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三国
繁体版

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战(二)

    军法条例虽然严苛,但也是为了更好规范军队和将卒行为。施行中也可酌情处理,眼下,陈宫和魏续便是达成了一致,这毕竟是好几千人马,就这样当做敌人用弓箭射杀枪矛拒之太过残忍无道。再者,陈宫和魏续都认为就算加上这数千败军对楚军自身造成的混乱,也不足以使得魏军攻破本阵。

    楚军虽然经历的战事和临战经验不如魏军多,但也还是在平均水准的。而且战与和相结合,以战练兵,以和养兵,养练一体,单论战术素养和执行力,眼下的楚军士卒绝不在奔波于各条战线还要劳累于屯田农事并无多余时间休养合练的魏军之下。

    接到传令的楚军弓弩手和枪矛手也是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对同袍战友下手。尽管他们明知这些战败了溃逃回来的败兵很容易带来敌军的刀矛枪剑,也更容易使自身也陷入险境。但毕竟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士卒,只是普通人,个人感情的一关不容易过去。

    前三道盾墙每隔固定一段距离便是放开了口子,盾墙后面的楚军也自觉凑紧起来预备给逃进来的同袍让开道路。

    通过外阵的三道盾阵,内阵和外阵中间还有一段空余的距离充当缓冲地带。中军的骑兵和兵车已是悉数调到了左翼和前后侧,因此这片空地正好可以容纳楚军败卒。

    正在没命奔逃的楚军败军们看到中军盾阵放开了数十个口子,均是大喜过望。而本来就在楚军阵前两三百步距离的乐进身边也早已拢聚了数百魏军部卒,此时见有机可趁,便是蠢蠢欲动。

    不用陈宫提醒,魏续便是下令道:“待会那股魏军跟着冲过来,所有弓箭手便一齐射之,不得放魏军一兵一骑入阵!”

    “都多照顾一下那个乐进那小杂种,击杀此獠者,本将亲为其向大王请功邀赏!”

    已经有楚军败军涌入了大阵,阵中有号令官不断喝喊着:“都往里走,往里走!”

    乐进也是率麾下部卒分散开来,试图随着楚军败卒们混入楚军阵中。楚军中军阵前的弓弩手没有办法,只能是拉弓射之。

    乐进的部卒虽然分散开来,但还都至少十人一什,二三十人一队。若是人再多,则很容易被楚军弓箭手针对。若是人再少,则容易被逃生心切的楚军败卒反噬。

    因为怕误伤自家同袍,楚军等乐进及其麾下部卒靠近到五十步才放箭齐射。饶是如此,也是连带射倒了周围不少倒霉透顶的楚军败卒。

    有号令官已经开始喝令败军士卒拿起武器杀掉夹杂在他们中的魏兵。可惜大多数楚军败卒因为生路近在眼前,而并不肯回头与人数不到他们几分之一的魏兵作战。

    有楚军将领不免跳脚咒骂这群逃兵胆小怯懦没有血气,却是并不换位思考,若是自己身处这样的情境,是否做得比这些逃兵更好。

    尽管弓弩手们在各级都尉屯将的强力威逼下全力放箭,仍是有相当一部分魏军士卒借着楚军逃兵的掩护杀到了楚军盾阵跟前。接着便是要跟着楚军逃兵们杀入楚军大阵。

    这些只顾往前冲杀的魏军士卒在长久的战乱中早已领悟到了一点,若是不想死,就要一直朝前冲杀。战场上死于正面冲杀的士卒只是少数,越是不怕死,敌人才有可能惧怕你杀不死你。而死的最多的往往是那些背身而逃老想着撤退的士卒。这部分人不是死于互相踩踏,便是死于背后来袭的枪箭,或是死于那些贪功好杀喜好追逐的敌军之手。

    所以尽管数量只是楚军的几十分之一,而己方的主力大队人马尚在几百步开外不知何时才能展开全线进攻和支援。这部分魏国士卒却是十分坚决地执行了乐进的军令,随之全力冲阵。

    天底下也就仅有魏王曹操手下的兵将能果决如此,其他诸国绝难望其项背!谁让曹操曹孟德用兵如神,天下诸侯不论张绣袁绍刘备皆难于其相提并论!往往只要战局出现一丝机会,曹操都能紧紧抓住,毫不留情给予敌手致命一击。曹魏军队能数次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皆赖于此。由此魏军上下仅次于尊崇神明一样信赖崇拜曹操的伟略雄才,将者人人为其倾心,兵者人人为其效死!

