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修真记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藩王的条条框框

    “父亲,儿有一急事相求。”

    “崧儿所求何事?”朱常洵微笑道。

    “城外难民流离失所,恳请父亲开仓放粮,救济难民。”

    “崧儿有所不知,为父虽贵为王爷,但却身不由己,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朱常洵顿了一下后说道。

    “为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难道皇祖父会因为父亲开仓放粮而怪罪于父亲?”

    “这倒不会,只是那朝中群臣必会以此为由,参本王一本,肯定要说本王笼络人心,图谋不轨,必然是想造反,本王不想让圣上难做。”朱常洵深叹了一口气,别人只道他位高权重,享受荣华富贵,可又有谁知道,他只是一个关在笼子里的鸟,只不过这个是大一点的笼子,除了洛阳城,他哪里也去不了。

    明代藩王一般深居府内,很少出门。即使偶尔出行,也有一套繁琐的程序。首先要由王府的总管太监报给当地的镇守太监,王府的长史报给当地的地方官员。镇守太监和当地官员都得批准,签字画押后藩王才能出行。

    之后,镇守太监和地方官员都会派人全程跟随,名为护驾,实则监视。除此之外,藩王想要出城,别无他法,除非是接到圣旨进京。至于去其他藩王的属地串岗,一经发现,就是死罪。

    当然,朱家对自己子孙向来宽大处理,连民愤滔天的大明第一恶霸朱典楧也只是被剥夺爵位,之后病死狱中,还真没有哪一位藩王是因为离开属地被判处死罪的,顶多就是发配到凤阳高墙,凤阳高墙虽然也不愁吃愁穿,但那是真正的坐牢哇,谁会吃饱没事做去凤阳高墙坐牢?

    何况福王还不是一般的藩王,他是唯一能够威胁到当今太子皇位的人,所以,福王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在王府内摆弄一下刀剑,都会被有心之人说成福王练兵,想夺天下。

    当然,这些条条框框只是对于藩王本人而言,藩王府其他成员还是能够自由出入所辖封地的。

    “不对啊!崧儿这段时间都在府内,如何得知城外那些泥腿子情况的?”朱常洵醒过神来。

    “孩儿不瞒父亲母亲,今早偷偷去过城外,另外还跟王长史起了点冲突!”朱由崧没有说慌,与其王铭正回来恶人先告状,还不如他自己先说出来!

    “崧儿你胆子越来越大了,为父的命令都开始当做耳边风了!”朱常洵有些发怒。也不是他故意要禁足朱由崧,主要是因为最近洛阳城来了个番邦的马队,听说是从南洋过来的红毛鬼子,带来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引得朱由崧成天往番邦住地跑,也就十几天的功夫,便花了两万两白银,买回一堆稀奇古怪,毫无用处的东西。

    “等等!你刚刚说你跟谁起冲突?”朱常洵眉毛一皱道。

    “王府长史王铭正!孩儿把他迎亲的粮食布匹都给抢了!”

    “抢?你抢他粮食布匹做甚?”朱常洵奇怪道,虽然他限制朱由崧高消费,但关于吃穿用度还是没有限制的,用得着去抢人家的?

    “难民衣食无着……”朱由崧将在西门的所见所闻详细的叙说了一遍。

    “放肆!谁让你管这些闲事的!”朱常洵这次是真怒了!

    朱由崧低头不语,倒是福王妃劝道:“王爷,你吓着崧儿了,崧儿年纪也不小了,老囚禁他干什么?”

    “哼!”朱常洵也不说话,将脸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朱由崧见父亲不置可否,于是眉头一跳,想起了他祖宗朱从鼎之言,于是委屈巴巴地转身跟福王妃邹颖哭诉:“母亲,孩儿这次大难不死,全靠老天开眼,这次不能为百姓做些事情,我于心,难忍,于情,难过!下次若是碰上大难,没有老天爷眷顾,怕是再也见不到母亲了!”朱由崧说完,戏精上身,居然还挤出了几滴真诚的眼泪。

    这下可好,福王妃见朱由崧落泪,当下就心如刀割:“王爷,崧儿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就藩洛阳,一直没有为洛阳百姓做过什么,外面都在传万历皇帝搜刮天下,以肥福王!王爷的名声可是不太好啊!”福王妃边说边拿出手绢帮朱由崧擦去脸上的泪珠。

    “那些泥腿子,尽胡说八道!本王去年还给陈县令捐赠了五石大米,用来救济灾民呢。”朱常洵见夫人发威,也不好过多呵斥朱由崧,于是辩解道。

    什么!五石大米?还是去年!朱由崧顿时无语,你堂堂大明王爷,食亲王禄,位高权重,先不说其他,光是亲王的年俸便是大米两万石,捐赠五石大米你也好意思说出来。五石大米,就西门外的那帮难民一人闻一下都不够吧!

    虽说在后世,不能这样道德绑架别人捐多少钱粮,但如今百姓流离失所,作为大明王爷,享受大明俸禄,百姓相当于你的子民,起码你得有点社会责任感吧。

    福王妃邹颖也在叹气,摊上这样的夫君,也是没谁了。“妾身身体有恙,先行告退!”

    “爱妃,那刚才所说纳妾之事?”朱常洵讪笑道。那个尖嘴猴腮的王铭正都娶个花魁,他堂堂大明王爷,再纳一房小妾不过分吧。

    “纳妾?刚才说过这事吗?”福王妃邹颖眼一白,之前他们确实在谈论这些事情,但还没说到重点,此刻王爷竟敢呵斥她的崧儿,自然没有好脸色给他。

    见气氛不对,福王自知理亏,尴尬道:“崧儿,我觉得你之前所言,甚得我心,既是发霉的粮食,那就由你自行处置吧!”

    “父亲,开仓放粮,这发霉的粮食派到百姓手中对王爷名声有损啊。”

    “这些个泥腿子,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想挑三拣四?”

    “父亲有所不知,如今城外百姓缺医少药,万一吃了发霉的粮食,上吐下泻,可能有性命之忧啊!既然是做好事,就得往好办啊!”

    “这做了好事,以后百姓也会传颂父亲的功德。”

    “这个…”福王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