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分家

    阿鸾领着众人回到家里,王夫人看到这浩浩荡荡的一众人,便知道阿鸾定是把事情做的很好,便急忙派人迎接,亲自在前堂门口候着,而太夫人则端坐着,但也是在焦急的等待着。

    阿鸾进门后,只听王夫人笑呵呵道:“二丫头回来了,我就知道你办事最让人放心,其他姑娘们也可以跟着你学一学,见识见识,三丫头在婆家也受了不少苦,既然回了娘家就好好休养一阵,这事情由咱家做主给你解决。”

    阿鸾笑道:“多谢二婶婶对我的错爱,也是按照二婶婶吩咐,晚辈将三妹妹接了回来,剩下的依然由您做主。”

    该说不说王夫人心里还是很舒坦的,就喜欢像二丫头这样的晚辈,不争不抢,谦虚听话,而且还很有能力,很聪慧,最讨厌就是黄氏那对母女,处处捏酸吃醋又掐尖儿要强。

    只听王夫人笑着说道:“二丫头和众位姑娘都进厅里和老夫人聊聊天儿,陪陪她老人家,都休息休息吧!”

    阿鸾等人都应下了,便朝前堂走了进去,看见太夫人一脸焦灼的样子,几位姑娘和哥都恭恭敬敬地行礼,尤其是三姑娘上前与太夫人互相说着体己的话,太夫人也神情松了不少。

    王夫人着手命人将一众回府的奴才们安置好,同时命人将三姑娘出嫁时带来的嫁妆和一些生活用具都往梨香院送去安顿好。

    这边三姑娘的生母姨娘见了自己家的女儿回府了,也是在一旁高兴的直落泪,上前连忙扶住自己的女儿,母女俩一见面便是纷纷落泪,惹得众人也是一片劝慰。

    “玉枝姨娘,你看三姑娘这不回来了吗?看你这般高兴,孩子们也没白跑这一趟。母女俩好不容易又在一起,好好说说体己话,别光顾着哭。”太夫人慈爱地笑着。

    “太夫人,妾身明白了,您说的对,三丫头好不容易回来了,这得好好高兴高兴,怎么我这还哭上了呢?”玉枝姨娘边擦泪,边笑着说道。

    三姑娘也是个孝顺的,“小娘,您别再哭了,女儿就不回来了吗?祖母也高兴着呢,这次多亏了家中的长辈们做主,兄弟姐妹们为我出头,我这当儿媳妇的不能在婆母面前说三道四,若是让我这个厉害的婆母说了出去,还传出我一个不孝的名声,对我夫君的仕途也会有所牵累,更对咱家的名望也会累及的。”三姑娘越说越觉得为难和委屈。

    在场的人看见了无一不是感到愤愤不平,都想对这件事处理的果断些。

    太夫人也是听了觉得十分气愤:“咱家的名门望族,怎么嫁女儿还是低嫁到他们这个等小门小户人家也要受这等肮脏气?三丫头,不是祖母挑拨你和夫家的关系,就冲这事,我觉得为了咱们家族的名声,为了你日后的日子也不能再受这种气了,没有回旋的余地,那便直接和离吧!”

    连一向平时懦弱的玉枝姨娘听了太夫人这些话,也是愤然道:“女儿既然连你祖母都这般说了,实在不行便和离了吧,咱们家当初也正如你祖母所说,也是低嫁将你许给了你夫家,为了求一个安稳顺遂的日子,没想到还竟落得这般结果,别让别人以为咱家姑娘是嫁不出去了。”

    太夫人像是想起什么,“梅家郎平日里的表现呢?”

