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为李唐宗室计,请诛王君廓

    李孝恭听完李江说的话,没有一点反应,眼皮都没有眨一下,淡淡的问了一句:“是哪方的人马,查探清楚了吗?”

    李江摇了摇头,接着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是那位派来的。”李江仿佛怕李孝恭没有听懂,左手朝天上指了指。

    李孝恭洒然一笑道:“这我就放心了。”

    李勋疑惑的说道:“那到底是何方人马呢?”

    李江不确定的说道:“郡王戎马一生,攻略巴蜀,俘获朱粲,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树敌不在少数,应该是那些人的残部。”

    而后李孝恭饮了一口茶,重重的将茶杯放在桌子上又道:“我掌三军久矣,生杀予夺,连败各路豪杰,他们的祖辈尚且为吾所擒,这些残兵败将又有何惧?”

    李勋担忧的道:“大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现如今不比在军中,大军环绕,亲兵相随,还是小心些为妙。”

    李江也赞同的说道:“郡王,李将军所言甚是啊!”

    “你们放心,吾虽然脾肉复生,但是一身武艺也没丢下多少,雄风犹在,再说在这长安城中何人能取我性命?”李孝恭不以为意的说道。

    “哈哈,孝恭虽然久不掌兵,但是这英雄之气,却是始终没有消散,还是如同当初一般视众豪杰如无物,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

    李孝恭转身一看,三人疾步进到院落,正是淮安王李神通,汉阳郡王李瑰,江夏王李道宗等三位李唐宗室。

    而开口说话的正是,淮安王李神通。

    李江和李勋急忙行礼道:“见过众位大王。”李神通等人摆了摆手。

    李孝恭站起身来说道:“叔父,你们怎么来了?这下人也不通传一声。”

    “是我没让他们通传。”李神通道,而后李神通以目光示意李孝恭。

    李孝恭顿时心下了然,伸手朝前道:“请。”

    几人按着次序依次走进大堂,李神通高坐主位,李孝恭和李瑰分左右昭穆而坐,李道宗坐在李孝恭的下手。

    待到下人上完茶水之后,李江和李勋知道他们有要事要谈,刚要避一避。

    李神通开口说道:“你们也不算是外人,一个是家生子,一个是孝恭嫡系,留下吧!”

    两人目视李孝恭,李孝恭点头同意,李江立于李孝恭身后,而李勋坐于李道宗的下手。

    淮安王李神通,李世民曾经评价道:“义旗初起,人皆有心。叔父虽率兵先至,未尝身履行阵。山东未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全军陷没;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纵推毂,故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耳。”

    江夏王李道宗就不必说了,李唐宗室中能征惯战,除了李世民以及战死的李道玄外,为孝恭与道宗两人执牛耳,孝恭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至于汉阳郡王李瑰乃是李孝恭弟,也是素有节气贤名。

    现如今李唐宗室中,素有威望贤名,能征善战的全都坐在此处。

    李孝恭瞬间就明白了他们来的原因。

    过了片刻,李神通开口道:“庐江王李瑗谋反,被王君廓缢杀,传其首级于京师。朝廷不仅将李瑗废为庶人,还绝其宗室属籍,这件事你们知道吧?”

    众人点头,李孝恭道:“刚才李江已经和我说过了,而且王君廓也已经回京了。”

    李瑰耐不住性子说道:“叔父,您说怎么办?”

    李神通凝声说道:“庐江王性情如何,不必我说,想必你们也清楚。而且当今圣人又是心胸宽阔之辈,纵然是当初息王厚结于他,也不过是一时之事,毕竟当时息王为君,庐江王不得不从,而且庐江王也未曾表态。”

    “庐江王也非野心勃勃之人,若说他属意起兵造反,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必是王君廓蛊惑,方有今日之祸。”李瑰接着说道。

    “不错,庐江王也曾经在我的帐下为将,说句不好听的,暗弱无能,无甚大才,反而是王君廓心怀叵测,不能久留。”李孝恭沉声说道。

    而后李道宗沉吟一会儿,一针见血的说道:“庐江之事咎由自取,已成定局,然为李唐宗室计,请诛王君廓。”

    李神通等人纷纷点头。

    其实李瑗这个王爷当得憋屈,死的更是有些不明不白,说白了就是被王君廓给阴了。

    李瑗,字德圭,唐朝宗室、将领,封庐江王。唐高祖李渊堂侄。父亲李哲是隋朝柱国、备身将军,唐朝建立后追封为济南王。

    武德元年历信州总管,封庐江王。九年,累迁幽州大都督。朝廷以瑗懦曌,非边将才,遣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助典兵事。君廓故尝为盗,勇力绝人,瑗倚仗之,许结婚姻,以布心腹。

    坏就坏在王君廓这个人的身上。

    《新唐书》中写道:当时隐太子李建成将有密谋,因而厚结李瑗。李建成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李瑗入京,李瑗害怕事有不测。

    而王君廓内怀险恶用心,想用计陷害李瑗而成己功,便对李瑗说:“事变未可知,大王国懿亲,受命守边,拥兵十万,而从一使者召乎?且赵郡王(当时李孝恭被人诬告谋反,被问罪于狱中)前已属吏,今太子、齐王又复尔,大王势能自保邪?”随即泪下。

    李瑗信其言,说:“那就将性命托付与你了。”便囚禁崔敦礼,部署兵马,征召北燕州刺史王诜商议机务。

    兵曹参军王利涉对李瑗说:“王今无诏擅发兵,则反矣。当须权结众心。若诸刺史召之不至,将何以全?”

    李瑗说:“奈何?”

    王利涉回答说:“山东豪杰尝为窦建德所用,今失职与编户夷,此其思乱,若旱之望雨。王能发使,使悉复旧职,随在所募兵,有不从,得辄诛之,则河北之地可呼吸而有。然后遣王诜外连突厥,繇太原南趋蒲、绛,大王整驾西入关,两军合势,不旬月天下定矣。”

    李瑗接受这个建议,将内外兵马全都交付王君廓指挥。王利涉认为王君廓性情反复无常,劝李瑗将兵权交付王诜,李瑗犹豫未定,王君廓探知此信,驰马斩杀王诜,持其首级告知军士说:“李瑗与王诜反,锢敕使,擅追兵,今诜已斩,独瑗在,无能为也。诸君从之且族灭,助我者富贵可得!”

    众人说:“愿讨贼党。”

    便从狱中放出崔敦礼。李瑗闻知此信,率其左右数百人披甲而出。

    王君廓大呼道:“瑗誖乱,诸君皆诖误,若何从之以取夷戮?”众人全都倒戈溃走。李瑗大骂王君廓说:“小人卖我求荣,行将自及其祸!”即禽瑗缢之,传首京师,废为庶人,绝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