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村长的我只会养虫子
繁体版

26.家家户户弄养殖场

    第二天上午,姜翀山就接到了郑仓的电话。

    “姜主任,化验结果出来了,第一个样粗蛋白3.8,脂肪0.7,糖2.3,其他都是粗纤维。第二个样几乎都是粗纤维,蛋白脂肪和糖的含量非常低!”

    “谢谢郑经理了,回头来村里我请你喝酒!”

    “你太客气了,只要你能抓紧时间生产,其他都好说!”

    这个电话证实了姜翀山的猜测,那就是无头虫能吸收除粗纤维以前的营养物质,远远高出他以前估计的百分之六七十!

    这样说的话,各种秸秆能成为无头虫的饲料,要是再经过糖化,那蛋白含量和糖含量会更高,生产效率也相应的提高不少。

    姜翀山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经过糖化后秸秆的蛋白含量能高达百分之四十,糖含量高达百分之三十,但那需要苛刻的条件,成本太高了,对他来说很不现实。

    而普通糖化,成本增加不了多少,却可以将蛋白含量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糖类也能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脂肪含量提高到百分之一点多,这就够他用了!

    就按照综合利用率百分之二十来算,那出虫率就会高达百分之一百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

    一吨糖化过后的秸秆能养出一吨的无头虫,就是加上糖化的成本,这秸秆的成本也不会高于三百五,但产出能高达两千元,哪怕效率低一半,也能出产一千元,简直是捡钱嘛!

    所以,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建设糖化秸秆的地方,然后收购小麦秸秆,开始养殖无头虫!

    所以,这两天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就连试炼所里红齿苋和宝蓿都没太上心,只是看到它们在营养液里生了不定根后,就让它们自己生长了。

    其中红齿苋绝大部分都生了不定根,但宝蓿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生了不定根,其他看样子是活不了了。

    还好,那些荚果几乎都成熟了,总共种植了一百三十多枚宝蓿种子,只有几个没有发芽。

    经过几天的考察,他决定将糖化和生产基地放在营地村。

    因为那里有个废弃的选矿厂,里面有五间平房,两个大仓,还有个地磅,虽然是坏的,但他也找人看了,花上两万块钱就能以旧换新装个六十吨的,那这就不用自己再去建了,只需要简单拾掇下就能用!

    当时对方用的是集体的地,所以,他们撤离的时候,因为欠了村里三万多的租地款,这个厂就成了村里的财产了。

    他又召集了两委会,然后以一年五万块钱的费用将那个选矿厂租了过来。

    这个价格是他坚持要给的,村里其他人都说给一万意思意思算了,但为了避免麻烦,姜翀山还是签订了合同,同时将老大队部包含在了里面。

    之后,挂了一个“孤寨农业循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牌子。

    随着第一批一品下阶无头虫卵的产出,姜翀山开始给这段时间养殖比较好的群众提供这虫卵,并告诉他们一定要在饲养池一角留下干燥的地方,方便无头虫主动爬出来!

    在营地村那个生产基地,粉碎机,加湿器都已经买了过来,养虫池和糖化池也挖好了,就连糖化用的微生物姜翀山也找到厂家。

    在新的地磅装上去后,就等着收购小麦秸秆了。

    五月底,齐君省从南向北开始了小麦收割,中和市一部分地方也已经开始了。

    郑仓介绍了几个收秸秆的人,听说中和本地收购价是三百,那些小户就不愿意往外地卖了:多跑一趟就能多挣点钱啊!

    尤其是那些没有打包机的人是最踊跃的,一周时间,姜翀山这里就收购了近千吨,不但将这段时间卖虫粉的钱都投了进入,又从田子奇那里借了十万!

    不但新买了两台粉碎机,还买了四台秸秆打包机,用以将暂时无法糖化的秸秆打包放好。

    “白桦叔,谢谢了!”

    第五天,见到王白桦又领来了三位工人,姜翀山感激的说到。

    这都是经验不足惹得祸啊!

    一开始他只带着卫松山夫妇俩过来干活,但第一天就顶不住了,没办法,他就给王白桦打了个电话。

    王白桦也不含糊,当天下午就带来了三人,说好了一天二百后就开始干起了活。

    随着第二天送来的秸秆继续增多,郑仓帮他联系了一位以前做秸秆生意的,将人家的四台打包机买了过来。

    第三天,他紧急联系了粉碎机经销商,又让送来了两台粉碎机。

    卫长军、薛白浩和贺白舟都过来给他帮忙了。

    同时,又通过王白桦找来了五人,并请求他继续招人。

    田子奇来取无头虫的时候被这场景吓了一跳,姜翀山向他借了十万!

    卫长军、薛白浩和贺白舟也都纷纷解囊,爷爷听说后,送来了三万块钱,就连四老爷都送来了两万块钱!

    这天,老爸将出租车租出去了,带来了七万多块钱的同时,吃住在了这里。

    第四天,他开始让车在外面卸货,因为厂里放不下了,还有安全隐患。

    这天,村里也来了几人给他帮忙!

    第五天,他给田子奇打了个电话,又借了十万块钱!

    第十天,又借了田子奇十万!

    第十三天,孟平卉听说后,送来了十万块钱!

    当时间进入六月中旬,忙碌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还好姜翀山经过了修炼,要不然,肯定累趴下了!

    这半个多月,他一共收购了接近三千吨的小麦秸秆,加上机器和人工,投资过百万!

    其中,从田子奇那里借了三十万,孟平卉那里十万,卫长军八万,贺白舟三万,薛白浩五万,爸爸妈妈那里接近八万,爷爷三万,四老爷两万,再加上自己这段时间卖无头虫收入的近四十万!

    王白桦共帮他找了十二名工人,经过沟通,在承诺缴纳五险一金后,最后留下了四位年轻人长期跟着姜翀山干!

    不留人不行啊!

    四台打包机,一天只能打一百来吨,光打包就得半个多月了,更别说还得粉碎和糖化,所以,姜翀山的目的是一个月内将这些秸秆入仓。

    还有就是安全问题。

    现在最远的草垛距离厂里足足有七八百米,要是谁操个坏心,一把火过来,什么就都没有了。

    新来的四人表示,这段时间就住在厂里,白天干活,晚上看着草垛。

    还好这是条独路,姜翀山去买了两个帐篷往最外面一扎,让他们晚上住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姜翀山开始收购秸秆,并告诉群众他提供饲料,款项从虫卵款里扣的时候,尝到甜头的群众纷纷表示要扩大规模,好好养殖。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腾出了不小的地方弄起了无头虫养殖场,可是羡慕坏了周围村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