    三姑娘恭恭敬敬的回道:“回祖母的话,您的话我会仔细斟酌考虑的,另外我的夫君他一直待我很好,只是因为出于晚辈不好总是与家中的母亲和妹妹怄气,他平时也是护着我,但都说不过我的婆母,因此没少烦恼。”

    太夫人和玉枝姨娘听闻,心中不免觉得这个梅家郎虽有几分担当,但性子多少还是有些软弱,不过终归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便温和的说道:“这位梅家郎会会来咱家的,这事他必须要露面的。”

    三姑娘恭敬回答道:“祖母说的对,我的夫君他定会来咱府上商议此事的。”

    阿鸾和其他几位姑娘也是心下想着看看这位郎君的表现。

    不多时,只听下人一声报道:“回太夫人夫人的话,门口有梅家郎求见。”

    太夫人看向众人,便不由的笑了笑:“看来这梅家郎说到便道,很是可以。”

    只见梅家郎一身石灰色的衣裳,健步稳重地进了府内,接着便是恭恭敬敬地朝太夫人夫人几位长辈作揖,“小生梅居鼎拜见太夫人、大娘子以及诸位。”

    在场的众人看他彬彬有礼,心中的火气大概稍稍消减了一点,但仍有几个不客气的。

    “梅公子来了,今个算是见到面儿了。”明瑜毫不客气道。

    梅居鼎一听此话,便面带愧疚的恭敬朝明瑜作揖:“二舅兄,小生确实是对妻子照顾不周,未能使家庭上下和睦,这乃是小生治家无能,我的母亲一向强势惯了,还有我的妹妹也是随着我的母亲的性子。我在闲暇时也一直在思量这件事情,小生感到十分为难。”

    太夫人等在场的众人见他态度算是诚恳,便也不好为难他,但心里依旧有些气恼,于是太夫人便发问道:“梅家郎,那此事依你的看法就是一盘僵局没得解了?”

    梅居鼎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诚恳道:“实在不行,只能分家,只能将我的母亲和妹妹二人另置他院了,只是……晚辈认为,这恐怕与名声来讲并不好听。”

    众人一听此话,虽说觉得有理,自古以来便以孝放在首位,其实是迫不得已、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分家,但觉得梅居鼎未免还是太重于自己的面子。

    这个时候王夫人不免的有些不满的说:“梅家儿郎,若是照你这般讲,岂不是要委屈我们家的女儿了?”

    梅居鼎再度作揖道:“晚辈不敢。”

    在场的有一些人看他如此表现,面上冷了冷。

    太夫人沉吟了一会儿,便缓缓说道:“梅家儿郎你须听好,我家的女儿嫁与你乃是觉得你人品贵重,学识有成,并非我们攀求这门亲事,你可是要思量好,你现在大好年华、前途可期,若是我家能成为你的助力,那事半功倍,若是你觉得分家不可行,那该和离便和离吧。”

    梅居鼎一听,真的是有几分急了:“太夫人,晚辈晓得您说的意思,分家并非不是不可以,只是怕我的母亲和妹妹一个年事渐高,一个还待字闺中,无人照应,晚辈主要担心的是此事,并非是想抛弃妻子……”

    太夫人于是便发问道:“我知道一个人既想要尽孝博得好的名声,另一方面又关切自己的仕途,二者都难以舍弃,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你的母舅家或是宗族里有没有孑然一身之人?若是有,那便是最好,可以将这个晚辈过继给你母亲的名下,这样虽说你多了一个兄弟,但也可以两全其美了。”

    阿鸾等在场的年轻的姑娘们一听,不禁都感慨祖母此法,的确如祖母所说,这个办法可以两全其美,只是看一看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梅居鼎稍稍沉思了一会儿,便双眸亮起,急忙回道:“回太夫人的话,晚辈想起来母舅家的的确确是有一个孑然一身之人,此人姓叶名维,乃是我母亲的亲侄子,早年便因为我的舅舅嗜酒而舅母早逝,一直以来都受到我母亲的照拂才堪堪活到至今,少年时不慎摔伤了一条胳膊,曾娶过一妻,后来妻子难产而亡至今仍然一人居于原籍。兴许我这位表兄可以照顾我母亲和妹妹,而且我这位表兄素来与我家的关系尚好。”

    太夫人晗首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你母亲和妹妹的种种表现,实在是让我们家难以接受,如果你和我家三丫头想要将日子好好的过下去,分家定然是逃不开了,不如就将你的母亲和妹妹好好安置于原籍老家,有你的表弟照顾,如此便免去了你的后顾之忧,同时你也可以和我家三丫头一起好好过日子,你看可好?”

