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种花
繁体版

第八十三章 是时候了

    小红说要做饭馆,早就打算好,一应安排的妥妥的,提前堵好了陶宝的嘴。陶宝拿媳妇没办法,肚子里还怀了一个呢,只好自己多盯着点。

    不是没想过买个丫鬟使使,不是没钱,实在是不合适。

    家里请了村里的一个孤老婆子帮着洒扫,管着她的吃喝,一年四季衣裳。说好了,一直做事以后养老送终陶宝也管她。

    就这村里人还说他抛费,太心疼媳妇。他只能解释说是没个亲娘帮衬,如何如何。

    村里人大多数刚属于吃饱饭的那种,冷眼看着未来村长突然暴富,指不定以为坑了他们的银钱呢。

    见识浅薄的人,人心就是这样的。一起吃糠咽菜的吃上白面馍馍,第一想法不是说“哇,他太能干了,肯定努力了许久才吃上馍馍。”而是背地里说“前几天还吃黑馍馍呢,今天就吃上白馍馍了,鬼知道哪里来的银钱。”

    要不古人怎么总是劝诫我们财不露白呢,就是这个理。哪朝哪代都不缺仇富的人群。

    小红要折腾就折腾吧,陶宝也忙了,步行街招商进入尾声,铺子都在抢着装修呢。桃林眼见冒了芽,顾小五进城去的频繁起来。

    到了城里,直奔陆府,求见陆夫人。为的是给桃源村造势,打造慈善展会的事。

    桃源村硬件设施基本已经完备,度假村别墅装修完了,奶娘在帮着训练人。圆子、麦芽和许多小姑娘小伙子的见天哭天喊地,第二天还是挣扎着得去。别看年纪小,苦过的人,知道机会来之不易。

    “夫子说过,学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步行街铺子只差收尾,待商家货物进去,生意就能做起来。谭平租了一间,他三教九流都认识几个,专卖稀罕的小玩意,铺子里满满当当的博古架。

    十里香的桃源村分店也定好了,新得了许多方子,产品充足的很。

    其他的铺子多是有眼光的行商订好的,或是陆家姐妹给介绍来的。胭脂水粉、日用杂货、布料花样应有尽有。

    考虑到消费阶层,官道两边正在搭简易的棚子,棚子下面是张桌子。各家各户早就通知到位,展会期间来的早的摊子自己占着就行,不做违法买卖,卖什么随意。京城近郊的村民或多或少有个亲戚朋友在附近,听到消息来打听的人越来越多。

    桃花在二月到三月正是花期,不早点声势造出去,靠着人口口相传怕是要耽误时间。

    “夫人,连京城里都有许多吃不上饭的穷苦人家,更别提其他地方了。年轻人,有手有脚怎么也不差顿吃的。就是那些个老弱病残幼,大冬天的侥幸扛过去了,春天只能靠着野菜果腹。我想着您能不能牵头弄个慈善展会。”

    “你的意思我明白,家里逢着日子也施粥施饭。慈善展会是个什么想法?”

    “施粥施饭只能解一时饥饿,我想的是要让她们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买个庄子,买些田地,年纪大的还能做的动,配着牛驴耕种,田里的收成够她们嚼用。找个夫子,隔几日上门教几个字,幼童们学个手艺,女娃们学学绣花都行。长大了,能做事,有了立身根本就离开。”

    陆青仔细听了,问道:“买庄子可不是小钱,又是田地又是人。还有那许多人嚼用,学手艺都是要花钱的。一年两年可以,长久以往怎么办。”

    “所以我来找夫人筹钱来了。”见陆青还有话想说顾小五忙说道:“不是真的筹钱,是希望夫人能组建一个盛事。”

    陆丹起了兴致,默默靠近,想知道是怎么样的一个事情。

    “京城各家的贵人每年在善事上花的银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是否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实处并不知道。我想夫人能牵头组织一个济慈会,每年举办一次或者两次活动筹款。”

    “小五,你想的太简单了。那些个贵人,无利不起早,要她们掏银子难的很。”陆丹说的话,陆夫人嗔了她一眼,没说什么,显见是认同的。

    “筹款肯定不是说上门各家各户叫她们出银子。比如说,桃源村桃花开了,选个好日子举办济慈会的活动,青青姐姐拿一串玛瑙珠子去拍卖,所得善款都用于建造和打理济慈院。又或者某家大人手书一副,竞价高着得。届时济慈院建好,立善人碑,名字都刻上去。”

    “不以利趋,然以名诱。不管如何,想做的事是好的。”陆夫人想的长远,后宅女人牵一发动全身,筹款立会的事就怕有心人说结党营私之类。

    “小五你先住下,待我问问老爷再说。”

    陆侍郎回府,许久没有主动找过他的发妻竟派人在二门截人,想着是不是有什么事,衣服没换就去了。

    “可是陆白有信回来?”没跨过门陆侍郎的话就出来了。

    陆白被陆侍郎一句话送回太原,老太太和陆夫人生了他许久的气。

    “前几天才到的信,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陆夫人把面前剥好的橘子朝陆大人面前推了推,顾小五的打算一五一十的说了,又把心里的顾虑一条条陈清楚。

    “我觉得是个好事,京城女人们天天框在后宅,做些善事也使得。”

    朝堂打滚多年,陆大人心思飘到了别处。圣上四十多岁,保养的好,在位个二十年没问题。偏偏皇子们一个个的都大了,每日里上朝立太子的折子不停。

    皇帝心有烦忧,儿子争气是好事,儿子多了也牙疼。堆肥的事年没过完就这么急着宣传到各地,收的是民心。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第二天陆大人下朝带来的消息实在是不小。

    “皇上嘱议,用太后娘娘的名义,立济慈会。由昌平公主总揽,明儿昌平公主定要请你过府,你准备准备。”

    “怎么到了皇上太后那了?”陆夫人没想到隔了一天就直达天听。

    “你呢只要好好配合昌平公主就好,放心,是好事。既由你提出来的,听讲昌平公主与桃源村也有些渊源,定是同意在桃源村举办。”

    “可......”

    “只管做,你讲的济慈院就很好,圣上预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

    皇帝是想借着这两件事向田地子民传达消息呢。

    你们的皇帝坐在位子上不是啥事没做,他关心国民们能不能吃的饱,所以把堆肥尽快宣传落实到地方。

    他关心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幼,所以全国各大城建造济慈院,惠民利民。

    他是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