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上下五千年
繁体版

第22章 翻脸

    “策哥儿可知我大宋真宗皇帝?”赵佶摆摆手,原本一个爱好艺术。每日玩乐的皇帝,在说起正事的时候也是一脸严肃。

    宋真宗么?好像在李策的记忆中,后世流传下来关于这个皇帝的种种,都是一些宫闱秘事,像是狸猫换太子这种,甚至专门编成了传统戏曲在后世传播。

    剩下的好像只有跟辽国的澶渊之盟在历史书中出现了。问题是说到澶渊之盟,主角也不是光想着逃跑投降的宋真宗,而是人寇准啊。

    不知道赵佶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李策看着赵佶,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

    “我朝真宗皇帝励精图治,四海太平。”赵佶不要脸的给自己的老祖宗脸上贴金:“如今的官家也想仿效真宗皇帝之举。”

    啥?宋徽宗想仿效宋真宗?这有啥仿效的,他赵佶也不是什么好皇帝啊,甚至比宋真宗更差。

    李策更不懂了,他不知道赵佶此时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听赵佶说下去。

    赵佶看着李策没有一点反应,也不知道他是真不懂还是装的,都暗示的这么明显了,怎么不往下接话啊。

    两个人之间尬住了,李策等着赵佶继续往下说,赵佶等着李策主动开口发问,一时间两人都一句话不说,等着对方先开口。

    最终还是李策忍不住了,他哪有赵佶那么深的城府,不知道赵佶的意图他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十一哥,你就别打哑谜了,皇帝要让我干嘛直接说就是了。”

    赵佶白了一眼李策,感情这小子是一点没听懂啊,没好气的继续说道:“圣上的意思是想去趟泰山......”

    感情这皇帝是在京城待烦了,想出去旅旅游啊。李策听到这里点点头。这也没什么的啊,后世有个朝代几个皇帝隔两年就得去南方转转,赵佶想去就去呗,他是皇帝,还有谁能管着他不成,怎么这事还跟自己有关系么?

    “.......去趟泰山,祭告皇天后土,彰显我大宋盛世。”

    赵佶说话大喘气,好好的一句话中间还得停顿一下。

    李策这才反应过来,赵佶想去泰山不是为了旅游的,听他这意思,这去泰山是想封禅啊。

    想起来了,宋真宗除了上面那些事情在后世流传甚广之外,还有被后人口口相传的,就是他是华夏文明中最后一个去泰山封禅的皇帝。

    只是这次封禅拉低了封禅的档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驱逐鞑虏建立明朝之后本也想着去泰山封禅来着,但知道宋真宗去过,就不屑的去了。

    这赵佶怎么还想这一出?脑袋昏了?几个菜啊能喝成这样。

    李策心里思索了好久,实在是不知道赵佶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忍不住开口询问:“十一哥,据我所知,要是没极大功绩,都不会去泰山封禅,皇帝是怎么有这个想法的?”

    “圣上励精图治,我大宋蒸蒸日上,百姓富足,远超真宗朝。”赵佶也是不要脸的说着自己的‘丰功伟绩’。

    “可这也有点太牵强了,皇帝要是这样做,大臣应该会拒绝吧。”开玩笑,之前朝代去封禅的都有谁?秦皇汉武那可是名垂千史的绝代猛男,就算是唐高宗沾了他爹的光,本身做的也是很不错的。宋真宗凭借一己之力拉低了封禅的含金量,本身对大臣和天下读书人来说就够丢人的了,你赵佶还想着来一次?那大臣的吐沫星子还不得把赵佶淹死。

    “唉,谁说不是呢,圣上许久都在为此事发愁。”赵佶叹了口气。

    确实,这就像是一个天生小脑发育不健康的人非要想着去参加高考,都不说要考过还非要考个状元回来一般,太不现实了。

    “策哥儿是仙人弟子,手段都那般通天,我想请你的师父下山一趟,凭借你师父的手段,便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了。”赵佶笑了起来,能看的出他对自己的绝妙想法感到满意。

    好家伙,这是要把自己推出来给赵佶挡刀啊。终宋一朝,道家都被奉为国教的,赵佶这个想法虽然可以实现,但很容易反噬。就像走独木桥一般,一不留神就掉到河里了。

    要是一切按着赵佶的设想,自己的地位会在北宋水涨船高,可要是出现一丁点问题,自己绝对会被当做替罪羊。

    而且就按着历史的进程来看,再过两年宋江方腊起义就得爆发了,这要是天下动乱流民四起,还有谁能认可自己的神仙身份呢。

    “十一哥,这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李策面露难色,这事儿也太难了,怎么想自己都得搭进去。

    “策哥儿别担心,为兄深知此事的不易,眼下正好有一天赐良机,只要此事成了,所有事儿便都可迎刃而解。”赵佶摇头晃脑,故弄玄虚。

    “敢问十一哥为何事?”李策也好奇,真的能有化腐朽为神奇,堵住天下人之嘴的事儿么?要真有这样的事儿,自己这身份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赵佶挥挥手屏蔽了左右,屋子中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策哥儿,此事你可对你师父提起,可旁人切不可提起半句。”赵佶压低了声音警告着李策。

    “放心十一哥,要是此事可行,我即刻回去将此消息带给我师父。”李策的回答也让赵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前几日,北方派使臣来朝了。”赵佶用着只有二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

    “北方?辽国?”

