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衙役不寻常
繁体版

第1章 召王遇刺

    嘉久十一年,六月初五。

    这天是官吏休沐日。

    久安县衙役肃彧(yù)得空,来到闻名遐迩的御街,信步闲游。

    屈指算来,肃彧穿越到这个朝代,整整十天了。

    肃彧前世,是顶级警校刑侦专业的一名高材生。

    即便如此,他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穿越到这个古代王朝,成为一名平平无奇的衙役。

    原主的姓名,也叫肃彧,字文盛。

    17岁乡试(秋闱)中举,正在听候吏部铨选,等待一顶官帽。

    令人费解的是,原主听候吏部铨选期间,去久安县衙,充当了一名衙役。

    这个决定,惊掉无数人下巴。

    原主,你是真没钱交房租吗?

    肃彧以前世刑侦专业高材生的思维推测:

    原主去做衙役,必有隐情!

    ……

    御街北起皇城龙阳门,南至外城正南的金鳞门。

    大街两侧商铺林立,人声鼎沸。

    一座雕梁画栋的楼宇,吸引了肃彧眼球。

    楼宇正门,悬挂着两盏红色栀子灯。

    门楣黑色匾额上,镌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天香院。

    红色栀子灯,搭配脂粉气十足的店名,这种配方,懂的都懂。

    天香院乃是京师第一青楼。

    来此寻欢作乐之人,不是达官,便是显贵。

    一百两银子的预存款门槛,令广大青楼文化爱好者,望楼兴叹。

    天香院旁边,是一家不起眼的酱菜店。

    此刻,店小二站在门前,无精打采招揽生意。

    他看见一个剑眉星眸,身材颀长的俊朗书生,呆呆凝视天香院匾额,便走过来搭讪:

    “老兄是想打酱油,还是逛青楼?”

    肃彧随口反问:

    “打酱油的,哪有闲功夫逛青楼?”

    店小二茫然,听不懂这个梗。

    肃彧懒得解释。

    前世的梗,这些古人get不到。

    肃彧看着天香院进进出出的人,再看门可罗雀的酱菜店,叹道:

    “青楼生意,赛过酱菜店,可见本朝子民,精神需求极端旺盛,远胜于物质需求。”

    店小二仍然听不懂这种绕来绕去的话。

    “老兄是个衙役吧?

    你呆呆瞄着天香院看半天,有个毛用?”

    店小二打量着肃彧的衙役服装,没好气说:

    “别做白日梦了,天香院不是你玩耍的地方。

    我劝你买点酱菜,打点酱油,回家下饭好了。”

    肃彧转眼看着店小二,戏谑道:

    “好啊,免费来十斤酱菜,送到县衙厨房,让衙役们尝尝鲜,以后遇个事,也算有个帮衬。”

    “免费?你想得美哦!”

    店小二不屑说道:

    “县衙算个啥,皇宫大厨买我家酱菜,也得先付银子。”

    肃彧故意逗他:

    “嚯,好大的口气!”

    店小二涨红了脸,较起真来:

    “信不信由你,我家隔壁老王,在皇宫做大厨。

    宫里需要酱菜,老王都从我家店里进货,每次都是先付银子,才送货。”

    肃彧友善一笑。

    初来乍到这个世界,肃彧并不想与人斗嘴结怨。

    “哒哒哒……”

