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
繁体版

263章 李克用走了,朱温来了

    “李克用对于皇上,的确也已做得足够多了......”

    节堂内李天衢长声说道,藩镇中大多幕僚也是齐聚一堂。而根据长安那边传来的情报,李克用率领十万大军勤王,竟然直接灭了屡次兴兵围攻长安犯驾的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吓得镇国军节度使韩建退守华州;还震慑得李茂贞罢绝了打算挟持皇帝李晔至凤翔的打算,甚至还杀了自己的义子李继鹏主动请罪请和......

    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三个节度使联合陇右、凤翔、邠宁、镇国四镇结盟,屡屡杀到长安犯阙,欺负皇帝胁迫他接连诛杀朝中大臣都成了日常操作。可是面对李克用这个北境之王,他们软柿子捏惯了,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只不过听闻其中关联的几场战事军情,让李天衢略感不快的是,李克用麾下杀败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致使其逃亡途中为部下所杀的功臣,却是那争夺河阳军藩镇失利后北投河东的李罕之。那厮...当然更不是什么好鸟。

    本来被朝廷召集诸镇大军讨伐,结果却再度兵发长安勤王的李克用为了避嫌,并没有纵使兵马进入国都,只是上书力谏朝廷下旨,就如当年皇帝兴兵讨伐他河东军那般,许以继续征讨李茂贞的名义。

    然而李晔虽慰劳李克用,授予忠正平难功臣称号,并加封他由郡王爵禄升为晋王,由此也相当与有了建立自据一方的王国名义。然而这个皇帝接下来的骚操作却是...劝说李克用与李茂贞和解。

    不该打时非要出兵,朝中大臣怎么劝都拦不住,结果真该打时,却又不肯借助河东军这路强藩为他讨伐隔三差五来长安犯驾的李茂贞了...李天衢估计李克用都会被李晔那小子给气乐了。

    皇上你当初不是牛逼么?叫嚣着组建起朝廷禁军,又带上几路藩镇前来讨伐我河东的时候多威风啊?老子不与你算旧账,现在又兴兵前来救援朝廷,这都要主动为你出头了...结果倒要和稀泥,不愿我去攻打那天天都欺负到你头上的西北军阀了?

    然而李克用与他麾下谋主盖寓合计一番,最终留下了一句“不杀李茂贞,京师一带永无宁日”,便挥军返回河东藩镇去了。有些事,李克用心知肚明,李天衢大概也能揣度得明白:皇帝李晔只怕是在顾忌,李克用的实力更为强大,若是纵容他灭了李茂贞等接邻长安的军阀...又怎知李克用不会更加狂妄,而要将朕把控在掌股之间?

    而李克用劳师远征,虽然捞到了王爵这等尊崇名位,可是他放弃控制住皇帝李晔与朝廷中枢的心思也很好理解。有些事,天下诸藩节度嘴上虽不明说,但是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对待河东李家也难免有一个想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毕竟李克用这一方军阀势力多是沙陀族裔,人家大老远的奔赴至长安勤王救驾,朝中尚还有人奔走相告“十万沙陀要杀入长安”引起恐慌情绪,河东军中又夹杂着不少北地异族将领。当年的安史之乱、吐蕃大军入长安大肆烧杀劫掠...乃至李克用当初与他老子李国昌的确也曾抗拒皇命等事件,天下人也都还记得。

    要挟皇帝,控制朝廷中央这种事别的军阀可以做,可李克用自己都很清楚倘若他是做了,那么将会招致诸藩节度的敌意也必然会更大。所以李克用兵临长安城下,他的谋主盖寓力谏倘若奸人散布谣言,也必然会引起朝廷与诸藩警觉。眼下君臣相安无事,也不必朝觐,回归籓守,如此天下人看来我河东确为勤王而来,李克用则打趣回道“盖寓尚且不信我,劝阻入朝觐见,何况天下人?”遂班师回程。

    观察李克用对朝廷的态度,他现在真就不打算废帝灭唐,还屡屡出兵救援朝廷。称王还是称帝,无非是个名分。又有朱温那死对头,李克用当然也不想给对方任何撺掇其他军阀联合讨伐自己的借口。你皇帝糊涂,可老子该帮的也都帮了,我也没有意图趁机控扼住朝廷中枢,你们还能什么谋朝篡位的借口声讨老子?

