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三皇子

    眼看进了九月,秋意渐浓,天高气爽,京师的街道已渐渐染黄,京郊的山野或金灿灿的或火红烈烈,更具一番意境。

    阿鸾这一日与柳婧祎和六姑娘明鹰以及二哥出来,前往深处的观音古刹祈福,虽然寂静偏僻,却是难得的清修佳处,这里香火也尚可,历来也是祈福的清静圣地,加上太夫人最笃信观音菩萨,又与这里的尼姑常有往来较为熟悉,便做主让他们来与此处小住几日,吃斋念佛,精心凝神,也顺便为他们的长嫂桓文姬生产平安而祈福。

    英王闻知,便也不好阻拦,只是一直送阿鸾到山口前因有些事务在身也不好深入便离开了。

    阿鸾等人到后,便有尼姑中的主事出来亲自相迎,一身素色袈裟,手中不断转动的念珠便也戛然止住,恭敬道:“诸位施主到了,里面的房舍已按照老施主的意愿安排好了,诸位里面请。”

    阿鸾等人也随祖母见过这里的尼姑几回,也便恭敬地回了礼:“多谢师傅,有劳您们了。”双方又是互相回礼便往里面走了。

    阿鸾等人各自一间房舍,而丫鬟陪侍,这两日便是素食清茶,平时便念诵佛经,听师傅们讲经文,阿鸾也和二哥无事时经常练练拳脚在空旷地方,竟比在萧府的日子清静安好许多,阿鸾一直想要后半生归隐山林,如同少时那六年在花垣郡药师谷的时候的日子。

    这一日,阿鸾刚刚潜心诵读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正在回向,只听二哥明瑜一嗓子:“是你们?你们咋回这来了呀!”

    阿鸾心下气结,佛家重地岂容喧哗?平复了一下心气,便回向完成,赶忙出来严肃道:“二哥,佛家重地,岂容喧哗?还不噤声!”

    柳姑娘和六丫头也探窗而望,只见明瑜和一个面带半面陈旧的面罩的男子以及一个英姿俊逸不输明瑜的年轻男子在一起,听闻阿鸾这一声都不禁扭头看向她。

    阿鸾丝毫不紧张,只是迎着对面审视中有带有几分讶然的那俩人低声有礼道:“二位公子安好,请问你们是?”

    明瑜也意识到错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见自己的妹妹如此发问,便爽朗地压低了声音介绍道:“殿下,桓二哥,这是舍妹,小名阿鸾,妹妹,还不快拜见这位三殿下和桓二哥!”

    阿鸾有些愣了愣,“三殿下?桓二哥?不是在西北军吗?怎么回京了?还到这么僻静的地方来?”

    明瑜急坏了,拍了一下阿鸾的肩“哪来这么多话?二哥还骗你不成?”

    倒是对面的带着半副面具的人缓缓一笑:“无妨,原来是阿瑜你的妹妹,那也如同我的妹妹一般,阿鸾妹妹安好,你哥哥说我是三殿下,不敢当,我早就是庶人了,如今回京也才是前些日子得了恩准罢了。”

    阿鸾心下一惊,几乎不敢再往下想,之前的猜测如今已然验证了半数,只是面上笑着:“原来这是三殿下啊,请恕臣女无状,拜见三殿下。”那三皇子只是挥挥手笑了笑:“无妨无妨!”

    阿鸾又转头笑道:“原来是桓二哥,多年不见竟难以认识了!”

    那公子小麦色的清俊面庞闪过一丝羞赧,“二哥竟不知阿鸾妹妹如今长这么大了……”

    三皇子看着这俩人一个大大方方,一个大男子反倒不好意思了,不由得心下笑话一番。但看着有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于是突然低声问道:“敢问姑娘既是叫阿鸾,你的生母可是昭阳长公主?而你是永懿郡主?”

    阿鸾沉稳的答道:“正是。”

    三皇子了然,只是双眸动了动。明瑜叫了众人进屋一起喝茶,又叫来另外两个姑娘柳婧祎和萧明鹰拜见,相互寒暄几句,众人端起茶便细细品了起来,三皇子和桓二公子暗暗地观察着几个姑娘。

    阳光透过窗棂,在清凉的秋日里透出丝丝暖意,众人相谈渐欢。

    “桓二哥,你这些年一直不回家可知道桓伯伯总念叨你是个倔驴,几年前你们父子大吵一架,你竟然跑到西北军一直不肯低头认错回家去,伯伯还是担心你的,你看我和我爹之前不也是你们这样吗?现在也渐渐好了。这会回来定然要好好陪陪桓伯伯,收收你的驴脾气。”明瑜忍不住语重心长道。

    桓家二公子乃是华国公桓远嫡幼子,与萧家大哥同岁,名唤长润,上面有亲哥哥长泽,娶当朝最受圣宠的阳阿公主。

    早年吵架是由于桓远逼着桓二公子与自家外甥女结亲,那家女儿虽门第一般,却自小受祖父母疼爱而骄纵跋扈,桓远又心疼自家妹妹去世早,只留有这一女儿,想要照顾好,便有意许给自家小儿子,谁料小儿子激烈抗拒,经吵了一架后跑去西北军从戎了,为躲避亲事一直拖到现在不敢回家也未成亲,如今已有十九岁了。