    “策哥儿真是对我大宋的事情一点都不了解。”听到李策的回答,赵佶没好气的说着:“几年前因不满辽国的压迫,在辽国的北方的金人兴起了一个新的部落,是他们派的人,而且是秘密前来。”

    辽国的更北方?那不用说,肯定是金国了。就是那个给北宋带来灭顶之灾的金国。

    “国?那小部落又怎敢以国相称?”赵佶似乎看不上现在的金国:“那金人入朝说了,想与我大宋合力剿灭辽国,我大宋也可收回燕云十六州。”

    这不就是历史上宋金灭辽之战吗?李策激动起来,这金国在灭了辽国之后的第二年,就将矛头指向北宋了,赵佶还想着能拿回燕云十六州,这不就是与虎谋皮吗?

    “十一哥,我觉得此事不可行。你看那辽国要是灭了,金人能获得更大的土地,更多的人口,再过阵子岂不是就变成了第二个辽国?”李策忙出言劝阻。

    “策哥儿多虑了,想那金人只是一个部落,又有何惧?圣上的意思是待我大宋灭了辽国后,再反手将那金人也灭了,将整个辽国疆土尽数纳入我大宋之下,你说此等功绩,还不足以去泰山封禅么?”赵佶将心中的想法告诉李策,此时也已经憧憬自己站在泰山顶上的样子了。

    其实要是按着赵佶这样的想法顺利实现的话,那开疆拓土的功绩确实有资格去封禅,但赵佶显然不知道金兵的强悍以及大宋士兵的疲软。

    整个宋朝对于士兵的压制是最离谱的,不光是指挥是不懂军事的文官指挥,兵员也是各地的地皮流氓囚犯什么的组成,战斗力低的发指,所以在灭辽的时候,金人在辽国后方势如破竹,北宋则是连辽国的一城一池都没打下来,赵佶的这个想法是压根没法实现了。

    “十一哥,我觉得金人对我大宋的威胁要比辽国更大。”李策不知道该怎么提醒赵佶,只得硬着头皮这样说。

    果然,在听到李策这样说之后,赵佶的脸上挂着怒意:“策哥儿怎地这样说,金人派来的使者我也见过了,那穿着破烂,更是瘦弱无比,怕是平时连饭都吃不饱,我大宋只需金人在辽国后制造些慌乱,等辽人自乱阵脚,我大宋岂不是能长驱直入了?”

    原本只在书本上看到的纸上谈兵,现在竟发生在自己眼前。

    “那要是我大宋没有攻下辽国可如何是好?两国人好不容易保持的和平,岂不是又得徒增战火?而且西方还有夏人虎视眈眈。”

    “李策!你一个在山中修行的弟子,莫非在笑话圣上不知兵吗?怎可如此大胆!”听到李策一直在反对自己,赵佶心中的火也压不住了,狠狠地拍了下桌子站起来,怒气冲冲的瞪着李策。

    “十一哥,我只是提醒提醒你,金人完全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他们虽然人少,但是战斗力却很强,不然辽国早就把他们剿灭了,哪还有机会进京呢。”

    “住口!不要叫朕十一哥,朕乃是当今圣上!来人来人!”李策越说,赵佶就越是气愤,索性双头一摊,不装了,我就是皇帝我摊牌了。

    房间的门猛的被打开,天朗率领着几名军士鱼贯而入,李策还没什么防备呢,就被人按倒在地上,想扭扭身子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

    “原本国师说的朕还不信,现在朕信了,你的那些仙法不过就是些障眼法罢了。”赵佶面色不善的看着被压在地上的李策说道,又朝着周围人说道:“将此子扒了,身上的物品一样不留。”

    众人押着李策去了旁边的屋子,将李策扒了个精光,发现什么东西都没有后,又给李策胡乱套了件衣服,重新压了出来。

    幸亏屋子里有侍女,不然李策要是真被一群爷们给扒了,那就欲哭无泪了。

    “你的那些符呢?藏哪了?”赵佶看没搜出什么,瞪着李策问道。

    “符?什么符?”

    “国师告诉朕,你的那些障眼法,隔空取物瞬间消失什么的,都是有神符加持。”

    “我跟他们不一样,不需要用符。”李策被压的抬不起抬头,心里想着那些国师才是江湖骗子吧。

    “不用符?”赵佶也愣了一下,这跟国师说的不一样啊,不过马上将情绪调整过来,对着地上的李策说道:“这样吧,朕再给你个机会,你现在便使出那仙法来,只要你能从这些兵士手中逃脱,朕就赦免你大不敬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