    乐进领着二十多骑兵冲入盾墙的一处缺口。缺口附近的楚兵看到是魏军骑兵来袭,便是要紧急合上阙口,却是被已经涌进阙口的己方逃兵所阻碍,一时合拢不上,被乐进领着骑兵一下冲开。

    楚魏两军真正的火并冲突由此开始。

    高大雄壮的战马与乐进短小的五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也给了乐进得天独厚的优势。楚军的长矛手很难刺中灵活矫健的乐进,而刀兵又往往只能劈到厚厚的马甲上,且会被突然从马上俯身而下的乐进一刀劈中的风险。

    不过一小会儿,便有十来名楚兵丧命于乐进刀下。以乐进及其麾下魏卒为中心点附近的楚军阵形显得极为混乱和仓促,但是乐进自己驱马的速度也越来越慢,直至再也没法深入楚军大阵,只能勒马原地四下蹦跳。

    魏卒们尽管表现得骁勇异常,但这并不足以抹平双方在人数和阵形上的巨大差距。后面的楚军败兵也是急了眼,个个生怕被后面的魏军主力骑兵追上丧命于阵前,于是开始与中军的同袍一起围攻乐进及其麾下部卒。

    这部分魏军立即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但是乐进的目的已然达成,自己和麾下部卒完美的充当了搅屎棍这一角色,相当一部分楚军败兵因为惊慌而与楚军中军冲挤在了一起,楚军的防御阵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乐进所为都被魏王曹操远远看在眼里,旁边的中护军韩浩立即询问曹操是否要立即挥军掩杀!

    曹操对出现的战机并没有显得激动或兴奋,多年的南征北战使得战时的曹孟德相比和平时更为沉着冷静:“暂且稍候,右将军还是能再坚持会儿的。”

    韩浩便是不再多言。平日里与韩浩同掌魏国中军精兵的中领军史涣此时不在,韩浩心底便早就明白曹操对于此战早有安排定计。

    楚军阵中,败逃回来的士卒与中军士卒之间的冲激之势愈来愈盛。在楚军素来严厉苛酷的军法之下,居然有部分士卒之间起了冲突,互相推搡甚至暗下绊子出黑手。

    这种情况使得陈宫和魏续大为头疼,但并不需要他们出马,楚军中无处不在的执法督战队便是毫不留情处置了肇事士卒,楚魏两国的大军尚为全面交锋,但楚军自己的鲜血便是喷洒得到处都是。

    并没有任何一处的事态扩大,这也使得陈宫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些执行军法条令的督战队和楚军各级将校没有任何的统属关系,而是受命于各军的督军和监军。而且其队卒往往不是和各军大部分士卒同时同地招募的。因此避免了士卒私情和将帅护短的情况。

    相比于诸国的督战队都是战时临时组建,其作用成效实地不见得如何。楚国的督战队更显得职业化专职化,其队内士卒并不参与挖堆堑壕、守备巡逻乃至上阵作战厮杀,只需按照律令维持大军的军纪即刻。且每月粮饷也较普通士卒优渥许多,行军驻军时也多有便利,一般往往最早吃上热饭那批人,其特权待遇优厚如此,需要承担的职责也并不一般。

    楚国还有一条军令,若有一部士卒发生哗变或其他严重违反军令行为且未被及时处理弹压的,负责该部士卒的督战队自下自士卒上至带队校尉一律处斩;且按连坐之法,统领督战队的督军将军和监军也要处斩。

    所以楚军内部这些督战队士卒极是冷血残酷,对待有违反军法的同袍毫不留情。统领督战队的督军将军和督军校尉们也是兢兢战战,虽然他们与本军的其他普通将军校尉关系一般处不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快速升迁。毕竟楚军有内外军和各州郡兵合计几十万,到哪里当将军不是当将军?

    张绣设置督战队的意味相当于后世的宪兵队。但督战队的权威并不是绝对的,其行使执法权的基础在于同级的监军的同意和默许。监军们是文职,拥有对于军法军令的解释权和司正权,出了事情是要和直接管理督战队的督军将军督军校尉一块被杀头的。

    楚军没有显现出如预期般的混乱,这使得几乎全部的魏军将领都以为今晚这场夜战是打不起来了。但是曹操却是从兵车上缓慢站起,拔剑喝令:“全军听令,出击!”

    周围骑马的魏军将领们立刻是条件反射般挺拔身躯,齐声应道:“诺!”

    魏军调整阵形的速度极快,即使是在需要火把照明的夜晚。各部士卒迅速找准了自家将军和相应旗帜,随着兵车上的士卒吹响号角擂起战鼓,数万魏军在这黑夜便如同暗红色的潮水般一齐涌向楚军中军大阵。

    陈宫和魏续镇定地等待魏军的进攻。夜间可视程度有限,就算是天下最为善战的魏军,也不可能完全排列有序地展开阵形,按前中后进行层次分明的作战。

    夜战打开的正确方式,还是应该一股脑压上所有兵马,尽量避免过多地调动兵马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若是不能取胜,趁天黑退走便好,就算敌军追击,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曹操虽然尽得夜战之精髓,但是陈宫和魏续却并无多少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