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传承从博物馆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天灾人祸

    报答?

    说起这个,陆言就有兴趣了。

    修道之人都讲究个因缘际会,事情种下了因,也就有了果。

    种下了好的因,就很难结出坏的果。

    这个道士既然也是个修道之人,那么也应当很讲究法缘。

    陆言面上装作无动于衷的样子,一脸“你不会是在骗我吧”的神情,说道:“道长你身无长物,孑然一身,怎么报答呀?昨晚要不是我用米粥救你的命,你可就死了呢。”

    道士哈哈大笑道:“我命不该绝,自然不会死。是你救的我,还是阿猫阿狗救的我,都无甚区别,结果都不会改变。只不过是你担的因,就由你来承我的果。贫道确实身无长物,不过呢,断生死,往轮回,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陆言开始怀疑这是个骗子了。

    因为太违心了。

    他怎么就知道自己死不了呢?

    不过是因为没死的结果出来了,所以在他看来就变成了必然,有点幸存者偏差那味儿。

    陆言战胜不了一个唯心主义战士,所以就一脸无动于衷坐在床头。

    “我又不信命。“陆言说,“你还是走吧,感觉你像江湖骗子。”

    “……”

    道士一噎,脸上的笑容就这么一僵,忽然没有办法继续再谈话了。

    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

    以往他提出要给人看相,莫不是欢欣答应的,这个小善男子,很有意思嘛。

    道士又说:“我投桃报李,看相不收钱。”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不信命。”

    “……”

    场面再度僵持下去。

    片刻后,道士哈哈笑了起来。

    笑自己执拗,也笑自己庸俗了。

    既然不信命,就不必强求。

    他又不是来传道的。

    只不过呢,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比如趋利避害,旦夕祸福,如能提前寓言示警一番,也算是结了善缘。

    道士抬头看看天,又掐着手指头,不知道在神神叨叨些什么。

    陆言看他几眼,估摸着又在搞什么道法,害怕他也给自己弄一道神仙符水,就默默的遁了。

    临近中午,出门拜年的男女主人回来了。

    而此时,道士也到了拜别的时候。

    救命之恩谢过一番,道士忽然提道:“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地里的庄稼收了不少,是个丰收年吧?”

    陆言扮演好小孩子的角色,只是看着,也不说话。

    男主人有些奇怪地道:“丰收倒是丰收,就是道长你如何得知的?”

    说起这个,男主人一脸喜色,说:“今年地里的庄稼收起来,比往年足足多了一倍!除了留下来自家吃的,还能拉出去卖,换了钱还能再起一栋房子,以后老二老三娶亲了,也能住得开,不必挤在一起了。”

    对于这些种种事情,作为父母是要提早规划的。

    家里光景虽然好,但也不阔,必须要把每一样物资都花到刀刃上去。

    不过……

    “道长是如何知道的?”男主人疑惑发问。

    道士又开始笑而不语了。

    陆言承认,当这个道士开始装的时候,是有点世外高人神秘莫测那味儿。

    “天机不可泄露。”道士说。

    不过,此后话锋一转,道士面色肃了起来,说道:“贫道还是劝一句,今年丰收,莫要把余下的粮食都拉出去贩卖,存起来才是正经道理。来年天气不好,未必会有今年的好收成,甚至……可能会有天灾人祸,导致颗粒无收啊!”

    “啊??”

    一番话出来,一家人皆惊了,哪怕是最皮的老四老五。

    农家人都知道,他们是看天吃饭的,要是颗粒无收,岂不是要饿死人?

    这道士怎么说出这么吓人的话来?

    其余几人面色都很不好看,甚至感觉这个道士大过年的故意说这些话来晦气人的了。

    “贫道言尽于此,各位有缘再相见。”说完,道士也不管其他人的脸色如何难看,径自走了。

    这个道士来去像一阵风,之后没有再出现在陆家附近,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

    如果不是他临走时的那一番话还在影响陆家人,这个人就像没来过一样。

    然而,那一番话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致道士走了,那番话造成的余波没有消失。

    眼见年关将过,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就要到了春耕的时候了。

    家家户户都忙着下地干活,老陆家却没什么动静。

    陆言那一家子,关起门来商量呢。

    说是商量,主要是和陆言商量,其他小子是指望不上的。

    男主人是个种庄稼的好手,道士的话一直在心头萦绕着,心里装着事情。

    他说:“小六子,你平时机灵,看看这个事情要不要找村长说去?如果今年真的有天灾,现在种再多地,收不上来,也是无用,只会浪费更多的精力罢了!”