    马蹄声响。

    四匹健壮的枣红马,驮着一辆厢体庞大,装饰考究的豪华马车,来到天香院门前,稳稳停住。

    这辆马车豪华到惹眼。

    类似于前世停着一堆普通轿车的停车场,突然出现一辆布加迪LaVoitureNoire。

    肃彧的注意力,迅速转集中在这辆豪华马车上。

    豪华马车高大宽敞,做工考究,厢体全封闭。

    车厢两边的小窗,遮掩着赭色的窗纱,看不清车内的人物。

    车夫掀开车门布幔。

    一胖一瘦两个男人,从车厢里下来。

    胖子锦衣华服,白白胖胖的圆脸一团和气。

    瘦子颧骨高耸,面色阴沉,三角眼滴溜乱转,四下巡视。

    这两人下车后,毕恭毕敬站在马车前,垂手候立。

    肃彧推断,车厢里肯定还有重量级人物。

    瘦子滴溜溜的眼神,很快定格在肃彧身上。

    两人目光相交,互相盯视。

    瘦子目光挑衅,企图逼退肃彧的目光。

    肃彧觉得好笑,平静与瘦子对视。

    两人谁也没有移开目光的意思。

    这种刻意的盯视,考验着彼此的定力。

    突然,“咯咯咯”传来一阵浪笑。

    天香院大门抢出一个容颜妖冶,披金戴银的半老徐娘。

    她快步赶到马车前,满脸堆笑,朝马车行个万福,嗲声嗲气说:

    “哎呀呀,贵客登门,有失远迎,罪过呀罪过。”

    豪华马车的厢体,微微晃动一下。

    瘦子慌忙收回目光,不再与肃彧较量目光,转而向豪华马车行注目礼。

    肃彧以前世刑侦专业养成的细致观察力,一眼看出这位浓妆艳抹的半老徐娘,大概率是天香院的老鸨了。

    车夫再次掀开车门布幔。

    一个男子慢悠悠下车。

    此人肌肤白净,身材魁梧,身穿蓝色锦缎衣袍,尽显奢华之气。

    天香院老鸨笑得花枝乱颤:

    “老爷再次光临,蓬荜生辉,贱妾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店小二两眼发直,望着下车男子,喃喃自语:

    “嚯,天香院好大面子,召王又来捧场了。”

    肃彧颇为惊讶:

    “召王?”

    店小二说道:

    “是召王呀,当今圣上的二皇子。”

    肃彧微微一惊。

    召王好身手,勤政之余,不忘来天香院体察民情。

    今日眼福不浅,这瓜该吃。

    肃彧立刻抛出话引子:

    “听那老鸨的口气,召王光临天香院,不止一次了?”

    店小二用见多识广的口吻说:

    “召王风流倜傥,是天香院的常客了。”

    肃彧吃瓜兴致大增,问道:

    “你好像很懂召王?”

    “我是听我家掌柜讲的。掌柜说,召王是个义薄云天的好人。”

    店小二侃侃而谈:

    “召王经常豪掷万金,赈灾济贫,眼睛都不眨一下。”

    肃彧不由笑了。

    这召王,是妥妥的人心收割机,算是个人物。

    召王下车后,摇着扇子,与身边两个一胖一瘦的人说笑着,朝天香院大门走去。

    老鸨扭着水蛇腰,小碎步紧紧跟上。

    这几个人走近天香院大门之时,忽听一声破空锐响。

    “咻——”

    一杆利箭射来。

    箭矢“砰”的一声,钉在天香院匾额上。

    这一箭,力道十足。

    箭杆剧烈颤动,发出“嗡嗡”之声。

    众人皆惊。

    召王仰起头,向匾额上插着的那杆箭看去。

    召王身边的瘦子,惊呼一声:

    “刺客!”

    话音才落。

    说时迟,那时快。

    “咻——”

    又是一声破空之音。

    第二支箭疾速飞来,直刺召王仰起的脖颈。

    “啪——”

    一声闷响。

    利箭咬破召王咽喉,深深刺进召王脖颈。

    “呃呜……”

    召王发出短促、嘶哑的半声惊叫。

    他的眼球像乒乓球一样暴突出来。

    身体晃悠两下,瞬间失去平衡,“轰”的一声,仰面倒地。

    刺杀闪电般发生,闪电般结束。

    肃彧迅速抬眼,朝射箭方向看去。

    只见一个黑衣蒙面男子,踩着酱菜店屋脊,蜻蜓点水般一闪,瞬间无影无踪。

    街上行人大呼小叫。

    “哗啦”一下,朝天香院门前涌来。

    瘦子面色苍白,朝围观人群大喊:

    “来人呀,快去县衙报案,赏银十两,快去!”

