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骨王朝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平静日子

    另一方面,王世规大张旗鼓地把楚辞他们迎接进王府,然后又大张旗鼓地欢送他们出王府,这件事情迅速地在王朝各个角落都传开了。

    虞王朝共十一个藩王,其中只有五个是皇族,其余五个是由于军功太盛,被皇上封了王。没办法,不是北方的异族入侵就是内部农民起义,虞王朝已经积弱多年,若不是许诺能封王,谁肯真的为王朝卖命?要么封王,要么就让王朝立刻崩溃。

    还有一个就是王世规,只有封地,没有王爷封号的藩王。

    第一次有虞帝封异姓王的时候可能是真的想奖赏有功的将军,也可能是因为对方平乱之后兵权太盛不得已封王安抚。后世之人很难知道真实的情况,但不管真相如何,当时的虞帝内心肯定是有些犹豫有些挣扎的,异姓王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皇权的削弱。

    但有了第一次的异姓王,后面继位的虞帝再面对是否分封异姓王这个问题时,内心的挣扎已经少了很多,反正不是我开的头,先帝封得,朕自然也封得。

    多年以来虞帝分封的异姓王其实不止五人,原本的皇族王爷也不只五人,其中有自己管理能力差,家族自然衰败的,也有一些是被武力消灭了。有在抵抗北方异族的时候被灭族的,也有王朝内部各王之间的内战被吞并的。倒是从来都没发生过被农民起义灭了的藩王。

    能留下来的都是强者,这十一个藩王都有各自的府兵。原本允许他们养府兵只是出于让他们能保护自家王府,但养着养着,有些藩王就突破了人数的限制,府兵变成了州兵甚至国兵的水平。

    此时此刻,这十座王府里都有密探在汇报着楚辞他们与王世规会面的情况。为什么是十座王府?因为王世规就是那第十一个藩王。

    关于王世规还有件事说起来有些尴尬,王世规只有封地,但一直没有被老虞帝正式封王,明面上只是浅州太守。没办法,他是当年蹭了宋大将军的军功领的封地,已经很不错了。

    静泊先生是一面旗,可以号召天下读书人的旗,但大部分的藩王都不认为静泊先生真的能改朝换代,相比起读书人,手握刀枪的军队更能改朝换代,而现在各大藩王手里都有这样的军队,静泊先生没有。

    但他们认为读书人是可以扰乱天下的,天下乱了,才能趁火打劫,等着天下大乱的藩王可不止一个两个。所以隐隐之中,有不少藩王是在等着静泊先生让天下大乱。

    尴尬的是又没人愿意做那个引起大乱的火苗,大家都在等着有一个人出头,然后就能举着清君侧或者靖难的旗帜起兵。大家都是文化人,干事业还是需要一些正当的理由的。

    大逆不道地说,其实所有的藩王都希望当时的起义军能把姜城打下来,这样大家就都有了出兵的正当理由。至于出兵要干些什么,或者出不出兵,那是另外的事情,各有各的小算盘吧。谁知道突然冒出来三个静泊先生的学生,一下子就把局面稳定下来了。

    静泊先生已经隐居多年,这三个如果真是他学生,必定是关门弟子。什么是关门弟子?那是衣钵传人,是自己思想的延续。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三个静泊先生的关门弟子,尤其是大师兄楚辞。

    但楚辞他们稳稳当当地见了王世规,然后又稳稳当当地离开了王府,什么消息都没传出来,这天下乱不了呀,看把那些藩王急的。

    也许那些看热闹的藩王都没等到理想的结果,但王世规倒是达到了他的部分目的。首先他算是跟静泊先生间接联系过了,或者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联系过了,还接受了他友谊的小礼物,主要是铃铛的那一大包药材。

    王家现在最怕就是削藩,但楚辞他们在王府住了一夜之后,压力就在虞帝身上了,因为虞帝可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静泊先生是什么态度?

    虞美人是不太相信静泊先生会把王世规这种角色放在心上,王家顶多就是个棋子,问题的关键是太上皇,老虞帝还没断气,静泊先生毕竟是曾经和太上皇并肩作战过的,不知道他们之间有多少的情谊。

    王世规会不会只是静泊先生的第一步棋?他敲锣打鼓地接待了楚辞他们师兄弟三人,这事静泊先生知道吗?是静泊先生默认他的学生跟王世规交往吗?大家都在猜。

    王朝内外开始暗流涌动了,连北方异族的一些贵族也都紧急召开了碰头会,互通情报。如果虞王朝真的有大乱,他们必定是要挥军南下的。

    而此时此刻,全天下的焦点人物静泊先生,此时此刻刚刚吃完村里李大娘送过来的一盆红烧肘子,说是为了感谢他治好了儿子狗蛋的腹痛。红烧肘子很香,吃得很饱,此时正是午睡的最佳时机,是的,全天下都在讨论的静泊先生此时此刻正躺在一张长板凳上午睡。

    “哎哟!”一个翻身,名动天下的静泊先生从板凳上摔了下来,震起了几撮灰尘。

    其实楚辞他们也是经过考虑才决定接受王世规那种大张旗鼓的接待的,静泊先生有弟子入世这件事已经瞒不住了,才离开惠城没多久就遇到了王家以及一伙看上去也不是善类的人在找他们。后面不排除有更多的人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找上他们,既然这样,干脆就把事情说开了,还隐隐约约地向外透露,我们身上有东西是要送去帝城的。

    那些要接近的人就不得不考虑清楚再行动了,因为现在全天下的眼睛都在看着他们四个。对楚辞他们太友好,有拉拢静泊先生的嫌疑,但世人都知道此时拉拢静泊先生就等于跟虞帝说我要扰乱王朝稳定,对楚辞他们不友好,这就等于对静泊先生不友好,对天下读书人的旗帜不友好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做法,居然难得地保证了他们一路上的一段无人打扰的平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