    那家跋扈的姑娘与桓长润同岁,经不起岁月蹉跎,在去年已经好不容易许了当地郡守的嫡幼子,相对那家姑娘的门第属于低嫁,如今过的也是一般,夫君有几房侧室,生下儿子,但一直操心维持着。

    众人只知一部分,并不知后续的事,听闻后也是有些感慨,倘若那家女儿不这般娇惯跋扈,桓长润也是愿意娶的,凑活过好日子,可惜这表妹不尽如意,如今下嫁才知道收收性子。

    三皇子握着茶杯,时不时看着阿鸾那英秀极美的容颜,以及那落落大方又十分爽朗的谈吐,真的感到越发像极了当年于自己有恩的姑母长公主的模样,心下微微悸动,可又触及自己脸上的面罩,心下又是酸楚,若是当年未毁容,想来表妹阿鸾不一定会是自己那位二哥东方玄英的王妃,该会是自己的王妃吧!

    阿鸾也看见三皇子时不时看她,但面罩下隐藏了很好的情绪,让人不易察觉。于是阿鸾也假装没看见罢,自顾自地烹茶。

    桓二哥笑着挠了挠头:“放心吧萧二弟,我这次回来便会和父亲好好和解的,离家这几年我也很想家的。”

    明瑜笑着道:“这才对嘛!”阿鸾突然笑了笑:“桓二哥,原来你当年是因为这事离家出走的呀!这几年历练不少,看得出来,你可沉稳不少呢!”

    桓长润有些不好意思地笑:“唉,年少轻狂嘛!倒是阿鸾你出落得如此好,听说你前年被赐婚给当今英王殿下了?等你及笄后就要过门?”

    三皇子的眼神看向阿鸾,有些不太自在。阿鸾只是目光瞟了别处,笑道:“也是,诚如桓二哥所言,我未来便是英王妃。”

    桓二哥是个如同明瑜般豪爽的人,半开玩笑道:“唉,可惜了,我还想你这丫头嫁给我呢,我听家父信上说你性子直率又洒脱,太合我意了,结果你却成为未来的英王妃了!”

    在场的人无不笑了,阿鸾笑道:“桓二哥,你就不怕我是个母老虎?”

    桓长润哈哈笑道:“你这小丫头惯会开玩笑,你是母老虎,那我可得保小命!”

    说罢,众人又是哈哈笑出了声。三皇子虽然笑着,但心里却是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好不容易这么个能入自己眼的姑娘,却早早被人盯住了,尤其还是仇人之子。

    众人说笑好一会儿,因为三皇子和桓长润有事回京,便纷纷辞行了。

    阿鸾与自家兄弟姊妹们又待了几日,眼看着长嫂产期就在这两天,便也祈完福回家了。

    不久,萧府便传来一声清脆的哭啼声,众人可是终于忙的差不多了,很多人沉浸在喜悦中。

    “恭贺太夫人,老爷们,大娘子,大少爷和大少奶奶!贵府添一位贵子!可是健康壮实呢!”稳婆们跪地贺喜道。

    在场的人无疑不是高兴的,当即就好好的赏赐一番,太夫人欣然笑道:“好啊好啊!中秋月圆前一日出生,想来必是有福气的孩子!咱家可是在重孙辈出了第一孩子,还是健康的男孩!愿我东海萧氏香火旺盛!”

    王大娘子虽然也因为中秋节要入宫参加琼林宴包括这大房生子的事忙了不少,但如今阖府上下喜气洋洋,也是高兴的,“母亲,咱家定然会如您所言香火繁盛的!这孩子可是个福星呢,瞧他那洪亮的啼哭声,又那般健康,真是可喜可贺啊!”

    太夫人难得的好颜色,开怀道:“老二媳妇,你说得对!这孩子,叫什么名好呢?”

    萧民德恭敬道:“母亲,这辈的孩子日后要带成字,您看叫什名好呢?”

    太夫人沉吟片刻,“不如合一合这孩子的八字,再取名也不迟。”

    众人皆是欢欣附和着,萧府的重孙辈第一人,自然要格外珍视。后来合过八字后取名曰:萧成斌。

    阿鸾与几个较好的姐妹,如柳婧祎和六丫头明鹰陪在桓文姬身边,也会逗一逗可爱的小婴儿。

    “噢,噢,小侄儿呀,我是你的二姑姑呀,这可是你的六姑姑和柳表姑呦,日后呀,便是你的二婶婶喽!”阿鸾坏笑得哄着小娃娃,惹的六丫头和桓文姬一阵笑。

    “臭丫头!又说说跑偏了!”柳婧祎几乎红透了脸。

    众姐妹们嘻嘻哈哈笑做一团,喜气洋溢着博雅馆。

    由于第二日便是宫中中秋琼琳宴,所以,在桓文姬的催促下,众姊妹们依依不舍地回屋里休息了。

    萧府的喜气与宫中内外都是喜气洋洋,但明日宫中的风波谁又能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