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成圣指南
繁体版

第八章 砸场子

    宋文舟还想说什么,贺北亭直接将之推到前方带路。

    他接过宋文舟的活儿,与应知非说道:“这件事,还是你的诗引起的。志言兄是武者,却一心向学,志在儒道。他对你的诗,对徐大儒,乃至……都十分推崇。但终究是武者,耿直了些。”

    专业不对口。应知非点了点头,心说原来如此。

    难怪宋文舟一脸激愤,这不就是仗着不准私斗,趁机欺负习武之人?

    论道论道,与外行人论,算哪门子的道?

    也或许,挑个外行下手,就是有意揭洪子鹰一派的短……深谙办公室政治的应知非迅速做出判断。

    贺北亭那个意味深长的停顿,他也立刻领会。

    便宜老爹的小粉丝嘛。

    在洪子鹰出题之时,他就已经猜到,此事绕不开“战”、“和”二字。

    考校不是刁难。徐志石推荐给他的老师,至少不会是主和派,也不至于故意折腾他。

    应知非沉浸在思绪中,贺北亭也不是多话的人,场面忽然安静下来。

    见两人没了动静,健谈的宋文舟耐不住了,侧着身子转过头:“应兄,有把握么?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心里应该有说辞吧?”

    这次,应知非甚至不看他了。怎么会有这种,一开口就是天然绿茶婊的男人。

    他险些要怀疑,这人是不是故意的。

    贺北亭也懒得多言,一脚把他踹回去。

    宋文舟嘟囔了一句旁人听不清的话,老老实实地带路。

    此后一路无话,三人在沉默中,来到一座清雅书斋。

    应知非打眼一扫,轻笑:“品味不错。”

    院中种着青竹,墙上画着飞鹤,门前还有几坛矮松。再来一树梅花,就能集齐岁寒三友。

    标准的读书人审美。

    宋文舟撇了撇嘴:“可惜,只有门面。”

    他们大摇大摆地来,早已引起旁人的注意。见两人一唱一和,言语之间毫不客气,一副砸场子的姿态,在院中读书的学子们,当即将书一合,横眉冷视:“这位学兄,此言何意?”

    宋文舟忍了一路,早就憋不住了,迅速接上:“你们那位大师兄,既不坚直,也无劲节,就算置身君子之境,也不过是小人而已。”

    这么直接?应知非略有意外地看他一眼。

    “你……”有个面嫩的儒生咬牙道,“宋学兄,我敬你是大道之上的先行者,但你缘何到我书斋搬弄是非?”

    说着,他看了应知非一眼,哼道:“当着外人的面,胡言乱语,学兄莫非是特意来此污人清白?”

    这是准备拿他开刀?应知非没着急开口,饶有兴趣地看戏。有人主动冲锋陷阵,他正好趁机观察一番。

    宋文舟显然是有备而来,冷声斥道:“明知志言兄的弟弟战死在横武关,却故意拿这件事刺激他。别人为国捐躯,慷慨赴死,你们安坐京城,以他的亲友为乐。真是好本事,好排场!”

    “方世青这样的人,也配叫君子?也配叫读书人?”宋文舟一字一顿,“他配叫人?”

    应知非皱起眉,目光忽地锐利。

    宋文舟先声夺人,而且占据大义。应知非与他口中的志言兄素不相识,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也对方世青此人,生出了本能的厌恶。

    拿别人的痛苦取乐,不配为人!

    此外,他也知道,宋文舟这一番话,除却为好友鸣不平,还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那位志言兄的经历,很可能会在他身上重演,而且更加激烈。这是在提醒他。

    被宋文舟一喝,那儒生的气势弱了三分,却仍强撑着争辩道:“这是做学问的地方。学兄如有实证,可寻师长做主,也可请祭酒评判,何必到书斋之中大吵大闹。”

    好一个道貌岸然伪君子。应知非唇角一扬,似讥似笑。

    讲理讲不过,一转胡搅蛮缠。不敢反驳宋文舟,就给他扣个扰人修行的帽子。这一套,应知非太熟悉了。

    不过,比起后世的键盘侠,此人的道行差了太远。

    方世青之举罔顾人性,在儒家圣地,绝不可能被轻轻放下。

    但那位志言兄忍气吞声,洪子鹰不曾直接出面,就说明此事绝无实证。甚至,目睹之人,很可能尽数出于这座书斋。

    是非黑白,全仗他们一张嘴。

    但此人胆子太小,竟然不敢否认!这不就是默认了宋文舟的话!

    心下冷笑一声,应知非叫住将欲反击的宋文舟:“宋兄,稍待。”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却见应知非步履徐徐,退到院门之外,平静地看着他们。

    宋文舟微微拧眉,似有不解。贺北亭嘴角一挑,迅速跟上,大步流星。

    不知这两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宋文舟狐疑地看着他们,本着不拆台的心,一步步跟了出去,故作平静。

    院内众人紧紧盯着应知非。

    应知非淡淡道:“现在,不在书斋中了。”

    宋文舟哈哈大笑:“应大郎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应?!

    一众学子对视一眼,眸中皆有慎重。儒林被一首诗搅得波涛汹涌,而今,亚圣学宫中人,对这个姓十分敏感。

    应知非身姿笔直,声音清朗:“我三人此来,是为拜访方世青方公子,请诸位兄台代为通传。”

    有个学子迟疑地问:“敢问阁下是……”

    “应知非。”

    声音坠地,如钟如鼓。应知非学的仍是徐志石,学他的无畏和悍勇!

    浩然正气的用法,他试验了一整夜!

    宋文舟与贺北亭同时以余光瞄他一眼,又默契地看向好友,交换一个眼神。

    应知非的“意”,与他的诗一般无二。从容,镇定,坚韧不屈,正气凛然!

    他们有些明白,老师对其另眼相待的原因了。

    宋文舟对他多了些信心,冲着院内高喊:“怎么,他方世青昨日侃侃而谈,恨不能将应兄的诗,说得一无是处。眼下应兄亲自前来,他却不敢见人了?”

    他这样一喊,又吸引来不少过路学子,应知非的目光扫过周围,时机正好。

    “久闻方世青方公子辩才出众,妙语连珠,应知非特来拜会,还请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