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战士克苏鲁of降神纪元
繁体版

背景故事(不完全):真主角和次主角;作者的0号故事简述

    范海辛·范

    克苏鲁附身者,末日战士克苏鲁驾驶员

    范海辛·范(Van-Helsing.Fan),16岁,女,美国华裔白黄混血,生日1989.12.25

    母亲范雅(FanYa),享年39岁,是移民美国的中国留学高材生,生日1963.6.6

    父亲纳尔逊·斯唐姆徳(NalsonStanmud),52岁,美国欧洲裔,曾是喜剧作家,生日1953.3.23

    个人经历:

    9岁,降神之时,与克苏鲁(Cthulhu)绑定

    13岁,(星历4年)2002.12.24,生日前夕母亲范雅身亡,父亲纳尔逊不知去向,由降神监视厅发现并代为抚养

    14岁,星历五年2003.4.9,由降神监视厅移交附身者训练基地,并得知父亲身患重度精神污染综合征(一种精神病)

    15岁,星历六年2004.6.1,从附身者预备军被选拔为正式军成员,

    16岁,星历七年2005.1.1,开始执行为期1年的人类安检任务

    人类安检任务:附身者特异军共十三支小组每年各出一员负责人类的安保检查

    工作,负责收容未确认附身者顺便保护人类

    十三块安检区域:

    人类常住地:北美、南美、欧洲、中东、北非、南非、东亚、北亚、南亚、澳洲

    人类新驻地(居民人数较少):南极、月球、星际

    第七小组负责区域:东亚。相应地,第七小组成员都是黄种人血统优先。

    所在现役部队:附身者特异军第七小组,负责东亚地区

    ————————————————————————————————————————

    德川龙之介

    赛伊格亚附身者,末日战士赛伊格亚驾驶员

    德川龙之介(TokugawaRyonosuki),17岁,男,日本黄种人,生日1988.1.31

    父亲德川力也(TokugawaLiya),35岁,下落不明,生日1970.12.1

    母亲杉本智子(SugimotoJiko),38岁,下落不明,生日1967.12.1

    在某种超越时间束缚的神秘存在参与下,龙之介的父母命运般地邂逅

    陨石、记忆、时间和典型的日式“boymeetgirl”,这种奇迹也只有神能够做到吧

    不过,这种《君の名は。》画风的父母和他们的儿子似乎生活在两个世界。

    力也和智子并非作者父母的投影,而是纯粹的立花泷和宫水三叶的写照;但是龙之介却是作者自身的形象。

    混沌,迷茫,冷血,孤独,疯狂,残忍却又弱小。

    八重人格十三状态,作者把自己的形象以次主角的身份安排在主角身边,似乎并没有让他成长的想法,只是想探索自己这种人的存在价值,想要知道自己要怎么生活。

    个人经历:

    没什么好说的,一个原本很愚钝单纯的孩子被功利化的社会催生成了无法理解人类的伪人。

    10岁,降神之时,与赛伊格亚(Cyäegha)绑定。

    11岁,星历元年1999年,开始伴随超速发展的时代接受超前的知识教育

    12岁,星历二年2000年。日本教育政策大换血,初高中各一年,大学读两年

    13岁,星历三年2001年。读完初中,开学时被父母丢给亲戚,亲戚丢给政府

    星历三年2001年,全球各国开始从培养精英转为制造精英,改造人脑以获得超高素质人才,13岁时,龙之介就是作为第一批试验品被日本政府收养的

    14岁,星历四年2002年。读完高中,愈发产生非人类的思想

    15岁,星历五年2003年。就读大学,但愈发吃力,社会内卷现象过于严重

    星历五年2003年,人脑改造技术获得突破,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同时伴随着万能药的成功研制,怕熬夜不再成为“偷懒”的理由。社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16岁,星历六年2004年。考研失败,日本政府不再给他资金,被迫当社畜

    星历六年2004年,日本政府的人才完全比不过大财阀们重金改造的人才,渐渐政府被各大财阀支配,并且放弃了那些政府生产的“低智商半成品”。

    17岁,星历七年2005年。经历过太多冰冷生活的他似乎放弃了活着的动力。

    虽然他的生活里不乏温暖阳光,但极地大陆冰封的心不会如此融化。

    从东京塔跳下并利用钩锁枪和机器人救生员几乎当上星历三年后第一个成功自杀的日本人时,恰巧巡逻至此地的主角发现了他。虽然没能救下,但他也并没有死去。之后他便跟随主角加入附身者训练基地,毕竟,他不想被绑过去。

    “boymeetgirl”,但是并不浪漫,而是自杀、制度、武器。算是幻想与现实杂糅的奇妙巧合罢,倘若没有这样的巧合,哪里会有那样“一抹奇幻色彩”呢?

