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繁体版

第五百七十六章 义诊结束

    老太太来回量了好几次血压,后面得到了唐医生的答复。

    这才相信自己这段时间不仅过的舒舒服服,连医生一直叮嘱着要注意的血压也的的确确降下来了。

    “谢谢你们啊医生,你们不来,我还真不知道我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了。”

    心情很是愉快的老人家,桩头笑呵呵的跟卫生院的人道谢。

    而唐医生还有刚刚给老太太量血压的那位,此时都非常高兴,虽然不是他们帮老太太的血压给降下来的,他们也没那个本领,但是被人道谢,这是谁都乐意听到的话。

    老太太说完以后,就走开了,将桌子前面的位置让给身后的人。

    而她也没有着急回去,而是走到最后一排,排在村里几个老人的身后,等着找张一行再帮忙看看。

    住在这里那么长时间了,张一行的大名她们这些租户早就听说了。

    尤其是她们这里面还有些亲身体会过的人,比如李明武老爷子,当初中风差点人没了,还是被张一行从阎王爷手里给抢回来的。

    有了他们这几个的宣传,再加上现在特地过来找张一行看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张一行在东篱院子这些租户眼里,俨然已经成为了隐居山林的神医。

    不过很多人平时身体一直都挺好的,所以还没有去三清观找过这位妙手回春的道长给看过。

    毕竟身体好好的还要去主动去看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太吉利,而老太太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今天村里搞了这么个义诊的活动,村里还把张一行这位老神医给请来了,她们肯定要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看看,反正顺手的事情,心里不会有什么膈应。

    张一行这边在给村里的老人看诊的时候,卫生院那边一直在给大家测量血压。

    东篱院子那边除了之前的老太太以外,后面还有几个老人也是一样的情况,以前血压蛮高的,现在降下去了很多。

    当然了,人数并不多,再到后面,倒是测出了好多人都有高血压,只是高的很轻微,并不严重。

    同时张安将注意力着重放在身体状况有明显改变的那几位身上,他发现那些个都是最早住到长箐来的租户。

    而且张安清楚的记得,他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资几乎都是到他们家来买的,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这么看来他们的条件算在所有的租户里最好的那一批。

    毕竟张安家里不管养的鸡鸭鹅,还是种的蔬菜,甚至连平常鸡鸭的下的蛋,都要比其他人家的贵很多。

    所以租户里面,也并不是说有人都一直在张安家里进货,大部分还是选择去村民们那边购买。

    这样一来,他们在不吃药不治疗的情况下,能够将高血压给降下来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了。

    毕竟张安家里养的那些东西,还有种在地里的蔬菜,张安从来都没有吝啬过空间泉水。

    那玩意儿对人体的帮助非常神奇,这些年来张安不管从自己的身上,还是家人的身上,都有切身的体会。

    现在用来养鸡养鸭,种菜种瓜,也算是间接的帮助了经常食用的人们改善身体。

    反观长箐村里的这些老人们,测量出来的血压竟然都挺正常的,只有三五个年纪太大的会高一些。

    这么一对比下来,好像村里的人整体的身体素质比东篱院子的那些租户要好一些。

    不过张安转念一想,这好像也不奇怪,毕竟村里的这些老人已经过了一辈子的磨命,可能他们生活中的营养会差一些,但身体素质这一块的确要比城里的一些人好。

    “张道长,这次又要麻烦你帮我看看了,这两天阴晴不定的,我这腿上的老毛病又犯了。”

    张安正在神游太虚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黄二爷的声音。

    原来墙面排着队来找张一行看诊的村民们身体都没什么大问题,即便有些小小的问题,也没花多少时间,顶多就是开个方子回去,让他们在家里自己熬药罐子调理一下就能解决。

    所以排队的人走的很快,这才一会儿,就到了刚才还在队伍后面的黄二爷。

    “这两天晴晴雨雨的,我琢磨着你肯定要受罪了,把裤子捞起上去吧,我帮你扎几针,小安,在我的竹篓里把酒壶拿出来,倒一些在这个碗里。”

    张一行稍微看了几眼黄二爷的腿,便转头跟张安说着。

    黄二爷是村里人,张一行对他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楚,他得的是风湿病症,比较严重的那种,是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山里转,被湿气侵入体内导致的。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黄二爷还年轻,所以还感觉不到有什么。

    可随着时间越来越差,到了四十来岁的时候,人到中年的黄二爷就感觉不得行了,每当天气大变的时候,他这腿就跟疼的钻心,将他折磨的不行。

    后来去找张一行看了以后,才知道这小小的风湿已经养成了大患。

    想要彻底根治已经没什么可能,至少张一行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是什么时候这风湿犯了针对性的治治标。

    随后张安打开张一行的小竹篓,拿出里面的酒壶,打开盖子便闻到醇厚香浓的酒气,这味道张安太熟悉了,就是他弄上山给张一行的血米酒。

    不过这是被勾兑过的,想来没有勾兑过的那个,张一行肯定舍不得给带出来糟蹋。

    等张安往碗里倒了二两酒,张一行拿出打火机在碗里一点,白酒的液面里面燃起蓝荧荧的火烟。

    这时候张一行将银针匣子打开,将里面的银针放进燃烧的酒碗里面浸泡了一下。

    然后价格酒碗端起,黄二爷见状,将捞了裤子的腿给伸过来搭在长凳上,让张一行蘸着燃烧的白酒往腿上拍去。

    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会觉得非常难受,因为白酒燃烧的时候,温度其实很高,被这么一拍,哪怕不疼,也会被烫的不行。

