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衙役不寻常
繁体版

第39章 会审李逸

    县狱案审室。

    刑案组五人,并排坐在条桌前。

    老秀才刘名执笔记录。

    梁良居中而坐,喝道:

    “带——,召王遇刺案的嫌犯李逸。”

    话音刚落,侯池、咸炎推开门,押着李逸走进来。

    李逸蓬头垢面,身上散发着一股酸腐难闻的气味。

    刑部清吏司郎中赵师皱起眉头,拿起桌上一叠纸,当做扇子左右扇风。

    “你身上啥味道,妈个×,你能不能把自己搞清爽些?”

    李逸镇静一笑,说道:

    “进了县狱,没地方洗澡,浑身便生出这等异香,正好与各位官爷共享。”

    安纂一脸嫌弃说:

    “你是不是在牢房呆傻了?香臭莫辨?”

    李逸嘴巴一刻不得闲:

    “鄙人香臭莫辨,也就罢了;就怕父母官忠奸不分,冤枉好人。”

    他说完这句话,瞅一眼梁良,抬头望天,数着房顶的椽子,傲骄的不行。

    乌贤官复原职,给他一个很明确的信号:

    我们赢了!

    也就是说,他多年来单线联系的乌贤,将确保他出狱。

    李逸看着面前提审他的另外四个官员,心里十万个不屑。

    可惜你们输了!

    夺嫡之争,就是这么无情。

    麻的,你们关我一阵子,老子一翻盘,关你们一辈子!

    特别是你,姓梁的,咱们走着瞧。

    李逸把怨毒的目光定格在梁良身上。

    “佥事大人搞这么大阵仗,对付我一个小小的王府管家,李逸实在受宠若惊啊。”

    梁良自然能读懂李逸的嚣张。

    他沉声问道:

    “李逸,你可知罪?”

    梁良上次抓乌贤的时候,也是问的这句话。

    李逸尚未答话,乌贤反倒兀自一惊。

    “你可知罪”四个字,条件反射般刺激了乌贤。

    乌贤气呼呼说道:

    “嫌犯尚未供认,佥事怎可擅自问罪?

    莫非佥事大人对朝堂案审的律法,知之甚少吗?”

    梁良不动声色说:

    “典史想多了,我刚才是一个疑问句,并未给李逸定罪。”

    赵师撇一下嘴,说道:

    “典史啊,佥事大人的话没毛病嘛。

    佥事如果未经提审,直接说:‘李逸,你罪不容赦’,那就有毛病了。

    唉,难怪你做典史多年,对律法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妈个×,不懂就别装懂,牛×得有底气,嚣张得有资本,你有吗?”

    赵师向来看不惯乌贤这种小人得志的不入流官吏。

    乌贤闹了个大红脸,只能呼哧呼哧喘气。

    赵师的话,句句扎心,句句在理,没法反驳。

    安纂打圆场,转移话题:

    “咱们还是干正经事,讯问开始吧。”

    梁良问道:

    “李逸,召王遇刺那天,你指认肃彧为刺客同伙,证据何在?”

    李逸不屑说道:

    “召王抵达天香院之时,肃彧一直在附近鬼鬼祟祟走动,紧接着就发生了谋杀。

    谋杀发生后,肃彧为查验召王生死,凑上来仔细观察召王,他明显就是刺客的同伙。”

    梁良说道:

    “这只是你的想象,不能作为逮捕肃彧的证据。”

    乌贤插话问道:

    “肃彧是我抓的,李逸指认肃彧是刺客同伙,我认为没问题。

    令人发指的是,肃彧作为嫌犯,非但没有受到堂审,反而摇身一变,成为召王遇刺案刑案组五人成员之一。

    请问佥事大人,谁给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力?”

    乌贤又一次把矛头引向梁良。

    这是他应对这次五人会审的策略。

    赵师、朱力、安纂三人貌似和梁良站在一边,他们其实各有心思。

    这几个人并不是铁板一块。

    乌贤今天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要搅混水,把矛头指向肃彧,指向梁良。

    只有这样,才能对赵师、朱力、安纂形成明哲保身的压力,达到释放李逸的目的。

    一直以来,李逸都是乌贤的上线。

    上峰指令都是李逸传达的。

    乌贤原以为李逸的保护人是召王年烨。

    召王遇刺,一命呜呼,李逸仍然继续在传达上峰指令。

    乌贤手中那张大将军嬴豹的信笺,便是乌贤探监时,李逸悄悄告诉他:

    去御街找一家药铺老板,取到这张大将军的亲笔信笺。

    可见召王之上,还有一个大人物。

    此人不一定就是大将军嬴豹。

    另一个更高位置,更能通天的人物,才是真正的上峰。

    乌贤很清楚,他官复原职这件事,不是一般人玩得转的。

    按照上峰的指示,乌贤现在必须尽快释放李逸。

    乌贤说道:

    “李逸是召王府管家,试问佥事大人,有何证据把他作为嫌犯抓捕?”

    梁良回答:

    “李逸参与召王谋杀案,证据多多,让我的助手回答你的问题好了。”

    刘名底气十足喊道:

    “传,久安县衙役肃彧到堂。”

    乌贤一惊,心中骂道:

    麻的,梁良原来有这招等着。

    肃彧提着一个蓝布大包袱走进来。

    “久安县衙役肃彧听后讯问。”

    他把大包袱放在面前的小桌上。

    梁良问道:

    “肃彧,县衙典史乌贤问你:李逸是召王府管家,你有何证据,把他作为嫌犯抓捕归案?”

    肃彧回答:

    “李逸虽然是召王府管家,但他与召王遇刺案,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我将他缉拿归案待审。”

    乌贤嗤嗤冷笑道:

    “我问的是缉拿李逸,证据何在?”

    肃彧平静说道:

    “召王遇刺之时,我一再提醒施救,李逸似乎毫不关心召王生命,没有在第一时间施救。

    他一直在与陈皮、典史等人纠缠,指认我是嫌疑犯,任由召王流血等死。”

    乌贤插话:

    “李逸反映案情,并不能说明他想让召王等死吧。”

    “我当时提醒了陈皮,尽快施救;典史驾到,我也提醒了尽快施救,但你们无人进行现场施救。”

    肃彧用嘲弄的眼光看着乌贤说:

    “典史大人,你当时在想什么?”

    乌贤脸色铁青,答不上来,只能死死盯着肃彧。

    “召王中箭,管家李逸竟然用手去拨弄箭杆。”

    肃彧目光转向李逸,火力全开:

    “任何成年人都清楚,射进身体的箭矢,如果拔出来,就会造成大出血。

    李逸跟随召王多年的管家,是见过世面的人,这点常识,他肯定是知道的。

    李逸,你告诉在座诸位,你用手触动插在召王咽喉上的箭杆,不会是觉得好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