    梅居鼎的双眸一直亮着,十分诚恳又高兴的作揖道:“太夫人英明!晚辈照着太夫人的说法去做,将母亲和妹妹好好安置于原籍老家中,并托表兄来照顾,给予其多些银两以作感谢,晚辈与夫人相敬如宾,恩爱一生。”

    太夫人这才神色松了松点了点头,“不过此事虽如此做了,但是我们家还是需要有个说法的,一是我家的三丫头嫁入你们梅家乃是带了些许仆人和丰厚嫁妆,如今嫁妆缺了一半,你们家最好还是还给三丫头,自古就没有说夫家动自己妻子的陪嫁,这样说出去对你的名声也不好听,至于陪嫁的些许仆人等相关事宜,我们自会安置。二是街坊中那套陪嫁过去的房院,在这事情解决之后,你们夫妇二人该居住并居住,只是房契必须交由三丫头保管,如果日后外放自然是有朝廷定数的供给,我们也会帮助你们一些的。另外,我们家也是通情达理,至于你母亲和妹妹安置原籍的事情,我们家也会拨出一些银两的。”

    梅居鼎听罢,自是同意,并表态说一定会将此事办好,等办完此事便将回到萧府来接自己的夫人,太夫人这才肯松口,在场的人也松松气。

    阿鸾瞧着三丫头委屈又难舍夫君的模样,既心疼但又怒其不争,也是从小在家中没有地位没有宠爱,造成的这种懦弱的性格,尤其再加上玉枝姨娘也是这般性格,相貌并不出众又无才,自然而然也就落到这般地步。但终究好在这事情解决了,看着梅家郎并不是昏庸之徒,为人还算有责任担当,而这二人又是有感情的,看着这二人互相看向对方的神情便知道了,这二人便是不能和离的,还是有希望好好过下去的。

    很快,三丫头和梅居鼎二人依依不舍的看了看对方,转过头来便郑重的向太夫人等长辈作揖后着手解决此事去了。

    玉枝姨娘拉着三丫头都是眸中带泪,直直的跪在太夫人的面前:“多谢太夫人,大娘子,还有诸位哥与姑娘帮忙,妾身与三丫头今生感恩戴德,无以为报!”便重重的拉着三丫头磕了一个响头。

    太夫人不禁叹气道:“唉,玉枝,你和三丫头都起来,这么多年,我看在眼里,你们母女二人皆是不错的人,何况又都是自家的人,我怎能不管?”

    玉枝姨娘和三丫头听了,更加感动,几乎快泣不成声了,还是王夫人令人过去将二人扶起,也安慰了几句。

    很快,梅居鼎回到家以后便十分严肃地解决此事,将消息告知梅家这对母女俩。同时,萧家人不是很放心,便命人专门去查看此事,进一步并帮梅居鼎解决此事,又派人寻得叶维此人,并将此人迎至京师,看起来此人还算忠厚,因此萧家人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与他,此人也确实是忠厚老实,一听这事情便觉得自身理亏,也便答应按照萧家的想法来解决此事,萧家也赠予其些许银子,可以方便他们回去过日子。

    果然,梅家这对母女俩一听说,必须要离开京师,实行分家,不由得暴跳如雷,怒气吼吼道:“我儿,你怎能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呢?母亲将你兄妹二人辛辛苦苦的拉扯了这么大,如今你出息了想将我们母女二人赶走?难道你就为了个女人不要母亲了吗?”旁边的梅家女儿珍珠生的一副平平的面容,再加上暴跳如雷的性格,模样可憎地跟着母亲一起数落哥哥。

    梅居鼎一见母女俩竟如此颠倒黑白了,这下子也是将积于心中数月的抑郁一下子倾泻出来,忍不住说“母亲,妹妹,你们二人如今这是怎么了?以前我们还好好的,如今有了好的生活便开始变成这个样子,尤其在我夫人嫁进来以后,你们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搜刮我夫人的嫁妆,占用她的休息时间,以致日夜操劳,十分憔悴,甚至我们都没有第二次合房,你还说我的夫人不孝顺,一直未能为咱家生儿育女,不要说这时间这般短,何况连圆房的机会都没有,如何生儿育女这一说?”

