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繁体版

第224章 救灾的新举措

    公主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子哥哥怎么能说出这种昏话?

    皇上气得脸色铁青,酒也不喝了,直接拂袖而去。

    太子看到皇上生气,有些惴惴不安地问皇后:“母后,父皇这是怎么啦?”

    皇后没好气地说:“你居然不知道你父皇为什么生气?老百姓都饿得啃树皮了,你却在那里问为何不吃肉粥?瞧瞧你说的这是啥话?”

    太子这才“哦”了一声,悻悻地离开了。

    皇后转而气恼地对公主说:“平阳,你这是在干什么?一家人好好地喝酒就是了,你又不是朝廷大臣,提灾民的事干嘛?”

    公主也有些不安:自己只是提了一下灾民的事,没想到却惹出了大麻烦。

    皇后有些担心地说:“这可怎么办?太子这次是丢尽了脸,还惹得皇上发那么大脾气。”

    公主也有些懊悔:“母后,是我不对,我不该提这件事。”她没心思再呆下去了,匆匆辞别了皇后,回到家里。

    黄昏时分,李松回到侯府,见公主正一脸落寞地枯坐着。

    李松问道:“娘子,今天跟皇上和太子喝酒了没有?”

    公主说:“喝了,你要我说的话我也都说了,可是却闯下了大祸。”

    李松问:“闯什么祸了?”公主于是把午饭时的情况说了一遍。

    李松说:“你确定太子说了‘何不食肉糜’这句话?”

    公主说:“他说了,要不然父皇怎么会气得当即离开了呢?”

    李松心说:看来这次真的又一次“情景再现”了。如此说来,只要在特定的语境下,这位太子爷就会说出那些特定的“名言”。

    想到这里,李松不禁喜笑颜开,对公主说:“太好了!”

    公主吓了一跳:“夫君,这次让太子哥哥丢脸,还惹得父皇生那么大气,你竟然还说好?”

    李松说:“父皇生气未必是坏事啊,他总算开始看清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主疑惑地问:“太子哥哥有什么问题?”

    李松说:“出了这事,你难道没感觉到太子有些稀里糊涂,以他这个资质,根本无法挑起将来的重担?”

    公主心说:这话似乎不无道理。以前还只是觉得太子哥哥有些迟钝,如今看来,以后要真的成了皇上,确实可能耽误国事。

    李松说:“要是皇上从此能真正开始去了解太子,那么娘子可就立下大功了啊。”

    公主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啊,怎么就立大功了呢?”

    李松说:“你是不知道,如果让这样的太子一直呆在皇位上,再加上那个太子妃贾南风,天下将不知道有多糟糕。”

    李松还有很多不方便说的话:这两个人如果成了皇上和皇后,将会引发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北方有无数人死于战乱;随后华夏将陷入长期的分裂,直到近300年后才重新统一。

    公主听得有些莫名其妙:太子哥哥真的会让天下大乱?

    李松说:“相信我,这可不是我在胡说八道。”

    公主点点头:夫君的为人,她再了解不过。

    李松说:“不过,太子的事,最终还是要看皇上是怎么想的,且耐心等待几天吧。”

    然而,几天过去了,按说皇上早该派人来请他去下棋的,却一直没人找他,这让李松开始有点惶惶不安。

    这一天,朝堂之上,大臣们正在讨论灾民的事情。

    李松看到皇上表情平静,一时倒也猜不透皇上在想些什么。

    只听得和峤启奏道:“陛下,灾区的水已经退了,灾民们都已经从灾区逃了出来,目前户部正准备对他们进行救济。”

    皇上说:“这就好。户部具体有何打算?”

    和峤说:“先前根据安宁侯的提议,朝廷购地计划获得的地租,每年拿出3成交给常平仓,如今常平仓库存的粮食非常充足,正好可以拿来救济灾民。”

    听和峤这么一说,大家才想起,前年的时候李松曾提议:地租的四成归盐税,三成归常平仓,三成用于加俸。

    这两年,大家的俸禄的确提高了一些,不过却没人关注到有3成地租交给了常平仓。只有遇到灾荒,大家才切实体会到这一举措所起的作用。

    张华则有另外一个提议:“今年朝廷收获了不少玉米、土豆、红薯,并且开始提供给百姓。依我看,不如拿一些去赈济灾民,顺便检验一下这些农作物在遇到灾荒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个提议非常不错,大家都很赞成,连李松都在点头。

    皇上说:“那就按你们两人的提议去办吧。”

    几天后,和峤报告说:“粮食和玉米、土豆、红薯都已经运过去了,现在灾民们吃饭没问题了。尤其是红薯,更是管饱,要多少有多少。”

    朝堂上这才松了口气。

    灾区的事算是告一段落,李松现在却有新的事情要处理。这一天,魏伯阳来找他:“大人,我的作坊已经造出了4辆公交马车,大人是否愿意参观一下?”

    李松听了很高兴,和束皙一起来到魏伯阳的作坊。只见这里已经摆出了4辆公交马车,2辆单层的,2辆双层的。

    李松说:“将这4辆马车都赶到水泥马路上试试吧。”

    魏伯阳叫来4个马车夫,分别赶着4辆马车,一起出发了。

    李松和束皙坐上了一辆单层的公交马车,魏伯阳在一旁作陪。只见车厢内明显比普通的马车宽敞多了,靠着车厢两边各自横放着一条板凳,总共可以坐7、8个人的样子。

    李松向窗外看去,只见有很多洛阳市民正好奇地打量着这4辆样式独特的马车,议论纷纷。

    马车开出洛阳西门,来到了水泥马路上。车速逐渐加快,最后达到了全速。

    李松说:“这辆车比一般的马车大得多,还能开得这么平稳,真是难得。”

    魏伯阳说:“一般的马车只用了20个弹簧,这辆公交马车可是用了多出一倍的弹簧啊。”

    李松说:“难怪这么稳。不过,你这不是便宜了刘铁匠么?钱都让他赚去了。”

    束皙和魏伯阳听得都笑了。

    不久,马车就驶出了熊耳山,李松特意往窗外看去,只见原先的急转弯已经不见了,变成了平直的马路。看来那个王生的确把祖坟迁移走了,张琛他们把这里变成了直道,这可就消除了马车开行时的一个大隐患。

    马车又开了一会,李松说:“这种单层马车我看没啥大问题了,该去看看你那双层公交马车了。”

    束皙说:“对啊,这才是我今天最想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