    从这点上看,李克用虽骄横狂傲,但的确比朱温那厮为人正派又好名声太多了。李天衢想起当年自己抢来诛杀黄巢大功,与李克用初会时就见他虽然气鼓鼓的,但是又不愿自降身份为难,还要撑起副大气豁达的模样时...也不住莞尔一乐。而李晔错过了李克用之后,李天衢也已能想到他的命途轨迹,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变数了。

    关于李茂贞等西北军阀犯阙要挟皇上,却由李克用出兵平乱的来龙去脉知晓个详细。节堂当中,本是内侍太监出身的张居翰不由的长吁短叹,而罗隐更是忿声言道:

    “大唐天子,竟然任由逆臣这般欺辱!虽然朝廷实难节制李克用...可李茂贞胁迫陛下枉杀朝臣,屡番犯驾,狼子野心,也是昭然若揭。更何况他统掌的藩镇毗邻长安,陛下这...却又如何不借李克用之手除了那乱臣贼子?

    哪怕朝廷忌惮河东声势,可李茂贞逆臣祸患,近在眼前,待李克用挥军返回河东。只怕李茂贞屡屡欺辱要挟天下,已然生出异心,又怎会守臣子本分?李克用已去,而那逆臣复来时...这又如之奈何?”

    罗隐此言一出,也引得节堂内不少幕僚叹声应合。然而眼下坐在李天衢侧首,赴任泰宁军长史官的李振却轻轻的嘁了一声,他瞄向罗隐等神情激愤的文臣之时,眼中不屑与蔑视之色稍显既逝。

    李振到底机智狡诈,深知自己投从李天衢时日尚短,还不便与久受重用的罗隐等人争执对抗,他极善察言观色,也并没有跳出来讥讽罗隐等人明明效命于主公,却为唐廷愤慨这般的愚忠可笑。

    然而李振脸上神情细微的变化,也落入李天衢的眼里。他也很清楚现在自己麾下的武职军将都还好说,然而文官集团对于唐廷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罗隐、张居翰等人为代表,他们虽然为藩镇节度效力,但是仍然拥护唐朝正统,哪怕皇帝再是昏聩、朝廷再是无能...自家主公攻城略地,甚至违抗威胁到己方势力的圣旨,打退朝廷方面的征讨兵马,他们也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绝对不能接受自家主公谋朝篡位、自立为帝;

    第二种则是以严可求、高郁、张全义、张佶等人为例,只倾向于为自己投效的势力尽忠竭力,对于唐廷皇帝,面子上称呼做陛下,可是除非牵涉到己方势力的利益,他们不看重皇帝与朝廷那边又闹出甚么事端。待时机成熟时,自家主公该称王称王、该称帝称帝,但也不会操之过急。表面上维持与唐廷社稷的主从关系,但是相较于自家主公,对皇帝也根本没什么忠心可言;

    第三种就是李振这等巴不得皇帝早些去死,唐廷赶紧灭亡,而能尽快辅佐得自家主公称帝建元,以争取到从龙之功的人物。然而因为他对于朝廷偏激的仇恨,为自己所认定了有机会覆灭唐朝的主公,来投从效力也是格外的卖命。只不过这种类型的文官太过激进,李振又没有与他臭味相同的朱温一拍即合,所以他有用归有用,可现在于文官集团中也没什么话语权。

    所以这个李振,许以他其它好处,可司吏监察这一块,到底也不能放权让他有党同伐异的机会...李天衢心中思付,然而想到了朱温那厮,在李克用从长安退兵之后更让他关注的消息,便是朱温调遣诸部兵马往河阳军藩镇,看似也有要进军关中的意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