    母女俩顿时傻了眼,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没想到一向极为孝顺的梅居鼎竟然这般忤逆。

    梅居鼎没再顾及其他,反而说道:“街坊邻居都住在咱家周边,没有不清楚咱家的情况的,都知道咱家娶了东海萧氏家的三女儿,身份尊贵,可谓是低嫁给我,如今嫁到婆家也是端的贤淑孝顺,周边邻居都可以为我的话作证。如今也什么都别说了,母亲、妹妹,你们便将占据我夫人的嫁妆,全部悉数拿出归还,如今叶维表弟仍然孤身一人,他无父无母,便不如以您老人家为尊,表弟性格忠厚,也会好好孝顺您的。另外我也会在每个月月末或月初的时候,将银两悉数送到老家的,您和妹妹必然会在老家享福的。日后至于妹妹的婚嫁,我也会好好为她选择的。”

    梅夫人听着梅居鼎这一连串儿的话,犹如平地惊雷般,“什么?原来你和萧府都计划好了,为了迎回那个贱人,你竟然将你母亲和妹妹赶回老家去过那种以前数清贫如洗的日子!好啊,我可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连同这梅家女儿珍珠也是哭泣连连。

    周围有不少看邻居见此,都纷纷的指责梅家母女二人的跋扈,这些街坊邻居并非是傻子,况且他们也是比这家母女家境要殷实了许多,自然也是不怕,同时也是为东海萧氏家的三姑娘打抱不平,当初他们便觉得这三姑娘虽说是庶出的姑娘,但好歹也是名门望族之女,嫁到这梅家简直是低嫁。

    梅居鼎见有这些街坊邻居的支持,便也不再害怕会有人指三道四,接着让人将梅家这对母女的东西收拾好,将三姑娘被占去的那一半嫁妆拿了回来。其他的由于在三姑娘回娘家时,就已经将仆人等相关事情通通办好,因此便省下很多力气。当然也是亏得梅家夫人并没有见过世面,并不懂很多事宜,这才算捡到了一个漏洞。

    此时叶维也恰好在萧府的安排下与梅家母女见了面,两家素来亲厚,梅夫人一见自己的亲侄子便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装模作样的指责“这年头真是儿子都不如自己的亲侄子好!”

    叶维虽身有残疾,同时清贫如洗,但为人还是厚道,他深知自己的姑姑是什么样的人,便也在此时忍不住皱了皱眉,尽量平和的说道:“姑母,您就别再感慨了,这京城里的房产是人家给置办的,您在京城既然住的并不顺心,不如随侄子回老家,舒舒坦坦的过日子。”

    梅夫人听到此话也顿时有些惊了一下,没想到自己的侄子竟然会这么说,但眼下自己的儿子一副水火不容的表情,自己也是不可能留在京城,何况还有东海萧氏这一棵能够压死人的大树!

    叶维也不愿再和自己的姑母多说,只是将梅家母女二人迎上马车,自己与梅居鼎告辞,便赶着马车出了京城,往老家一路赶回,不管梅氏母女的惊诧与不甘。当然,日后叶维虽忠厚,但也见自己姑母和表妹如此胡搅蛮缠,便也只是平日里供给她们吃吃喝喝的生活维持,其他事情并不多管,因此母女二人日子在老家过的虽说是温饱自足,但远不如在京城时那般光景。

    梅居鼎也在萧家人的帮助下,重新迎回自己的夫人,二人便在京师暂时居住了一年,后来外放二人一道去任上去了,二人不久后也孕育了第一个孩子,二人很是恩爱,尽管后来在长官的赐予下纳了一房妾室,该妾室却是一位商人家庶出女儿,早年被灌下红花,只是生的貌美罢了,并未能有子女,对三姑娘造成不了威胁。

    阿鸾看着事情解决,心里也舒畅了,闲暇时经常看书练剑,或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玩耍嬉戏,或是与英王殿下一起游山玩水。但此事确确实实对二房的黄氏姨娘母女有了不小的冲击,进一步加紧了对自己女儿的谋划,希冀利用自己女儿的容貌才情以及一身让男人足以颠三倒四的秘诀,对抗二爷民衡安排的婚事,达成高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