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繁体版

第149章 周处义劝降兵

    西平郡城外。慕容彪发动的最大攻势遭遇惨败,伤亡了2000多人,一时不敢再进攻了,只能采取包围的策略。

    虽然如此,慕容彪仍有6000名鲜卑旧部,以及3000名降兵,西平郡还是被围得严严实实。

    李松一时仍然无法跟外界联系,不知道周围的情况怎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驻守在南门外的都是降兵,于是找周处商议:“周大人,这南门外是不是可以做点文章?”

    周处说:“安宁侯的意思是劝降?”

    李松哈哈一笑:“周大人和我想到一起去了。”

    周处也笑了:“这些降兵的事我都听说了。严舒在凉州的时候,不仅克扣采石场苦役们的伙食费,连守城士兵的兵饷也想尽办法克扣,士兵们也是怨气冲天啊。”

    李松说:“原来如此,看来他们也是有苦衷的啊。要不我去试试,看能否劝他们回归大晋?”

    周处连忙摆手:“这可使不得,还是我去吧。我好歹有些武艺,万一这些降兵们翻脸不认人,我还可以抵挡一阵子,至少逃回城里是没有问题的。”

    李松一想也对:“那我就在城头看着点,防止他们趁势攻城。”

    周处点点头,随即带领500名士兵出了南门。

    李松则带着刘忠和下属们,在南门城头注意观察。一旦降兵们来进攻,就用手雷阻止他们。

    南门外,降兵们见到城内突然有一队人马出城,感觉很奇怪。围城这么多天了,还从未见过城内派人马出战。

    降兵的将领周宁连忙领军上前,准备厮杀,却听到对面有人大叫:“我是西平郡太守周处,有话要说,请对面派个人来答话。”

    周宁听说对方是西平郡太守周处,于是也上前道:“我是周宁,你有什么事?”

    周处说:“原来是周将军,我们还是本家呢。”

    周宁有些羞愧:“周大人是国之栋梁,我哪敢与大人攀本家。”

    周处见他面有惭愧之色,心想:这个人还算知道廉耻,那就有救。

    周处说:“周将军既然被朝廷委以重任,镇守凉州,为何要投降秃发务丸?”

    周宁说:“此事我也是不得已。城内的鲜卑人做内应,突然打开城门,我们猝不及防,只好投降。”

    周处道:“就算城门被内应打开,你们深受国恩,也不能这样不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啊?”

    周宁说:“起初我也是想带领将士们抵抗的。可是严舒克扣兵饷已经2个月了,平时伙食也比以前差了很多。凉州被围那几天,我要求他补发兵饷,被他拒绝了。将士们十分不满,都不愿意再战,我也是没有办法。”

    周处叹道:“此事朝廷确实有愧对你们之处。”

    周宁说:“等投降了才知道,在鲜卑人心目中,我们地位最低。秃发务丸不相信我们,把我们都改成了步兵,原本我们有很多人是骑兵的,现在也都没有马匹了。来西平郡这些天,每次都让我们抬着云梯冲在最前面,为鲜卑兵架起云梯,弟兄们死伤惨重,已经减员1000多人了。”

    周处说:“既然如此,你们何不考虑重回大晋?”

    周宁说:“可是我们已经投降了鲜卑人,朝廷还能接受我们吗?”

    周处说:“如果你们信任本官,愿意重回大晋,我可以为你们上书朝廷,报告你们被严舒克扣兵饷之事,而且你们是因为内应打开城门,不得已才投降的。”

    周宁还是有些不信:“真的?”

    周处说:“安宁侯你们应该都知道吧?他现在就在后面的城头上,本来他也想劝说你们的,是我没让他来。我们两个都会向朝廷解释的,你们还不相信么?”

    安宁侯的名字对于周宁他们来说是如雷贯耳,如果连安宁侯都帮他们说话,那么朝廷应该会放他们一马。

    见周宁仍然有些疑惑,周处回首对站在南门城头的李松大声喊道:“安宁侯,你可愿意为这些凉州旧部作保?”

    李松听到了周处的话,大声回应道:“我愿意作保。”

    周处对周宁说:“听到了吧?安宁侯和我都愿意为你们做担保,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宁说:“有两位大人作保,我们愿意重回大晋。可是以后我们能做什么呢?”

    周处心想:是啊,这些人毕竟投降过鲜卑人,无论如何,个人履历都已经有了瑕疵。朝廷肯定不会再留用他们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回到家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于是周处说:“你们不如各自回乡务农,我让朝廷不再追究你们的责任,你看可以吗?”

    周宁惊喜万分,因为他也知道,朝廷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就已经很宽容了,他已经不能期望更好的对待。

    如果还留在这里,要么被鲜卑人逼着冲在最前面,死在战场上;要么将来朝廷大军打败鲜卑人后,对他们来个秋后算账。总而言之,秃发务丸这里是不能再呆了。这辈子能回乡过安稳日子,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于是周宁说:“只要朝廷不追究,我们愿意回乡务农。”

    周处说:“你们就放心回家吧,我和安宁侯会力保你们无事的。”

    此次会面后不久,城南的降兵们就纷纷开始偷偷返乡,没过几天,就跑得精光。

    等到慕容彪得到消息,来到城南,这里的兵营已经空空如也。慕容彪气得破口大骂,不得不从别处调些人马过来。

    西平郡城外只剩慕容彪的6000人马了,各处的防范顿时松动了许多。尤其是城南这里,敌军人数最少,到了黎明时分,值夜的敌军也最困乏,比较容易逃出去。

    周处和李松商议后,派出了两个探马,从这里悄悄逃了出去,设法打探一下消息。

    现在是农历9月下旬了,李松突然想起一件事,是需要立即办的,那就是每个月底都要交给《诗词》期刊的诗。

    离开洛阳时,他留了10首诗词给公主,足够从4月直到8月底的《诗词》期刊采用了。当时以为8月下旬就可以回去了,没想到这场战争把他留在了这里。

    他得送些新的诗词回去了。前些天被围困,想送也送不出去,如今包围圈松了许多,这件事得赶快办了。

    于是他写下6首经典诗词和一封家信,趁着黎明时城南敌军最松懈的时候,让一位下属偷偷越过包围圈,火速送到洛阳,交给公主。

    下属不敢耽误,连夜赶路,终于在9月底时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