    所在现役部队:附身者特异军第七小组,负责东亚地区

    ————————————————————————————————————————

    PS: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哪个应该算是真主角。

    但是身为女主和男主的他们两个并没有感情发展。

    呃,或者说,他们两个应当是“兄弟”一样的关系罢。

    把范海辛算作真主角,呃,虽然也有“克苏鲁的噱头”“四个女同后宫”“有中国血统”这些因素吧,主要还是因为读者们多多少少会把主角的三观当成整个作品的三观。我其实不希望这个故事因为龙之介而被打上“反人类”的名号。

    我这个故事其实是实验性质的,想要知道德川龙之介这样的人能否得到改变。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主旨,更多的是对这个模拟实验的描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对各种事件的看法也都有所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我想写的主旨的话,那就是探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不断地影响着群体,群体也不断地影响着个体,这个关系当然非常复杂,但我还是想尽力理解一些。

    范海辛算是“正能量”的代表吧;而龙之介算是“负能量”的代表。

    用范海辛作为真主角,给读者展现的基本上是比较正面的价值观,勇气、责任、希望一类的。

    不过我的真正目的,其实还是观察龙之介的成长,毕竟我也想要改变作为原型的自己。

    但是就像“正能量”一词的来源一样,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痛苦多于幸福。或者说,人们感受痛苦的能力远比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强大。很难感觉到“幸福”的我和龙之介,有没有必要做出改变呢?

    呃,不过我还是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限于那种灌输知识的流水线工程,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教育”。不光是他人的“教育”、境遇的“教育”、知识的“教育”甚至是大自然的“教育”,甚至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受自己的各种偶然想法的“教育”。这些“教育”不断地改变我们由先天基因导致的思维模式,造就不同时期的我们所持有的不同性格。到目前为止,我的想法是龙之介在所受的“教育”中最后改变/成长为“正能量”的人;但是在我不知道多久以后要研究/写的Ⅱ号故事里,主角红桃-2穆鸿羽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最终改变/成长为更加“负能量”的人。龙之介和红桃-2穆鸿羽同样以作者作为原型,最后却走向不同的道路,一个相信“希望”活跃于世间,一个相信“绝望”逃避于世外。

    呃,不过事实上,Ⅱ号故事才应当是前面的一个,高三时完成大纲,那时我也在逃避现实;Ⅰ号故事由现在大一的我发起,而现在的我正在一点点接受现实;高三和大一的两个“我”,虽然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不同,但是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类的认知方向其实是一致的。

    或者说,我们两个同样地知道“人类善”,也同样地知道“人类恶”,但因为当时和现在所受的“教育”不同,关注到了不同的方向,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个是过度地关注恶而忽视善,一个是刚刚开始关注善而渐渐忽视恶。至于以后我会“成长”到怎样的位置呢,我也并不知道;毕竟高一时期“病情最严重时”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三年之后,我居然开始接受人类的道德,开始相信希望,不再写那些宣传虚无主义的“黑深残”剧情,甚至记不住那本“被撕碎的小说”里有多少痛苦的角色。

    话说回来,忘记他们的痛苦,以此来相信希望,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逃避”呢?