    陆言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知道,在道家中,有一门叫做观象术的法术……日观天象,夜观天象,测凶吉是其次,主要是,观天气,是古代的人形天气预报。

    就是不知道那个道士学艺精不精了。

    不过这种事情,做点准备总是没错。

    陆言想了想就说:“说还是要说的,村长有经验,种地这么多年,天适不适合,心里有数。地该种还是要种,荒着地不是个事儿。就是我们能捱住压力不种,县衙的人知道我们把耕地荒着不种,怕是要问罪找麻烦的。”

    是这个理。

    每年春耕的时候,县衙都要派人下乡田来,现场看看耕种的情况。

    如果原因不明弃种荒田,是要有大麻烦的。

    父亲点点头。

    陆言接着又说:“种地是得种,就是种什么,得好好琢磨。看看有没有什么耐害耐涝,耐热耐暑的东西,和村长问问。”

    父亲又点点头。

    小六子年纪虽然小,但在他心里,已经当成一个成年的儿子在用了。

    甚至,他出的主意,往往都十分周到细致,考虑齐全,比一些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头脑清楚得多。

    就是可惜,家里光景不好,孩子太多,不然送去读个秀才,也能供出来个读书人。

    以后就可以耕读传家了。

    不过这些事情,不能说,说了家得乱。

    父亲又沉重的叹口气,说道:“我知道了,现在就去问村长。”

    “我和你一块去。”陆言说道。

    来到村长家里,没能先说上话,倒是先被问话了。

    村里来了客人,是城里的粮行管事下乡来,收粮来的。

    因为去年丰收,收上来的粮食很多,等着农人一担一担挑到城里卖,还耽误功夫了,倒不如他们自己下乡来收,省了脚程功夫。

    用车来,效率更快。

    许多人已经排起了队,从家里拉来粮食,挨个卖了。

    陆言他们一到,就有人招呼着说:“诶,老陆来来,你们家最近见不着人,没空和你们说。这是城里来的粮商,方便我们来收粮食的。你们家去年粮食收得也多,赶紧拿几担粮食出来卖,换钱了还能补贴家用呢。”

    村里的熟面孔,基本都在这儿了,村长家也在往外倒粮食。

    陆言的父亲犹豫了片刻,也想回家拿粮食,但被陆言拉住了手。

    “爹,我们不卖。”

    “啊?这人都下乡来,又不耽误事……”

    陆言还是摇头,坚决说道:“不卖。”

    “他们是自己下乡来收粮食,表面上看去,是方便我们了,实际上是为了压低价格。去年丰收,粮价本来就贱,卖不出个好价格来。我们家丰收,其他人也丰收,粮食一多,就不值钱了。往年能卖出的价格,现在一半都卖不到。”

    陆言周围的叔叔伯伯们一听,也立即竖起了耳朵。

    因为陆言说得没有错,这个粮食的价格,连往年的一半都没到!

    丰收了大伙都高兴,但是粮商要是开始压价,他们就不高兴了。

    要不是图个方便,他们也舍不得卖啊,这也是没办法。

    陆言继续说道:“与其贱价卖出去,不如留在手里头。陈粮也能吃,也能填饱肚子,如果没有点谷子压仓,要是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该怎么办才好?”

    陆言的父亲因为道士的预言,本来就心慌慌的,听到儿子这么一分析,顿时觉得很有道理,当下就决定不卖了。

    陆言附近的人听见了,也开始沉思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陆言见此,就大声说:“乡亲们,我们家不卖粮食,宁愿烂在谷仓里也不卖!自己血汗供出来的东西,就是留在手里也不贱价卖了。你们要想清楚,万一今年收成不好,要饿肚子的!”

    说完了这一番话,陆言父子两人就离开了,打算有机会再和村长商量种地的事情。

    他们走后,也有人陆续离开,也不打算卖了。

    毕竟价格低,卖了心疼,还不如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要那个钱了。

    也有人卖了的,又拿回来一些,手里还是有点粮食,心里才不慌。

    村长想了想,也让儿子把倒出来的谷子给收回去。

    粮商的管事气得个倒仰,但在人的地界上,又不能不答应,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当天晚上,陆言父亲和村长商量了天气的事情,等次日粮商再来的时候,就被告知,他们村子不卖粮了,让他们往别处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