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无年
繁体版

护国将军

    王映卿见盛檐如此激动,自然也是认真的告诉他自己的确有见到暮染、陵江、陈亮三人,还有两个不认识的一男一女共同来此,唯独不见陆惜秋与李瑾烨。还未说完盛檐便已经是欢喜的不行、十分激动。

    然后,王映卿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向盛檐问道那两个他不认识的人盛檐是否认识。

    在王映卿粗略的同他描述了一下那一男一女之后,盛檐基本可以确认那二人正是杨惠山与杨梦欢兄妹二人。这也是令他大喜过望,至于陆惜秋与李瑾烨没有来他想或许是在庐山上还有些事情要做。

    之后他告诉王映卿不用担心、杨家兄妹也是剑阁的朋友后,王映卿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盛檐问现在他们在何处,王映卿告诉他自己在来之前已经让人去找他们、给他们传信先去书斋与他等待,不用多久便可到这里来。

    这下盛檐也是稍微放心了些。

    果然,最后他还是要靠这群朋友帮忙的!

    若是此次能将一切事情解决掉,他或许真的可以完全与盛家做个了断了,但是若要将事情解决他必须要将此事完全告知他的朋友,因为只有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告知他们,他们才能帮他将事情解决啊!

    只是……他怎么开的了口呢?

    这些事情在他心中,简直可以说是耻辱……

    但毕竟他们是从小同自己一起长大的朋友,几人多年来相依相伴、风雨同舟,经历过多少次生死,还怕他同自己说这些?而杨家兄妹虽然与他们认识没多久,但也是难得的侠肝义胆之辈,也相互帮助过,必然也不是会耻笑他的。

    如此看来倒是他想得太多了……

    既然已经知道他们一定会帮自己,而自己又是渴望从这些过往之中的阴影中摆脱掉,又何必藏着掖着呢?

    王映卿见此刻盛檐露出犹豫之色,好奇着问道:“盛公子,你这是……有何忧虑吗?你不会是不敢说这些事吧……”

    “没有!你放心……就算不敢我也要说!”盛檐摇头笑了笑,“我只是在想等他们来后我要怎么解决罗现的事情!此次……我一定要把这些事情全都解决掉,若是我真的不能和盛家做个彻底的了断我此生誓不出道于江湖,以免会拖累他们……”

    王映卿一听瞬间喜悦无比,撸起袖子慷慨激昂的笑道:“那好,盛公子放心!虽然我啊只是个读书人但也懂得江湖义气,什么叫为朋友两肋插刀!既然你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了,那么作为朋友我肯定怎么也站在你这边、帮你帮到底,管他什么牛鬼蛇神,还有剑阁对付不了的吗~?”

    盛檐闻言不禁一笑,感激着点了点头,在心中庆幸着。

    然后,心中默默的重复着自己刚才的那句话……

    若是不能和盛家做了断,他绝不会踏入江湖、出道武林!

    山西,朔州。

    话说不久之前龙门县出现惊云庄公子可怜百姓却不顾律法擅自盗窃官银一事,身为晋王的尉迟元铭亲自带人前去解决,不仅追回了官银也了解到原来山西一带还真有穷苦百姓。这让尉迟元铭也是感觉自责,想着自己还有这么多人没照料到,倒也的确失职,不过跟宋野盗窃官银那也是一码归一码了。

    之后尉迟元铭自然也是立刻派人前去帮助那些人,给他们送东西找住处,另外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查,看看还有哪里是贫困的。

    尉迟元铭的所做使得他很快赢得了太原百姓的赞誉和爱戴,可尉迟元铭心里始终觉得这毕竟是他早就该做的,今日才注意到这些反倒是没认真过。

    不过所幸在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后,倒也让山西变得更好了些。

    可是谁料,这才解决掉此事,北境的狄历部落便有消息送入太原,希望昭朝这边可以立刻派人前来谈说,虽说让人觉得心累但却是好消息。

    内容为在他的努力下,岱钦回返狄历之后便极力劝说了狄历女王阿史那乌云。

    阿史那乌云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决定为百姓着想、支持和平,最终真正同意了与昭朝的交好。然后在狄历部落的努力下,原本一心想要攻占大昭踏马中原的敕勒可汗最终也选择息事宁人,与大昭结为好友。

    不过因为他们之前意欲撕毁盟约、暗中行动的事情被大昭的官员知晓,所以心有余悸。于是他们让人送消息到昭朝山西的边境府邸,说希望能让上次前往北境与他们会谈的盛何安将军再次前来会谈一番,此次他们想要真正的将事情谈妥、以能让北境中原结下真正的友谊。

    尉迟元铭知晓来信之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书信送往洛阳,尉迟刑在知晓以后立刻将盛何安派来了山西,盛何安再次前往边境与两大部落首领会谈。

    十日之后盛何安与两大部落首领谈妥、折返回山西太原。

    当尉迟元铭在城门口迎接,看见盛何安来时满脸堆砌的笑容时,他心中是欢喜的。

    因为这很明显的告诉他盛何安与两大部落的会谈成功了!

    在迎接了盛何安等人归来之后,尉迟元铭欢喜的将盛何安请到了太原的留守府,也就是他的王府之中。

    王府正堂之中,尉迟元铭早已命人备好了茶点,只等盛何安前来。

    两人坐于正堂坐席之中,一同饮着清茶并笑谈着大小事务。在尉迟元铭知晓了盛何安是如何极力劝说狄历女王与敕勒可汗放弃逐鹿中原的念头,而与昭朝交好之时,他这堂堂晋王是真心实意的佩服的。

    虽说这位大将军在某些观点上是与他不一致且完全相反的,尤其是盛何安从来更看重利益,这些对于尉迟元铭这种身在朝廷却热爱江湖间快意恩仇的皇子,是并不相搭的。但尉迟元铭也是看准了他懂得如何衡量政治利益,当初才会向父皇举荐的。

    不管用的是何种话语劝说,最终只要昭朝归于平静、边境安稳,他心中便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