面的事情了……陛下可要为臣女做主啊,如今还受到贵妃娘娘的指责,臣女的清白已荡然无存了!”只见这四姑娘是梨花带的说出这一段话,几乎是一气呵成,似是心中有多少冤屈要诉说一般。

    皇帝在听闻此言之后,更是怒气横生,也不由分说直接上去给高贵妃狠狠的甩了一记耳光,继而又狠狠的扇了英王一巴掌,在场的人无一不是倒吸一口冷气,连太后都觉得陛下有些失态,站在人群中的成王殿下看到此处,只是在心下冷冷的不知道笑了多少回。

    阿鸾听到声音也不由得悄悄睁开眼睛,不由得心下惊骇,虽然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仍然觉得自己的心如入寒冬冰窟一般,身体也忍不住晃了几下,幸亏身边已经闻声而睁开眼睛的姑娘们上前端的扶稳了她,否则阿鸾定会瘫坐在地上。

    旁边的两位家主和王夫人都忍不住心中的惊涛骇浪,在场其他人的眼光他们都几乎不敢去看,直直的看向着地上的二人,几乎是彻底呆住了,还是后来反应过来派人将边说边哭泣的四姑娘用外披勉强围住她的身子。

    只见高贵妃高耸的发髻和华美的花钗,一时间都剧烈地晃了晃,有的掉落下了,甚至头发也乱了不少,嘴角还渗出一些血迹,几乎不可思议的看向这位帝王。

    连同一旁被扇了一巴掌的英王殿下也同样是不可置信的看着一直以来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皇,脸一下子变得红肿起来。

    皇帝也忍无可忍,整个双眼都是通红一片,几乎沙哑的嗓子吼出:“来人,将高贵妃关进自己的永华宫紧闭,无召不得出入,也不准他人随意探望,将多数以上的永华宫人撤掉,以便其能够静心思过,同时将高贵妃协理六宫之权,下移到齐淑妃,另外将英王送回其府邸,无召不得随意出入,也不准他人探望,并将其所有督办事宜等一律裁掉。”

    高贵妃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哭泣着:“陛下,陛下,臣妾和儿子都是被冤枉的,陛下你一定要彻查呀,你不能这样就将臣妾和儿子处置了,臣妾不服!臣妾不服!”皇帝冷冷的看着她:“闭嘴,朕不想再看到你!”

    高贵妃几乎是面色苍白,心如死灰,任侍卫拖拽回去,其狼狈不堪程度可见一斑。

    英王见父皇如此狠心,也是不再进行申辩,而是直直的看着皇帝,皇帝只是冷冷的瞥了他几眼,便不再看他冷声说道:“来人!还不把英王殿下拉出去,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眼看着侍卫们就要上前将英王殿下拉下去,阿鸾却上前一步:“还请皇舅舅允许臣女向英王殿下说几句。”

    皇帝这时回过头来,眼神里充满疼惜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小外甥女,语气软下了许多道:“好,那你便说几句吧!”

    阿鸾稳了稳身子朝皇帝恭恭敬敬的行礼:“多谢皇舅舅成全!”

    在家人们的关切注视下,阿鸾几乎是颤颤巍巍地蹲下身看向眼前这个曾经风华绝代的男人,曾经对自己山盟海誓的未婚夫。

    “英王殿下,我以为咱们的感情是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如今变成了这般光景,你可有什么想说的吗?”阿鸾艰难地含泪说道,强行的忍住眼泪的滴落。

    英王殿下此时双目看着眼前自己最心爱的女子,双眸一下子变得通红起来,直接流出了滚滚热泪,沙哑地解释道:“鸾儿,你不相信我吗?我是绝对不会做出来这种苟且之事的,这绝对是一场阴谋!”

    阿鸾红着眼睛问道:“怎么?如今都这样子了,摆在眼前的事你让我怎么去相信你对我的承诺?如今这个样子你去怎么自证清白?难不成你想说是我家那个四丫头直接给你下药强迫你和她做这种事情?那么怎么解释侧妃娘娘怎么会忽如其来的晕倒,你怎么又能出现在她所在的宫内,而她的丫头又如何能被你制服?况且屋里的香太医查验过了,并没有什么异常,我真的想知道你到底该怎么解释你的清白?”

    英王殿下看着失望的阿鸾,大脑几乎一片空白,被这一连串的问题和质疑打击的失去理智,因此他只能无助地抓紧阿鸾的肩膀道:“鸾儿!你不能这样质疑我,我对你的感情天地可鉴!”

    阿鸾忽然笑了,她愈加悲痛,忽然眼前一黑,整个人便瘫倒在地,英王殿下紧忙将她抱在怀里,一声一声嘶哑的喊道:“鸾儿!”“鸾儿!”……

    在场的人看见了无一不是十分震惊,皇太后脸色更加苍白,几乎着急的要喊了起来,皇帝看见了,急忙令人将阿鸾从英王手中夺去,“来人,快将郡主从这个畜生手中夺回来!好生仔细着,千万不要伤了郡主!”

    还没等众人怎样,只见成王快速的将英王殿下的双臂撬开,一把将阿鸾从英王的怀中抢了下来,并且放好在已经抬过来的撵上,眼神里充满了疼惜。

    英王无力抗争,几乎声嘶力竭的吼道:“东方玄成你给我滚开!鸾儿是我的人!还给我!”

    只见在场的人低声讨论或眼神各异,萧家趁此时向皇帝请示并得到允许后将仍然瘫坐在地上的四丫头,紧忙命人送回府中,四丫头此时眼神里闪过一丝狠狠的不甘,心中暗想自己如今都将身家清白都给予英王,可他眼里心里还只有这个二堂姐,当真是恨!难道并非如小娘所说?天下的男人都只是图肉体上的快感和享受,没有在乎真情实意的,怎么如今她让英王这般有销魂的享受,也并未能换他的迷恋呢?

    太后几乎快经不住这样大的打击,眼看着自己的宝贝外孙女竟然一气之下惊厥过去,自己也一下子昏了过去,宫里顿时不禁乱了起来,这边东窗事发几乎解决的快差不多了,而太后晕倒又添了一层乱,此时宫中几乎忙成一团,皇帝心中更是焦虑的不得了。

    在场的众多官家和家眷见此情景只能依次告退,萧家许多长辈和哥们以及姑娘们立马急匆匆的将阿鸾遣送回家。

    在马车内六姑娘,柳姑娘和五姑娘几乎是紧张的不得了,尤其是六姑娘,几乎是一直眼泪就没有断过的安慰着自己的这位二姐姐:“二姐姐,事已至此,还是要以自己的身体为重啊,不然家里的长辈兄弟姐妹们心里该多难过!”其他姐妹们也劝着六丫头,心里也是很难受。

    回到府上之后,太夫人和长嫂一听说此事,太夫人几乎一下子昏了过去,幸亏长孙媳妇急忙扶住了晕倒了的老太太,并叫人紧忙跟前伺候,自己也亲自好生看照着老太君。

    此时可谓是忙作一团,但好在阿鸾在从小习武,身体底子好了不少,过了好一会儿悠悠醒来,听闻自己的祖母晕了过去,心里十分自责,赶忙便去跟前看望自己的祖母,众人也是给予莫大的安慰,第二天早起来老太君才恢复正常,整个府上才算是彻底消停了。

    宫中也是在次日清晨,随着太后醒来转好宫内才彻底忙碌完。旋即皇帝亲自下诏取消了阿鸾与英王殿下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