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相
繁体版

第102章 跪求

    大秦之所以能兼有天下,除了积六世之余烈、励君臣之图治,就其实际国情来说,则有三点为基。

    其一,据守崤函之固。崤,即崤山,又称肴山;函,即函谷关。二者并称崤函,地势雄险、关隘坚固,为天下“九塞”之一。大秦能韬光养晦、积累六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有崤函这个门面挡住了山东六国西进之路。

    其二,独有巴蜀之地。巴郡蜀川,虽地处偏远,可却是实实在在的天府之国。其地粮米富庶、人丁兴旺,又是陇西、关中后庭。当年司马错力排众议、坚持攻取巴蜀,就是看中了这份一本万利的大买卖。巴蜀拿下后,大秦粮米、兵丁基本自足。

    其三,举国开凿郑国渠。郑国渠虽只是一条水渠,可影响深远、福泽万代。其长可达三百余里、其水灌地四万多顷,横亘了大半个关中。正是因为郑国渠的存在,秦川之地一举成为天下沃土,使关中之地年年丰收、再无旱涝。

    更为难得的是,前二者是上天赐给大秦的机遇,而郑国渠则是老秦人用双手和铁锄硬生生凿出来的天河。

    因此,无论如何,哪怕把郑国渠称作大秦命脉也不为过。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郑国渠决堤了!

    这对于老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噩耗。

    郑国面容惶惧、神情震荡,耳边听得赢放说:“水淹千里,洪灌九县。”他一口气没缓上来,直接背了过去。

    司农府外顿时乱作一团,冯去疾、杨端和等人急忙推开众人,请医师上前医治。

    夏无且在郑国胸口处推拿一阵,又掐了掐他的人中、脉门,这才将他救醒。

    郑国刚一睁眼,便呜的一声哭了出来,口中一直混沌不清的哭喊道:“决堤了?怎么会决堤了?”

    自秦兵东出这几个月来,郑国一直在王贲、辛胜、蒙启几处大营中来回走动。司农府的事情,则交由楚南雄代劳。

    可他知道此事与楚南雄无关。

    楚南雄代管司农府时所出的十几条政令,以改善府中体制、完善吏员职责为主。对于田地里的农事、河渠间的水利,则基本上不大过问。

    再者而言,郑国渠突然决堤、且一下子就是五六处缺口,又在自己刚刚从中原回来之后,这岂能是他人之过?这分明是自己渎职之罪!

    如今正要夏收,百姓忙碌了大半年,就等着这点粮食养家糊口、供养赋税。可现在,全都被冲走了。

    大渠决堤、如海潮泄洪,冲走了粮食不算,还要淹没洗刷了十几年的良田、淹没世世代代安身立命的房屋,甚至,还要淹死来不及撤退的百姓、居民……

    郑国悲哭连连,嚎啕不止。如此大过,别说被腰斩弃市,哪怕将他活活剐了,他也毫无怨言。

    可粮食怎么办?房屋怎么办?九县之地数十万条人命怎么办?

    一念及此,郑国更觉无地自容,竟趁着冯去疾、杨端和等人不注意,一头撞在了府前石柱上。

    众人啊的一声,急忙过去将他扶了起来。看看额头,虽殷红一片,可好在只是擦破了皮,并无大碍。

    冯去疾松了口气,随即便满脸怒容,扯着郑国衣襟怒道:“你这是做什么?想一死百了?糊涂!”

    郑国哭道:“冯老弟,九县之地啊!粮食没了、房屋没了、百姓的命也要没了,郑国没脸见人,只有以死谢罪。”

    冯去疾听罢,指着他又是一顿大骂。

    杨端和忙出面劝道:“渠是你凿的,眼下虽然坏了,可还得你来修。郑老不可只顾一时名声,置大秦子民于不顾。事不宜迟,请郑老即刻赶赴决口之处、修补水渠。我等马上入宫面圣,请大王亲自下诏、调兵调粮!”

    郑国一听这话,便强自勉励起来,邀集了司农府的吏员,要赶往决堤之处。

    哪知嬴放突然走了过来,冷冷哼道:“这些事情就不劳烦郑农令了。大王已经下诏,着长史府李斯全权负责修补河渠事宜。至于大农令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郑国啊的一声叫了出来,随后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李斯虽身居高位,可也是从司农院里爬上来的。他同为旧韩故人,当年在吕不韦帐下做幕宾时,便已经跟着郑国东奔西走、开凿水渠。最后终以水利之功,得以入主长史府。

    如今大渠决堤,郑国身为司农令,自然难辞其咎。

    哪怕他现在名为九卿,可实际上却是大罪之身。

    朝堂之上的权谋倾轧,已经容不下他了……

    郑国老泪连连,抬头看了看赢放,道:“大王要拿我问罪,老汉别无说法。只有一言,不知李长史用何种办法修补水渠?”

    嬴放面容不悦,可还是闷闷答道:“上截水源,下堵河道。待大水止息之后,以山石、垒土四面围合、封住决口。”

    郑国乍听之下,顿时满面骇然。他一把扯住嬴放,高声叫道:“如此,则关中之地尽为汪洋泽国,受苦受难的何止九县?李斯误国误民,此计断不可行。快放老汉过去,否则悔之莫及!”

    嬴放只道郑国倚老卖老、且有心避罪,哪里管他。招招手叫来官兵,一把将郑国按倒在地,拖着拽着押往牢狱去了。

    郑国嘶声大吼,哭号不止。可秦朝律法极其严苛,嬴放有王命官书,众人纵然不服,也是无可奈何。

    郑国眼见如此,知道今日再也难以幸免。猛然抬头,忽见楚南雄正站在人群之外,凝眉侧目、若有所思。他想也不想,扯开嗓子就叫道:“楚公子、楚公子,请你出手,救一救关中百姓!救一救大秦!”

    话音一落,众人目光唰的一声,全都向楚南雄看了过去。

    郑国死命挣开官兵,扑倒在楚南雄面前,苦苦哀求道:“公子,李斯虽会凿渠,可不会治水。若上截下堵,则关中尽为洪涝。公子学究天人、才绝天下,必知此理。老汉恳请公子出手!”

    楚南雄的用兵为政之道自然不用多说,咸阳城中人尽皆知。但若说他会治水,那就没人相信了。

    他才多大?

    十六!

    十六岁的少年人,纵然在娘胎里就会游泳,可又见过多少江河山川?又怎能体会到水淹天下是何等的骇然?

    因此,对于郑国跪地哭求、请楚南雄出手治水这一件事,在场众人多是不以为然的。

    就连一向视楚南雄为天纵之子的冯去疾,此时也免不了哀叹一声,暗自嘀咕道:“郑老这是急的疯了,让南雄去治水。他钓鱼还行,治水,怕是还不如老夫!”

    哪知冯去疾刚想到这里,楚南雄便已经走上前去、将郑国扶了起来。

    他对着郑国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国计民生,牵扯重大。南雄必不敢推辞,郑老放心,此事南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