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情歌
繁体版

第18章、新春开学季(2)(下)

    原来,侯天天的爷爷也是小学校的民办教师,后来,由于水平还是太差了点,几次民转公的考试都没能考过,学校又取消了民办教师的资格。所以,他爷爷也就回家来种地了,那些年,高考还是挺难的,侯天天的爸爸考了几年也没能考上大学,其实,在我们这没能考上大学也是正常的事。

    所以,他就也和其他人一样出去打工去了,在打工的过程中,由于他人聪明又勤快,又喜欢学习,老板也挺喜欢他的,后来,就把他自己一个侄女嫁给了他,结婚后也来过我们这里几次,但还是不太习惯我们这里的生活。每次来,就是三五天就走了,后来,就有了天天和云云,可却在一次出海送货的过程中,天天他爸爸就没了。

    半年后,天天他妈妈就把两个孩子带了过来,交给了天天他奶奶,说自己还要去外面打工,然后就走了。几个月后,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

    那个时候,天天的爷爷也已经过世了,家里就只有天天奶奶一个人,天天刚上初中,云云还上小学。开始,他妈妈也留了一部分钱给他俩作为学费、生活费的,后来,没有了她的消息后,也就没有钱再寄来了。坚持了几年,不过,天天的学习一直都很好,可到高考的时候还是没能考上,大家都劝他再去复习一年,他没有去,也就跟着大家出去打工了。

    其实,这几年,他们家里的生活费和他妹妹读书的费用,基本就是天天打工寄回来的钱,要不是这孩子诚实,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出去打工,哪有钱寄回来,不要家里再给他寄钱就不错了,可天天这孩子却可以养活了他妹妹和奶奶两个人。”

    江北雁听着校长的讲述,又想起了前天那个开着摩托车去接他的男孩,看着他那一脸幼稚却又假装成熟而不愿别人叫他小弟弟的样子,动作轻盈但却说话老成,也许也是因为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原因吧。

    两人走着说着,就又来到了另外一个小村寨,这个村寨比刚才的村寨要小得多,走过去也没能看到几栋房子,可能也就有个三四十户吧,看着那些房子,比起刚才的寨子来,又差了好大一截,还有一部分房子上还盖着的是茅草,也有几栋是盖着木皮的(杉树的皮子,晾干压平后可以用来盖房子)。

    “杨老师家就是这里的,中间那栋稍微好一点的房子就是他家了。”校长对江北雁说。

    “校长,我看这个寨子,比你们那边还要差呢?”

    “嗯,这个寨子是有点老火,有过一场火,十几年都恢复不起来。”

    “火?一个寨子?”

    “嗯,十几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吧,大家也是刚刚过完了年,大家都还在过年的热闹气氛中,也不知是哪家不小心把火弄了出来,这个季节,我们这边的房子都是木质的,都很干燥,火一下子就从这家的房子里窜了出来,接着就把旁边的几家也就烧着了,那时我们这里连小型的公路都没有通,根本就不可能联系到消防车什么的,只凭几个寨子的人力,而且远处的几个寨子,等人跑到这边来的时候,火根本就控制不了了。所以,也就这样一把火,余下的也就没几家了。”

    江北雁听着,心里也开始有点发紧,这些都是她原来都没听说的,现在一听校长说出来,就跟恐怖片一样,江北雁光听着,腿都是软的。

    他俩首先来到了杨老师家,杨老师跟文天举到另外几个村寨去了,家里只有他爱人在,他爱人还是一身的本地少数民族打扮,说话也还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努力地憋了几句,大家听了都觉得累,校长就干脆跟她说起了本地语言。这样,他们说什么,江北雁就一句也吸不懂了。

    她身边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也穿着一件少数民族服装。看来,杨老师可能结婚也还是挺晚的。其实不是,本来杨老师也不老,也就三十四五岁的样子,只是在家里一边教书一边还要忙家里的一些农活,看起来才显得有点老而已。杨老师是正规的师范大专毕业,是当地定向委培生,所以一毕业就分回了这里。他家还有一个男孩,是大的,现在已经上初一了,在县里,前两天已经去报名了,寄宿,所以没有回来。江北雁就过去跟小女孩玩,由于杨老师和小女孩的哥哥都经常跟她一起说汉话,所以,小女孩说起汉话来比她妈妈要流利得多。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杨萌萌,你是老师吗?”

