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猛太子爷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国医圣手戴原礼

    老朱回到帅府时身边多了个穿着粗布麻衣的长须中年。

    马氏本觉得奇怪想要开口询问,却被丈夫拉去耳语两句。

    不多时,三人就直奔朱标院落而去。

    手腕上一阵细微的颤动将朱标从沉眠的梦中扰醒,睁眼正对上一张颇为陌生的脸:

    “您是?”

    那将双指搭载他腕上的中年人做了个嘘声的手势:

    “大公子还请稍安。”

    朱标稍微抬眼看到爹娘两人都在旁等候,也明白过来这应该是老朱或者马氏请来的大夫,便顺从的安静下来。

    未几,那中年大夫将手收回,和煦的笑笑:

    “大公子此前身体一直颇为康泰,头部也并未直接磕损,只需好好静养辅以每日针灸汤药,十日左右即可基本痊愈。”

    听了这句话,老朱和马氏显然是舒心不少。老朱更是立马上前跟这大夫拱了拱手:

    “多谢戴先生。”

    戴姓大夫点点头应下:

    “无碍,举手之劳而已,只是...还请大帅能准我去城中药铺义诊。“

    只要不耽误朱标的治疗,老朱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这是自然。若有其他要求也请戴先生告知,本帅当尽力而为。”

    但那戴姓大夫只是摇了摇头:

    “多谢大帅,只是我并无旁的事情了。稍后,我会重新给公子写方子,还请按方抓药,按时服下。”

    马氏连连应答:

    “先生放心,我必然亲自督促。先生为给标儿看诊,想来已是舟车劳顿。厢房已备下,就在旁边院落,先生若不嫌弃的就请留在这边罢,也方便日日施针。”

    见这大夫点头,马氏才叫了青黛过来:

    “青黛,带先生去旁边的院子休息罢。”

    等人带走后,朱标也是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名医,能让老朱两人如此客气:

    “爹娘,这是哪位大夫?怎么之前从未见过?”

    老朱解释道:

    “这位大夫是江浙一带的名医,戴原礼。不仅家中世代行医,更是师从于朱丹溪。此番你伤了,我又得知他于应天附近游诊,便将他请了过来。”

    朱标闻言不经暗自一叹,原来刚刚那位就是大明初期的国医圣手戴原礼。想到这里,朱标脑子一转冒出个主意:

    “爹,这戴先生之后可就留在应天府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语气中带了丝遗憾:

    “我倒是出言挽留了,但他说,医者当悬壶济世,遍救黎民病苦。医好你后,恐怕就要继续云游了。”

    朱标听了这话,不禁心生惋惜,看样子自己想要将这一位圣手留下还得费些功夫才行。

    “既是如此,自然是不好勉强。不过,若能我能留住这戴先生,还请爹能够行个方便。”

    老朱一听朱标这话,就知道他又打上这名医的主意了:

    “你这猢狲,整天主意颇多!说吧,又想让你爹行什么方便?”

    朱标嘿嘿一笑:

    “两件事情。其一,让戴先生为爹军中诸位将军看一遍诊。其二嘛,拨一笔钱给我。”

    老朱歪头看向儿子,眉宇之间满是不解:

    “第一件事可以。但你要钱作甚?看上什么想买的东西了?”

    马氏也是头一次看见大儿子主动伸手要钱,心头也是觉得好奇,在丈夫身后探出头来听。

    朱标自小就对外面的吃喝玩乐不甚感兴趣。而衣食起居的基本需要也是自府内出,是不需要他自己掏钱的。因此,之前朱标虽然也有分例,却很少花销,长这么大根本没跟爹娘提起过钱的事情。

    见爹娘都惊异得很,朱标也只能将自己的计划道了出来:

    “爹说他名满江浙,应是不缺病患的。但他却身穿麻衣,看起来颇为困窘。且从刚刚的义诊之请来看,戴先生实是个医者仁心的人。因此若想留下他,便只能从此处入手,让他有足够的银钱去救治穷苦病患。”

    老朱听了儿子的打算没有多想就点了头:

    “这自然是好的。既留下了戴先生,又能让应天百姓得些实惠。”

    可一旁的马氏却有些犹疑神色:

    “可这若是一段时间还行。时间一长,戴先生名气越来越大,只怕求医者络绎不绝。怎可全靠这么填补?标儿,这其中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朱标显然是对马氏所说的问题有所考量,只是颇为神秘的笑笑:

    “这爹娘就不必担心了,不用一直填补。我只是想要一间铺面,地段不用多好,大一些就行。至于银钱也只用一笔,至多不超过一百两白银。”

    应天府虽然在老朱手上已有几年。但到底是经受了连年的战乱,现下人口也并不算多。所以只要不要求地段,大一些的铺面还是很好安排的。

    至于一百两白银,若是能够换一个名医到自己麾下自然是千值万值。

    所以对于这么两个并不算为难的请求,老朱一应的同意:

    “行。不过你伤养好之前还是不能出府。千万不要为了这些微末小事折损了自己的身体,知道吗?若是叫我知道了你随意乱跑,到时候这两样,你都拿不到。”

    朱标稍微思量一下答应了老朱的条件。老朱夫妻俩这才放心的离去。

    第二天一大早,戴原礼还没有来施针,就有人将银钱连同一家铺面的契书送到了朱标手上。

    一看这铺面契书,朱标也不由得感叹自己这亲爹真是阔绰。

    虽然他之前已经说了不必要好地段,但老朱送过来的铺面却仍位于应天府内现在较为繁华的几条街道的交界之处。

    而银钱也是多给了一倍,足足有二百两之多。

    要知道现在应天府的百姓在不受战乱影响、年景也相当不错的情况之下,一户三五人一年耕种不停也不过能赚五两不到。这五两不到的钱还需得交税、买种,剩下的才是几口人的吃穿用度。

    因此二百两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想到这里,朱标忍不住拿过其中一个银锭子抛了抛,感叹自己还真是个“富二代”。

    没等朱标从“暴富”的感觉中醒过神来,戴原礼已经带着银针敲门了。

    朱标赶紧让青黛将白银、契书收好,才给戴原礼迎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