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大唐干点啥
繁体版

第十四章 试制玻璃

    王邵看了看胡管事,见他脸色仍有挣扎,于是接着说道:“胡管事不必担心,今后若是叶铭不成,你不愿追随于他,再来王家,我仍礼遇于你”。

    听到这里,胡管事脸上的挣扎之色稍缓,连忙说道:“郎君深谋远虑,令人佩服,在下懂了”。

    ......

    胡管事接受了王邵的安排,便来找到叶铭,并将来意说于叶铭,叶铭心中自然早有准备。

    接下来的套路就容易了,画上大饼,一顿忽悠,事你来干,钱我来拿,有事我来找你,没事别来烦我,胡管事听得脸上直抽抽。

    叶铭是要当甩手掌柜,整个茶坊除了技术和钱他会过问,其他日常的经营琐事他一概不管。本来叶铭也不负责原料和销售,这些都是王邵要干的,他只管生产。生产方面的事情都交给胡管事后,叶铭就彻底清闲下来了,只用每月查查账,负责负责技术指导,其他都由胡管事操办。

    “好了胡管事,我这里就这些事了,你去办吧,哦对了,保密也得胡管事上心才是”,叶铭交代完胡管事,还不忘提醒一下保密工作要做好。

    “好,小郎君放心,在下一定尽心办事”,胡管事客气了一句便离开了。

    胡管事走后,叶铭在房间中思考,现在腾出手来了,要尽快搞一下玻璃,这可是个大买卖,可比炒茶赚的多。

    说干就干,叶铭先是来到自家附近的那条河边,精心的挑选了一些乳白色的砂粒,这是石英砂。

    石灰在唐朝已经有了,在庄上打听了一下,原来这种东西现在被用来防疫病,也用作尸体防腐,叶铭在庄上一位宿老的家中买了一些。

    纯碱叶铭也打听到了,这东西现在叫碱面,主要用来印染和食用,庄上是没有的,叶铭打算问问陶坊是否有人知道。

    至于烧玻璃用的坩埚,实在不行就先试制一个坩埚。干完这一切,叶铭找到王邵,说明来意,希望王邵带他去王家陶坊。

    “去陶坊,难道贤弟想烧制什么陶器”,王邵有些惊讶的问道。

    “只能先试上一试,否则即便说了也是白说,不如王兄随我一同前往,看看就明白了”,叶铭也不想直接说出自己要制琉璃,否则王邵又要追着问东问西,还要想办法解释。

    王邵带着疑惑同意了叶铭的提议,二人便乘马车前往了,一路上王邵还不忘向叶铭介绍了一下陶坊的基本情况。王家陶坊规模不小,占地约摸有七八亩,陶坊周围由于长时间开采黏土,已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坑洞,远远看去,还有不少人在坑洞里挖黏土。

    陶坊内部则是一排排木棚,下面由一人高砖石堆砌的矮墙包裹,木棚内部则是一个个圆顶土窑,此时正有一些窑工在土窑周围烧制陶器,有的在观察土窑内的状况,有的则是在制作陶胚。春天的天气本来不热,可这里却是热火朝天。

    一名背着手来回走动,不时四处与人交谈的白发白须老者,看见王邵的马车进了陶坊,于是便来接应,待马车停稳,王邵掀帘下了车,叶铭也跟着下了车,老者依然背着手,用眼扫了扫叶铭,随后转头对王邵说道:“五郎,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事找老夫?这位小郎君是...”。

    王邵对着老者行了一礼说道:“李翁,这位是在下的好友,今日前来...前来...”,王邵说话有点卡壳,因为他不知道叶铭要干什么,说着还转头看了看叶铭。

    “哦,试制一件物事”,叶铭忙补充道。

    随后王邵指了指那名老者,向叶铭介绍道:“贤弟,这位就是李翁,李翁乃是钱塘县最有名的制陶大家,出自李翁之手的陶器,件件都是珍品,你若是有何物事需要烧制,可向李翁请教”。

    老者名叫李重,是钱塘县有名的制陶高手,王家陶坊本为李重所有,经营也算不错。奈何其子嗜赌成性,在外欠下巨资,纵使卖产也无以抵债,债主日日上门讨债,闹得全家不得安宁。

    此事后为王邵得知,几经游说,李重才答应让王邵拿钱替李重一家解围,条件就是李家陶坊改成了王家陶坊,李家留下两层股份,日后也算有个营生。陶坊日常管理还由李重执掌,王邵并不多加掺和。

    李重此人不仅制陶技艺高超,日常陶坊管理也很出色,在李重的管理下,陶坊为王邵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所以王邵对李重很是尊敬,见面谈事,都是王邵行礼,更是以李翁称呼对方。

    “唉,五郎何必虚捧老夫”,李重摆了摆手说道。

    然后李重又看向叶铭问道:“不知小郎君要试制何种物事,你既是五郎好友,老夫必定尽力相助”。

    叶铭闻言连忙拱手说道:“见过李翁,在下叶铭,今日前来试制的物事,需要很高的窑温,且需要一件耐火的器物盛放,不知李翁可能相助”。

    “哦,老夫这窑的窑温,锻得了铁,烧得了瓷,不知如此可否”,李重问道。

    烧瓷器窑温一般在一千度左右,叶铭想了想说道:“要更高些可否?”

    “更高些?那便急拉风箱也可更高”,李重说道。

    “至于这耐火的器物,老夫倒是有一件,但老夫制出此物后,知其比寻常陶器耐火,却不知能耐几何。想来小郎君是要熔炼某物吧,无妨,我拿来一试便知,你二人且等上一等,老夫去去就来”,李重捋了捋胡须说道,说罢便去一间存放陶器的库房走去。

    片刻后李重拿着一摞灰白色小罐子出来了,叶铭接手一瞧,不觉一惊,这不正是坩埚吗。没想到,在这里竟然找到了坩埚,叶铭甚至还想过要先把坩埚烧制出来,要不然这世间还真没什么东西能扛得住一千三百度的高温。

    “此物应该可以,如此还缺一物,不知陶坊可有碱面”,叶铭问道。

    “有的,烧制三色陶会用上一些”,李重言罢走到一个做陶胚的窑工面前,示意他将身后的一个布袋递给自己。

    叶铭接过打开一看,果然是白色粉末状的碱面,顿时心中大喜,万事具备,只欠一烧了。

    王邵见叶铭搞来各种毫无关系的东西,更加不解,于是问道:“贤弟,你到底要熔炼何物啊?”

    “小弟想熔炼河沙”,叶铭说罢,从衣袖中拿出一小袋石英砂和一小袋石灰,并打开给他们看了看,这是他来陶坊前准备的。

    李重和王邵看了看叶铭手中的石英砂和石灰,几乎同时皱起了眉头说道:“河沙!”。

    “贤弟,你熔炼河沙做甚”,王邵不解的问道。

    李重也是一副期待解惑的表情看着叶铭,叶铭看了看二人这表情,也没觉得奇怪,以他们的认知,一定是觉得河沙是无用之物,根本理解不了熔炼河沙能做什么。

    “王兄,李翁,这事情一时半会儿解释不清,也不知该如何向二位解释,不如咱们先做,看结果吧”,叶铭分别向王邵和李重拱了拱手说道。

    李重看着叶铭手中的东西,捋了捋胡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于是说道:“听闻前人有得见火山溢出炽热熔岩,渐冷之后便化作山石。山石经雨水冲刷或在江河之中冲刷碰撞,经年累月,便形成了河沙。难道小郎君想要将这河沙复归熔岩之态,但即使这样渐冷之后也不过复作山石,这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