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繁体版

第237章 李松提出3个计划

    此时,厨师已经做好了晚饭,可是李晟只是扒拉了几口就不吃了。

    李松叹了口气:这娃的嘴巴已经被公主给养刁了。于是他拿出几个土豆,削皮、切片、切丝,然后炸成薯片和薯条。

    李松说:“晟儿,你尝尝这薯片、薯条吧?”

    李晟接过薯片、薯条吃了几口,立刻就喜欢上了,于是开始大快朵颐。

    李松这才松了口气:果然小孩子们都喜欢这些玩意啊,今天总算应付过去了。

    随后的几天,李松天天给儿子做薯片、薯条吃,李晟也算是安稳了几天。可惜好景不长,过了3、4天,李晟就有些厌倦,不想吃了。

    李松心说:这也难怪,薯片、薯条哪能跟宫廷大菜相提并论呢?再说,天天吃这些东西,肯定会腻味啊。

    李松只好拿来玉米,煮了两个给李晟吃,总算又糊弄过去了。不过他明白,玉米也糊弄不了几天,再往后就是红薯了。要是红薯也吃厌了,他可就没办法了。

    李松在心里默念:娘子快回来吧,我已经快拿你儿子没办法了。

    好在这几天,趁着李晟没来打扰,李松已经把奏折写好。

    这一天,朝堂之上,李松呈上了奏折。

    皇上看了一下,发现都是大事,他一时也难以决断,于是让太监把奏折宣读了一遍。

    皇上说:“安宁侯在奏折里一共提出了3个计划,朕想听听众卿的意见。第一个计划是请求朝廷每年拨出200万两银子,用于加固黄河堤坝。”

    和峤说:“记得以前裴秀在工部时,朝廷每年也就拨出三、四十万两银子用于加固黄河堤坝,现在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啊。”

    裴秀说:“安宁侯在奏折里不是解释了,这次是采用混凝土来加固堤坝,也就是修建黄河大桥桥墩时用的材料,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和峤说:“原来是要用到水泥啊,难怪成本这么高。”

    李松说:“其实我曾经征询过张华大人的意见,他答应每年可以拨出100万两银子,但是看到黄河决堤后的惨状,我希望能多拨些银两,加快进度。”

    张华有些为难:“从盐税里拨出200万两,也可以办到,只是购地计划就要受到较大影响了。”

    听了束皙的介绍,李松已经了解到购地计划也很需要钱。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已经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任何情况下,百姓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李松说:“事有轻重缓急,还是加固堤坝更紧迫一些。黄河每次决堤,财物损失就已经不小,而死去的那么多百姓,更不是钱能计算的。”

    张华沉吟了一会后说:“好吧,那就按你说的办。”

    见张华同意了,皇上也没意见,于是说道:“第二个计划,工部打算修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马路,不过主要是靠石崇、王恺他们出钱。安宁侯说说是怎么回事?”

    李松于是把前些天会谈的情况介绍了一下。

    杨骏感到有些奇怪:“石崇、王恺他们怎么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修马路?”

    和峤说:“临晋侯怕是不知道吧?石崇、王恺投资两京间的马路,可是很赚钱的。”

    杨骏说:“不就是靠马路收费来分红嘛,听说要十多年才能回本呢。”

    和峤毕竟是跟钱粮打交道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他笑笑说:“您说的这些是不错,但是安宁侯还给了他们别的好处,那才是大头啊。”

    杨骏有些好奇:“什么好处?”

    和峤说:“首先,石崇他们可以优先租下马路边的土地,用来开办客栈、饭馆,这是很赚钱的。其次,安宁侯搞了公交马车项目,也优先让石崇他们来运营,这个也是收益稳定。两项加在一起,那可比分红还厉害。”

    杨骏听了,责怪李松说:“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不告诉我,让我也赚点零花钱?”

    大家听了都笑了。

    李松说:“石崇他们当初可是投资了200万两银子修马路的,承担了不少风险,所以我也就尽量关照一下,让他们能有所回报,不然的话,以后还有谁愿意投资修马路呢?”

    杨骏说:“这倒也是。可是这样的好事,我们也想参加啊。”

    很多大臣并不知道投资修马路竟然有这么高的回报,听了和峤的介绍,也有些动心了,想参与进来。

    李松说:“以后洛阳各个方向的马路都要逐渐开建,各位大人如果想参加,也有办法,我建议大家去找石崇,通过参股‘太康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来参与对马路的投资。”

    大家听了都是一愣:太康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好奇怪的名字。

    李松于是又解释了一下“太康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的来龙去脉。

    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但是大臣们见多识广,还是听明白了这个“投资公司”是做什么的。

    和峤说:“原来安宁侯有这么宏大的计划,要修这么长的马路啊。可是这钱朝廷真的负担不起,找石崇他们就对了。”

    杨骏说:“恐怕石崇、王恺几个全加起来也不够。”

    李松说:“没错,所以要搞这个投资公司,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进来。如此方能集中大家的力量,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张华感叹说:“这个办法确实不错,要想干成这样的大事,必须这么干才行。”

    杨骏说:“好小子,你是怎么想到这么聪明的办法的?”

    大臣们都笑了。李松也笑了笑,没有回答。

    杨骏说:“那我就去找石崇,拿点钱入股。”

    李松说:“好啊,石崇一定会很欢迎。”

    听到杨骏带了个头,很多大臣也在暗暗考虑是否要参与一下。

    李松并不希望朝臣们直接参与工部的项目,因为这样会有太多纠缠不清的地方,肯定被人说闲话。但是朝臣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参与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太康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就是最合适的投资平台,既可以让朝臣们参与进来,又能避免让他们掌控整个项目,牟取私利。

    这时,和峤面有难色地说:“安宁侯如果还要继续修马路,朝廷是再也拿不出钱了。”

    李松知道这是大实话:上半年修建到长安的马路,就已经提前预支了今年秋后的四成地租;加上修建黄河大桥花了40万两银子,马上又要加固黄河堤坝,购地计划也还要继续下去,今年的盐税已经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