    瘦子话一出口,立刻有几个人朝县衙方向狂奔。

    店小二力拔头筹,遥遥领先。

    十两银子的驱动力,足以刺激出一个短跑健将。

    瘦子迅速冷静下来。

    他蹲下身,将召王的肩膀托在怀中:

    “殿下,醒醒,快醒醒……”

    召王双目紧闭,剧烈咳嗽。

    鲜血从口中泊泊涌出,衣襟湿漉漉染红一片。

    胖子躬身看着奄奄一息的召王,急得直跺脚,汗珠顺着脸颊滚滚流淌。

    肃彧挤进围观人群,靠近召王身边。

    他原本只是作为吃瓜群众看个热闹。

    但前世刑侦专业的素养,下意识驱动他介入案件。

    肃彧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召王血淋淋的伤口。

    箭矢深深刺进召王咽喉。

    箭杆末端淡黄色翎羽上,溅上几滴殷红的血渍,分外醒目。

    召王双目紧闭,已经说不出话来。

    瘦子伸手捏住箭杆,不知是似乎尝试着要拔出箭杆,还是另有他意。

    肃彧急忙制止:

    “别动!触动箭矢,会大量出血,受害人很快会死。”

    瘦子哆嗦一下,缩回了手,怒视肃彧。

    肃彧及时提出建议:

    “最好让他躺平,以免箭矢挑断颈动脉,造成大出血。”

    瘦子眼中寒光闪烁,怒喝道:

    “你是何许人?滚开!”

    肃彧愕然。

    他看着瘦子,解释说:

    “这是一起蓄意谋杀,需要及时勘验现场。”

    瘦子尖峭的长脸,愤怒的有些抽搐。

    他大声嘶吼:

    “再不滚开,格杀勿论。”

    肃彧很是奇怪。

    瘦子的愤怒,浮夸得有些离谱了。

    肃彧站起身,抬头凝视天香院匾额。

    匾额插着的那杆箭,与召王喉咙上的箭,一模一样。

    只不过淡黄色的翎羽,滴血未染。

    肃彧大脑里,迅速形成刺杀的复原画面:

    第一支箭从天香院对面射出,正中天香院匾额。

    这支箭显然是在吸引召王注意力。

    当召王抬起头,看向匾额上那杆箭时,他的咽喉完全暴露出来。

    另一个杀手射出第二箭。

    一箭封喉。

    肃彧本能地进入刑侦思维状态:

    毫无疑问,这起谋杀案,策划缜密,下手干脆利落。

    只是百密必有一漏。

    问题来了……

    以刺客的射程、力度和准头判断,刺客直接射召王心脏部位,足以一箭毙命。

    为什么要安排两个刺客,用两支不同方向的箭,来结果召王性命?

    懂行的人都知道:

    参与刺杀的人越多,越容易留下纰漏。

    还有,召王微服出访,为什么身边只带着两个平平无奇的随从?

    召王的便衣侍卫去哪儿了?

    显而易见,这起刺杀案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惊天阴谋。

    天香院门前乱作一团。

    御街上的巡逻兵,气喘吁吁赶过来。

    那个瘦子向巡逻兵亮出腰牌,指着肃彧,喊道:

    “我是召王府管家李逸,快,把这个刺客拿下!”

    肃彧震惊了。

    刺客?

    肃彧怒视李逸,七窍冒烟。

    这孙子想干啥?

    三名巡逻士兵紧紧盯住肃彧。

    “哗、哗、哗——”

    三人拔刀出鞘。

    他们手握明晃晃的雁翎刀,迅速形成三角站位,朝肃彧步步逼近。

    肃彧环顾四周。

    身后拥堵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吃瓜人群。

    他似乎已经无路可退了。

    Ps.1

    这本书是悬疑推理类小说。

    此案的后续,都与第1章有关。

    Ps.2

    铨选,是本朝官吏选用制度。

    中举之人并不能马上入职做官,须有由吏部根据官缺,从科举考试、捐纳等有资格做官的人中选拔。

    由于官员编制是固定的,参选举人逐年增加,举人往往多年得不到补缺做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