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十章 两难

    三房一家子自从来到京都的萧府之后,三房家与大家相处的十分融洽,尤其是三房家的小女儿与阿鸾、六姑娘和柳姑娘走得十分近,三房家的长子则与四位堂兄一起清谈。三房的大娘子与王夫人相处的表面较为融洽,但二房的王氏夫人因为三房的花氏夫人出生于商贾之家,因此并不是十分瞧得上,反而花大娘子因为其贤惠端庄,而受到老夫人的青睐。

    日子便很快过去。很快便跨了年,新年之初,尚未到春节之时,便先要到了老夫人的五十五岁寿辰。府上下的很多人都开始忙碌起来。这些日子王大娘子与花大娘子以及阿鸾的大嫂嫂上下忙碌的很,准备老夫人寿辰的具体事宜的安排。

    阿鸾没有参与其中,这一日,她反而受英王殿下之邀,前往英王府。

    阿鸾携了春词秋语前往,一进英王府门口,英王府的管家恭敬道“奴才给王妃娘娘请安!王妃娘娘快请进,咱家殿下在里面等您呢。”

    管家这一句话不要紧,将阿鸾和两个丫鬟弄的愣住了,阿鸾笑道“管家,你竟叫我王妃,可我与你家殿下并未成婚呢,何来王妃这一说,难不成你家殿下强行让你这么叫的?”

    管家恭敬的笑道“回禀王妃娘娘,正是我们家殿下让我们府上所有人这般叫您,殿下说了,即使现在未婚,但未来终究您会是这王府的女主人,所以就让我们提前先叫您,王妃娘娘,终究这是我家殿下的一片心意!”

    “管家,你倒真是口齿伶俐,随你家殿下惯会哄我开心!”阿鸾笑道。连同春词和秋语也忍不住暗暗的笑了。

    因为阿鸾已经来这英王府许多次了便不再生疏,英王必是有什么事情,所以没有来迎接她,否则每次一踏进这英王府,便首先看到英王迎接她。

    顺着熟悉的道路,阿鸾找到了英王的书房,只见英王正在全神贯注着干什么事情。

    阿鸾没着人禀告,自己一人进了书房,其他仆从见了都纷纷有眼色的退去。

    只见英王忽然抬起头,露出璀璨的笑容“鸾儿,你过来了,你看看我画的如何?”

    阿鸾笑道“画我会看的,我就是想问你一件事,你怎么让你府上的人竟然都叫我王妃娘娘?这让我很不习惯,毕竟咱俩还并未成婚!”

    英王笑道“你迟早都会嫁给我的,让府里的人提前叫你一声王妃,让你感觉到我这府邸便是你日后未来的家。”

    阿鸾笑道“你这可真是哄人开心!”

    英王又笑道“瞧你又笑话我,我说的也没毛病啊,日后咱们是夫妇一起的!”说罢便上去搂住阿鸾。

    阿鸾有些羞赧说“我,帮你看看画。”

    英王被阿鸾的小女儿态逗得哈哈笑道“怎么样?鸾儿,好看吗?”

    一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英王弄半天在书房里画的丹青,上面的人物可不就是自己吗?

    阿鸾仔细地看了看,呵呵乐道“阿英,我看你是清闲了些,连我都开始画了,不过你的丹青水平真的不错呀!我很高兴啊!”

    英王笑道“小丫头,我还没给我母妃画过呢,你可是头一份!”

    阿鸾坏笑道“哟!那我还真倍感荣幸呀!”

    “阿英,快松开我,你抱的太紧了!”阿鸾试图活动活动。

    英王闻言这才放下她,浅笑着用手爱惜地摸摸阿鸾的头,阿鸾反而做了个鬼脸,将英王愣是逗的笑了起来。

    二人为话题字,英王主动提出将阿鸾的手把住,研了几圈墨,拾起毛笔便粘了粘墨汁,手把手地写了:东海萧氏,有女阿鸾,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英王一双迷离璀璨的桃花眼浸满笑意,痴痴地看着阿鸾,阿鸾眼里也含着笑,抬眸的一瞬间撞上英王的眼,阿鸾有些不好意思的躲闪开,但英王不肯放,捧住她的脸,轻轻地吻了一下阿鸾的额头,阿鸾彻底懵住,紧接着反应过来,脸红着嗔怒地拍了一下英王“色中恶鬼……”接着就赶忙跑了出去。

    门口的仆人们见状,有些愣了一下,随即又向阿鸾行礼道“见过王妃娘娘!”