    真的能忘却吗?那个自杀的少女,在邪教会里被侵犯,在实验室里被侵犯,甚至最后在监狱里被“心理女性”的男犯人们侵犯,只能用自杀来逃离这个世界。

    真的能忘却吗?那个少女的养父,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女儿,想要反抗资本统治,最后却死不瞑目,连脑花都要被疯子挖出来当“升级材料”。

    真的能忘却吗?那个挖脑花的疯子,原本也只是一个喜好科学、比较聪明的孩子,经历了如同**军事训练一般的严苛教育,最后自己却只能给资本当工具。

    真的能忘却吗?那个下午,天空一片猩红,从豫章书院里被解救出来的孩子们面无表情地跟着父母离开,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被送到新的“戒网瘾”学校。

    真的能忘却吗?那场战役,原本敌对的人造生命最终联合,只为了向幕后的赌场讨回尊严。但赌场背后大股东却只是把这个星球当作给少爷练习用的模拟器。

    真的能忘却吗?那些骑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希望而战斗,但最终奋力战胜对手之后,才发现敌军的高层也是曾经崇拜自己的孩子,只是被残酷的世界驯化了。

    真的能忘却吗?那样一个又一个痛苦的人们,那样一个又一个悲剧的结尾,那样一个又一个崩坏的星球,还有那个不相信希望的自己和被撕碎扔掉的笔记本。

    这些故事,即便是三年之后现在的我也很难回忆起来,但仅仅看到这些,心里就感到一阵绝望。即便这些故事出自一个15岁涉世未深的少年之手,它们仍然能给现在的我带来深深震撼,甚至能够影响我对希望和绝望的权衡,给我带来一些虚无主义的“教育”。即便是两年之后高三时期正在逃避现实的我都不愿意回想起来,那个比Ⅱ号故事残酷得多的0号故事,以及那个被撕碎的笔记本。

    (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后,我偷偷撕了记载0号故事的笔记本,之后经历了一段发疯的时光。不过我也从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态度以及人们对疯子的态度中受到了一些“教育”)

    现在的我,似乎想要逃避这些呢,想要逃避虚无主义,想要逃避悲伤和绝望,所以才一步又一步地尽力忽略那些“人类恶”。这应该算是“成长”还是“妥协”呢?

    不过似乎也只有这样做,我才能接受一些“人类善”呢。如果只看到恶而看不到善,我的人生或许早就结束了罢。从高一时被抛弃的0号故事,到高三时已有大纲的Ⅱ号故事,再到大一时正在发展的Ⅰ号故事,我发现,我其实一直都想要看见希望、看见美好、看见“人类善”啊。

    而且我也得出了一些结论:故事的风格会随着创作者的成长而变化的啊。

    (所以藤本树画完《炎拳》之后是真的已经疯了,所以才把《电锯人》画的那么“疯”的吧)

    (或者说,小春/藤本树已经不想再思考那些人性黑暗面,只想快快乐乐的生活了吧)

    0号故事:(已毁)某宅男の疯狂世界

    (故事区域:MOW,MyOwnWorld,某宅男の疯狂世界)

    (名字模仿《魔法禁书目录》外传“某科学”系列,格式为某科学のXXXX)

    Ⅰ号故事:末日战士克苏鲁:降神纪元

    (故事区域:SC,SeanceCentury,降神纪元/SC纪元)

    (名字模仿《机动战士高达(钢蛋)》的UC系列)

    Ⅱ号故事:献祭与天使:平行世界の大逃杀

    (故事区域:CS,ComputerSystem,计算机“系统”)

    (“系统”代指剧情中的一个超级计算机的人工智能)

    Ⅲ号故事:十三代日志:程序空间

    (故事区域:FG,FinalGensokyo,最后之幻想乡)

    (Gensokyo为日语“幻想乡”字母拼写,出处为《东方Project》)

    另外,写Ⅱ号故事大纲和Ⅲ号故事背景的时候,高三的我决定当社畜程序员,所以Ⅱ号和Ⅲ号都跟计算机息息相关。不过后来我高考考完之后为了看清生活中的美好决定报名分数较低的大学去学口腔医学,以后似乎变成和程序员相对的牙医(谐音=米哈游の烧姬之一芽衣,同时我的名字缩写也是mhy……)。在这里啊,我呼吁大家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普通人基本不能把爱好和工作合并,大多只能在报酬和时间里抉择。我选择少一些报酬,多一些空闲时间,在小城市当“芽衣”而不是去大城市当社畜程序员。

    大家也真的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之后再选择工作或者选择居住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