    但黄二爷并没有觉得不舒服,反而被拍在腿上的时候,还浮现出了一脸舒服的表情。

    这是因为他腿骨里的风湿病太严重了,而这燃烧的白酒跟风湿属性相斥,这么一拍上去,黄二爷不仅没觉得难受,反而减轻了他被风湿折磨的痛苦。

    等到张一行将黄二爷腿上的几个穴位都用燃烧的白酒拍打了一遍,碗里那二两白酒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小安,再倒一些进来。”

    于是张一行将碗里还剩下的那点浑浊的白酒给倒掉之后,再让张安重新倒一些进去。

    张安对于这套流程很熟,听到以后,立马打开酒壶盖子往碗里倒酒。

    不过这次倒的不是很多,因为待会儿已经不需要那么大的量了,多倒也只是浪费。

    趁热打铁,张一行再次将碗里的白酒点燃,但是没有再动手,而是抽出银针放进白酒里面烫了一下,然后一针针扎进黄二爷的腿上。

    之后便没有然后了,张一行重新回到椅子上,给下一个人看诊。

    黄二爷对于这套流程也熟练的很,他这些年都扎过不知道多少次针,就这么坐着保持腿不动弹。

    在看了三五个人之后,时间也过了十几分钟,张一行才转过身来给黄二爷把腿上的银针取了。

    不过这银针刚取下来,黄二爷腿上刚才扎针的地方,立马往外冒血。

    但这血跟正常的血不一样,正常人体流出来的血,虽然有些暗,但是怎么说都是红色的。

    而此刻黄二爷腿上那针窟窿里冒出来的血完全看不出有红色的样子,黑漆漆的一片,就跟墨水差不太多。

    这是因为这些血液里面充满了风气和湿气,本来这是在黄二爷的腿骨里面,但现在被张一行用针灸的法子将其追赶到血液里,然后铜鼓穴位上的针孔排出来。

    随着这些黑血的排出,黄二爷来的时候脸上还有些不自然的神情也随之消失不见,感觉比刚才被白酒拍在腿上的时候还要舒服。

    一直等了两分钟,黑血排尽,黄二爷大呼了一口气,很自然的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路的样子已经没有了刚来的时候一只脚拖着一只脚的样子。

    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虽然目前黄二爷腿里的风湿气被排出来了,但他毕竟上了年纪,一旦到了天气变换的时候,外界的风湿气还会再次侵入他的身体。

    总而言之,这种病症只能犯了的时候再治,不犯的时候便可以不用管它。

    一直到了中午,张一行一个一个的给所有人都看完。

    不管是长箐的村民,还是东篱院子的租户们,身体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从大清早到现在,好半天的时间,除了极个别跟黄二爷一样的陈年老病,其他的一个稍微大点的病症都没有发现,大多数人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只有少部分人的身体有点小问题,都是不用担心。

    就在张安准备帮忙收摊儿的时候,他发现胖子这家伙竟然跑过来了。

    “张道长,趁着这个时间您老顺便给我看一看吧,前一段时间我感觉晚上睡觉睡到半夜会醒来然后失眠,睡得不大好,这段时间才稍微好点。”

    而且这家伙是瞅准了最后一个人起身以后,他赶紧来到张一行前面,一来就嬉皮笑脸的跟说着。

    这家伙现在对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熟悉的很,自从知道张安跟张一行的关系以后,这家伙每次来都会去三清观上香,除了善款,每次还会给张一行带点什么东西。

    原本他想跟着张安的辈分,管张一行叫张叔的,但是一瞅张一行那么大的年纪,他还是没能叫出来。

    毕竟村里有些都当爷爷的老人还得管张一行叫一声叔呢,他实在开不了这个口,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喊一声张道长。

    “你这家伙又来凑什么热闹,真是的。”

    张安并不担心胖子这家伙有什么太大的毛病,毕竟都来家里这么多天了,要是有点什么问题,他早就发现了。

    “哈哈反正也没事,顺手嘛。”

    可能是一个人在观里待久了,张一行还挺喜欢胖子这活宝一样的性子,说着便伸手给他诊起了寸关尺。

    “放心吧,没什么问题,你就是身上湿气太重,导致心火有些旺盛,后面稍微调理调理就可以了。”

    几分钟以后,张一行才收手笑着跟胖子说道。

    “那张道长,该要如何调理才行呢。”

    这时候的胖子,就触发了一些有钱人的属性。

    尽管张一行说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胖子还是非常在意。

    “调理起来简单的很,这个你去找张安就行,他现在闭着眼睛都能解决这些问题。”

    张一行抚了抚花白的长须,并没有直接给胖子一个准确的答复,而是将球扔到了张安的身上。

    至此,这一次卫生院下来的行程就算结束,周边来凑热闹的人很多,这时候大家都很主动的伸手帮忙收拾现场。

    “张道长,您难道下山一回,今天去我家吃顿饭吧。”

    “张爷爷,去我家吃饭嘛,我妈妈已经做好了。”

    张一行在村里很受大家的尊敬,这才刚结束,一个个的全是要请张一行去自己吃饭的声音,大人小孩都有。

    “哈哈,这个就不用你们操心了,人是我请下来的,要去也是去我那里嘛。”

    这时候张建文对着大家哈哈一笑,他难得用这样的语气跟大家说话。

    今天卫生院的人下来,他已经在家里安排好了。

    其实这是以前的习惯,那时候镇上卫生院还是唐医生他师傅一个人当赤脚医生的时候,每次来村里帮人打针,他都要把人家留下来吃顿饭。

    因为那会儿医疗资源太少,哪个村里没有生病的人,但全镇就一两个医生。

    有时候半夜三更的,要打电话把人家大老远的请过来,人家凭什么第一时间赶过去。

    所以张建文平时非常注重这些,跟人家打好了关系,遇到紧急的情况,人家在路上的脚程都要快半分。

    甚至有时候去买药的时候,人家也会给你花最少的钱,配效果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