    阿鸾连声也没回就跑远,还喊了两个丫鬟春词秋语,阿鸾后来停下,喊道“阿英!你就是个油嘴滑舌、惯会哄人开心!我,我不理你了!回去了!哼!”

    英王开了书房门,噙着坏笑道“王妃!可莫要想为夫啊!”

    下人们都忍俊不禁,却又不敢笑出来,只是十分有眼力见的齐声道“恭送王妃娘娘!”

    阿鸾气得红着脸跺了跺脚便拉着两个丫头便快步出了英王府,两个丫鬟也看出端倪便捂嘴乐。

    可以说,经过小半年的相处,二人的感情愈加浓郁了。

    这一日,很快到了萧太夫人的五十寿宴,府内外一片热闹,来往的宾客如云如织,纷纷献礼贺寿,有的因品级不够没能得到请帖,只能献礼见过老夫人的面,说几句好话,又得了萧府的回礼便走了,心里都惋惜无奈。

    王夫人与桓文姬一同接待贵客,花夫人与阿鸾一同在后院指挥杂务,前庭后院双管齐下,忙得不可开交。

    桓氏一家与平王夫妇早早地到了,与老夫人和萧家人共同叙话。时时有不少宾客拜礼,又少不得客套。

    “千年人参一根!”“玛瑙金丝镯一对!”……

    如水般的贵重礼品不断涌进,前庭后院的人也络绎不绝地忙着,太夫人与贵宾们健谈着,时不时笑语欢快,一片热闹非凡。

    阿鸾忙碌许久,花夫人笑着劝她年纪轻轻别累坏了,硬是让她歇一歇,阿鸾知道三婶婶的好意,便挑起珠帘,出了后院,沿着长廊来到前厅,碰到忙的来往不断的仆人们,阿鸾叫住一个丫鬟问道“这位姐姐,我知晓平王夫妇和桓伯父一家都来了,我想问一下英王殿下可有到咱府上?”

    那丫鬟似是有些受宠若惊的看着二姑娘,连忙回道“回二姑娘的话,奴婢并没有看到英王殿下到来。”

    阿鸾笑道“那好,你先下去忙吧!”

    那丫鬟诺了一声,便匆忙走向后院继续搬着东西去了。

    阿鸾心下不禁有些着急道“这个阿英怎么还不来?我记得他有跟我提到祖母要过生日的事情,说是还备上一份厚礼要前往探望呢,难不成他忘了?”

    阿鸾决定还是先去前厅拜会一下桓伯父一家和姐姐与姐夫。

    阿鸾到了前庭,果然见到祖母旁边分别坐着家中长辈和桓远一家以及平王夫妇,以及入座的自家的姐妹兄长,还有其他不断入座的宾客,家中的两位姨娘陪着笑却是静坐在角落里侍候。

    祖母见状,便笑着问道“二丫头你也够忙的了,想来是你三婶婶让你过来休息休息,你也该休息休息吧,别累坏了,趁这机会也来见一见咱家的贵客。”

    阿鸾笑道“祖母,瞧您说的,今日是您的五十五寿辰,孙女那些也是应该的,孙女儿心里高兴,孙女儿在这里也恭贺祖母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

    太夫人闻言,不禁笑道“如今你这丫头愈发的牙尖嘴利了,这般会哄我开心!”

    阿鸾笑道“瞧祖母说的,孙女这不是孝敬您吗?”

    坐席间一片欢声笑语。

    阿鸾笑道“阿鸾拜见桓伯伯,拜见哥哥嫂嫂!拜见姐姐姐夫!”

    众人闻言,都笑着让阿鸾起身。

    桓远笑道“你这丫头想来过了年便是十四岁了,这时间可真够快的了,再过一年你便都及笄成年了!”

    阿鸾的姐姐平王妃疼爱的拉住自家妹妹的手笑道“唉,桓伯父说的可不是吗?我这妹妹她最是淘气顽劣,如今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平王打趣道“瞧你哪有这么说自己家妹妹的?”