    “我是呀,你要跟我去上学吗?”

    “女的也可以当老师吗?我爸爸是男的,才当老师呀!”

    “女的也可以当老师的呀,要不你去学校,我教你,怎么样?看我有你爸爸教得好不?”

    “我爸爸是教得最好的。”

    “啊!爸爸教得最好呀?那爸爸在家教你吗?教你些什么呢?”

    “教我读字,教我数数,还教我唱歌呀?”

    “那你唱一个爸爸教的歌给我听听可以吗?”

    “可以,但你、你不许笑。”

    “啊,我不笑,杨萌萌唱吧!”

    ******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

    “啪啪啪,嗳,萌萌唱得真好!”江北雁鼓起了掌来,小姑娘一点也不生疏地扑进了江北雁的怀里。

    校长和杨老师爱人用本地语言交流了一会,其实他也是在问寨子里孩子的问题,由于每年的情况都一样,所以前几天杨老师也在这边的寨子里作了一些调查,本寨子一至四年级适龄儿童共计24名,其中外出有9名,今年从外地转来的有4名,所以今年需要在本村小学上学的孩子有19名。除了几个比较固定的,通过杨老师爱人处得知,其他有几个还要具体到他们家去了解一下。所以,校长和江北雁也就告别了杨老师爱人和小萌萌,到其他家去了。

    通过调查,其他的孩子大部分可以保证按时入学,还有3个孩子,也是父母亲过年也没有回家,钱也还没有寄回来,本来说是等过年加班后,连过年的加班工资一起多寄点回来,可一直到现在,老板都还没发他们的工资,更别说加班奖金了。

    校长又跟其中的两个孩子的父母取得了电话联系,对方也就直接地说了刚才的情况,也就在电话里跟校长说,叫他先垫钱先给孩子报名、买书,等一发工资就马上给家里寄回来。还有一个家长,连电话也打不通。

    “校长,现在学校不是都免学费书本费了吗?也要不了多少钱呀?你每年都要这样的垫钱吗?”

    “唉!课本费等的是已经免了,但其他的一些作业本费呀,书包呀,体育器材呀,粉笔和学生用纸呀,还是要有一点杂费的。每年也就这样呀,乡里乡亲的,都说到这了,也不能光为了几个学杂费耽误了孩子呀!”

    “那要是到时他们真没钱呢?”

    “有就给呗,没有就又再拖一年两年呗。我这都还有孩子出去了四五年了,都还没能把当时的学费还清的呢。”校长苦笑着说。

    转了一圈,时间也不早了,江北雁和校长就慢慢地往回走了。

    另一边,杨教师和文天举那边的情况也基本一样,但今年流失的学生还是有点多,好多都是父母过年回来后都带走了。

    其实这也是校长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按理说,父母亲能把自己的孩子带走带在自己身边,又能把他们送到合适的学校,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可往往就不是象他们想像的结果那样,以前也遇到过,还不到半个学期,父母就又把孩子送回来了。

    好多情况也就像刚才说的,父母没钱就跳厂,一跳厂又更没钱,所以,第一个放弃的就是孩子上学的问题。跳得远的话,原来的学校就上不了,你半途去找任何一个学校,人家都为难,更何况你本身就是打工工人的孩子,这荒半年那荒几个月的,到了学校根本就跟不上进度,又要拖人家班级的后腿。所以,所有的教师和学校都不想收这样的学生。然后,没办法,父母又才把孩子带回来,回来也是个大问题,到时,课本没了,前几个月的课也跟不上,孩子就更不想学习了。

    一天转下来,摆在江北雁面前的都是新问题,有些是她以前重来都没听说过的问题,她原来只是想着站在讲台上,认真地跟孩子们上课就行,却不知道,在她走上讲台之前,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去做,要去考虑。

    看来,江北雁的思路又要重新地去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