    平王妃娇笑道“怎会?瞧殿下说的,我妹妹生的也漂亮,就是性子开朗些,我妹妹她最是招人疼爱的!如今这小丫头都已经大了,又被父皇赐婚了。”

    平王和众人都捂着嘴乐。

    阿鸾笑着,“姐姐你可别说了,说的感觉我都快不好意思了!”

    阿鸾不想三婶婶太受累,便笑道“祖母,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姊妹,我先去后院帮着三嫂嫂一起忙一忙,要不然三婶婶该太累了。”

    大家都笑了笑,太夫人笑道“你这丫头最是贴心,快去帮你三婶婶忙去吧,后院的活也确实不轻松。”

    “是,祖母!”阿鸾笑着退了出去,虽然心里边十分着急英王殿下怎么还不来?但家中的活还是最为要紧的,眼下也只能先这般忙碌着。

    前厅里,各家的闺秀和公子也陆续随着自家的父亲母亲一起入了席,上首处的一个位置并未来人,大家也各怀疑各自的心思猜测着。

    年轻的姑娘们和公子们则互相暗暗观察着彼此,有的彼此确定心意或者是互相倾慕着的,都在萧府说笑着,有面子比较矮的则暗暗的看着对方。而家中的父亲母亲则与宴会上的其他宾客们互相客套着寒暄着,以彼此拉近距离,以为日后结为亲家、许个好婚事做筹谋。

    随着宴席正式开始,前庭后院逐渐不再十分忙碌了,此时,只见宫中皇帝身边的大公公和英王殿下一起来到萧府。

    众人见了皆起身并拜见府门口的二人,并以示迎接,“拜见英王殿下!”“拜见汪公公!”

    “诸位客气了,免礼!”英王殿下道。

    “谢英王殿下!谢汪公公!”众人纷纷起身。

    “殿下,您且先上坐,老奴这就宣旨。”汪公公笑道。

    “好。”英王殿下点了点头,一身湖蓝色锦服,飘然而去并落座。

    汪公公严肃的神情中含有几分笑意,便道“萧家听旨!”

    在场的无论是萧家人还是并非是萧家人,无一不跪下,“臣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海萧氏世代忠良,乃名门典范,一品诰命夫人萧苏氏德高望重,乃世家夫人之表率,今其寿辰,特赐玉如意一对,锦缎绸罗千匹,黄金百两,以示上天好生之德,愿太夫人长寿安康,钦此!”

    “臣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呼喊着再度跪拜。

    汪公公亲自上前将太夫人扶起,并笑吟吟的说道“太夫人,您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自当受得起这恩赐!洒家也祝您长寿安康!”

    太夫人再次笑着谢恩,并道“多谢汪公公好意,老身能得汪公公的好意,便是感激不尽!”

    “太夫人,您好生庆寿吧,那洒家就先回宫复命!”汪公公笑道告辞。并向英王殿下作揖“那奴才先告退了!”英王笑着回道,“汪公公慢走!”

    “恭送汪公公!”众人又是跪倒,等汪公公宫中的一行人走后才起身入席。

    英王殿下今日身着湖蓝色锦服,更显其气质清冷,俊美绝伦,一双桃花眼更是风情万种,惹的一众姑娘们心神迷离。

    阿鸾见此,心下嘀咕道:果然是一个妖孽,这皇帝舅舅真是将我许给了一个看起来高冷清俊,实际上却是一个油嘴滑舌的一个人。

    英王殿下首先向太夫人敬酒笑道“太夫人,本殿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并拿出着人一长串千年檀木雕成的念珠敬给老夫人。

    太夫人见状,忙叫人小心翼翼收下,笑意浓郁道“英王殿下有心了,老身倍感荣幸!多谢英王殿下!”

    阿鸾也不禁佩服道,阿英可真够可以的!知道祖母礼佛,真是投其所好!

    来来回回便是众人向太夫人与英王殿下纷纷敬酒,互相客套并寒暄着。太夫人因年纪已高,因此便以茶代酒。

    英王殿下此时喝了几盅,只是暗暗的看向阿鸾,两人只是相视一笑。

    四姑娘见此,不由得心下有些愤愤,脸上有些不大高兴。

    而此时,五姑娘则敏锐地捕捉到四姑娘脸上略有不悦的神情,不得的心下冷笑,便悄悄地和六姑娘感叹“这四姐姐还真是一个不要脸的,竟然还想着英王殿下,这是要抢二姐姐的夫婿啊。”

    六姑娘闻言,只是无奈的笑了笑,“五姐姐慎言,若是要旁人听到了,可指不定说些什么呢,二姐姐身份尊贵,生的又如此漂亮,四姐姐与众位姑娘恐怕也是眼馋罢了。”

    五姑娘闻言,不仅白了一眼“你倒是会做人,说的如此好听,我看那四姑娘就是一个不要脸的,想要抢别人夫婿,与你说了也是吐不出象牙的。”

    六丫头只是故作傻笑,柳姑娘在旁边也暗自听到了此话,不禁脸色微微一变,在桌下用手拍了拍六姑娘,以示安慰。

    阿鸾离上首座位并不算很近,只是偶尔与英王互相眼神撞见了笑笑,全程基本上并不多言,但也听到了五姑娘和六姑娘的对话,只是什么都没说,面上也什么都没有显露,但心下却是对四姑娘有了新的改观和认识,暗暗瞄了几眼,阿鸾发现四姑娘果真如五姑娘所说,时不时瞄向英王殿下,并暗暗的眉眼流转,尽显风情。于是,阿鸾对自己这个四堂妹多了几分的防备以及不屑。

    觥筹交错间宾客满堂,寒暄和热闹互相交织,大约两个时辰左右,宴席方才散去。

    宾客基本离去后,仆人们收拾宴席。英王并没有及时离席,而是专门又拜访了萧民德兄弟三人,在书房里谈论一会方才出来。

    英王殿下见到阿鸾一直在书房门口等着自己,心里十分喜悦,浅笑着说道“鸾儿我与你家长辈在书房说了一下咱二人的婚事,问问你们家的想法是如何?我想着咱们二人的婚事,等你及笄之后就快些操办,父皇一时间未决定,但怕中间出什么变数。如今这前朝后宫形势看似稳固,以防万一,还是加紧成婚能够安稳一些。”

    阿鸾笑道“阿英,我晓得你说的这些,我看还是你心急吧,着急要娶我过门?”

    英王殿下笑了笑,不可置否的说“你迟早都是要做我的王妃,早点过门我心里更安稳些,主要是怕你被别人盯上。”

    阿鸾莞尔地笑了笑,“你这家伙,好了,时候也不早了,我送你出府吧!”

    英王殿下笑着刮了一下阿鸾的鼻子,“你这小丫头鬼灵精怪的,行吧,天色确实不早了,我也该回宫去和母妃等着用晚膳了,你可不要想我噢!”

    “去!你这个油尖嘴滑的家伙!”阿鸾笑骂道。

    很快英王殿下便出了萧府,直奔皇宫与高贵妃见面,仔细叙说今天在萧府的情形。

    萧民德三个兄弟沉默了一阵,在英王殿下走了之后,首先由三个兄弟中的老三开始说起,“大哥,二哥,我也晓得咱们二丫头被皇帝赐婚给英王殿下,大哥二哥和桓兄的忧虑也正常,但小弟认为,如果二人真的是两情相悦的话,其实这些过多的还是稍加少做考虑为好,毕竟这两个年轻人的终身大事不能因为咱们两个家族的权谋而被耽误,更不能被当今陛下的制衡之术所拆开。毕竟二丫头从小身体就弱,离家多年,也自小不在家中长大,恐怕在外面也吃了不少苦,再加上她母亲又走的早,这孩子也怪可怜的,不比家中其他姑娘,我觉得应该让二丫头多一些选择。”

    萧民德说道“三弟我何尝不懂你的说法,作为父亲,我何尝又不想让自己的小女儿过得更单纯快乐一些,可咱是名门世族,与一般的寻常百姓家是不一样的,寻常儿女结亲家都是好的,咱背后是整个东海萧氏一个大家族,还有旁支旁系,我这身为族长,不能为了自己小女儿的婚事,就让整个家族受到皇帝的猜忌,从而推向深渊。当年盛宠一时的毛贵妃和背后的熹国府因为权谋政变使得熹国府顷刻之间便被当朝天子所覆灭,还不是因为熹国府过于显赫,而其他家族与其相亲近的不也是在几日之内便灰飞烟灭了?”说到此处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甚至有如芒在背的感觉。

    连同萧民衡也重重的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

    于是萧府自英王殿下单独拜访之后,便又多了一层权谋变数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