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繁体版

第124章 西平郡太守

    李松知道,现世界里,青海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鸟岛则是这个景点的“明珠”。没有鸟岛,青海湖将黯然失色。

    而在这新世界里,如果青海郡到西平郡的水泥马路修通了,将会交通便捷,青海湖也有可能成为旅游景点。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无论如何不能让几个贪婪、短视的家伙毁掉了鸟岛这颗明珠。而湟鱼也不能任由那些人大肆捕捞,以至于到后来成了珍稀鱼类。

    于是李松说:“如果激怒了上天,会降下雪灾,让牛羊大批冻死,也就不会有羊毛了;或者引来地震,让这盐湖沉入地下,消失不见。大家说,这样是不是把你们手头有的都收回去了呢?”

    李松这些话也有部分实话,并非全是虚言。即使在现世界里,也确实有导致牛羊大批死亡的大雪灾,而青藏高原也确实是地震高发区。当然,说让盐湖沉入地下有点过了,但是不适当添油加醋,又怎么能说服马隆呢?

    果然,这么一说,大家都有些不安起来。作为青海郡的受益者,他们最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失去这一切。

    古人往往对苍天心存敬畏,李松往天道上一扯,还真是让他们有些惶恐了,就连刚才提出质疑的那人也不再吭声。他们也听说了有人大肆掏鸟蛋、捕鱼的事情,这么做确实有违天和,真的有可能激怒上天,降下惩戒。于是在座的人纷纷要求马隆禁止掏鸟蛋和捕鱼。

    马隆有些犹豫不决。作为太守,自有其考虑,他说:“这几年一直运输不便,青海郡的鸡蛋、鱼肉都很缺乏。不让掏鸟蛋、捕鱼,那以后吃什么?”

    石超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太守大人,您忘了,最多再过几个月,水泥马路就通车了,道路平稳,到西平郡才一天,那时鸡蛋、鱼肉都很容易运来啊。”

    李松真是有点佩服这个石超,反应好快,把他想说的马上就说出来了。

    石超这么一说,连马隆都不住点头。

    马隆想了想说:“这样吧,青海湖里的船一律销毁,以后不允许再有船,这样就不会有掏鸟蛋和打渔的事情发生了。”

    李松补充道:“可以允许在湖边钓鱼,但不允许撒网。毕竟湟鱼太多了也无益,钓鱼可以控制一下鱼的数量,同时让百姓有鱼吃。但渔网则容易将小鱼也一网打尽,所以应该禁止。”

    马隆同意,于是派出10多人去销毁青海湖的所有船只,并给予适当的补偿。以后,这些人将常年巡视在青海湖边,若再出现船只,除了销毁还要罚款,同时将禁止在湖边撒网。

    关于青海湖的事情就这样圆满解决。宴席结束,大家纷纷告辞离开。

    马隆跟李松还有些事情要单独谈谈。

    只见马隆掏出一封信:“这是你的家书,现在该交给你了。”

    李松打开一看,原来是3年前公主写来的信,信中提及已怀有身孕的事。

    李松唏嘘不已:“3年前的家书,你现在才给我?”

    马隆说:“当初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不是被羌人掳走了嘛。后来听说你逃回了洛阳,既然已回家,那这封信就没啥意义了,我就一直收着。今天你来了,还是物归原主吧。”

    李松看着这封家书,惊觉自己这些天一直忙忙碌碌,竟然忘了给公主写信,报个平安。等会回客栈,马上就写信。

    马隆说:“你从西平郡过来,应该见过严舒吧?”

    李松说:“见过,怎么了?”

    马隆说:“他向你要好处了吧?”

    李松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

    马隆说:“严舒是个什么样的人,青海、西平两郡的人谁不知道。你在两郡间修路,这么大的工程,他会放过?”

    李松说:“我确实找过他。我这些下属和修路的工人,加起来有1000多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只能找严舒帮忙啊。”

    马隆叹了口气说:“你花了不少钱吧?”

    李松说:“是啊,我准备了几百两银子,都给他了。”

    马隆说:“那你知不知道,严舒很快就要高升了呢?”

    李松一惊:“你听谁说的?”

    马隆说:“西平郡那边也有我的老部下啊,自然知道。严舒已经打通了吏部,因此能够高升。不过具体高升何职,还不清楚。”

    李松心里暗骂:严舒啊严舒,你都快要高升了,还能心安理得地收下我的钱,那可是几百两啊,怎么不把你噎死!但是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工人们天天都要吃饭,事情拖延不得,只能找严舒帮忙。

    马隆叹口气说:“严舒能有今天,还是靠你的提携呢。”

    李松奇道:“我什么时候提携过他的?”

    马隆说:“以前,西平郡只是个很穷的郡,严舒哪有钱去打通关系。可后来就不同了,自从开发了茶卡盐湖,不但青海郡发展起来了,西平郡也跟着受益。过往的盐商很多,严舒就加征重税,收的钱有很大一部分用来打通朝中的关系,所以他位子很稳啊,现在甚至要高升了。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因为你的缘故?”

    李松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可是两次见到严舒,也没见他感恩啊,只是客套了几句,然后呢?银子照收不误。

    李松说:“他没有权力收税的,难道没有人告他?”

    马隆说:“当然有人告。可吏部那边帮他说话,一般人根本告不了他。”

    李松“哦”了一声: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严舒能稳坐钓鱼台。但是严舒的胆子也真是大,连他这个侯爷的钱也敢要、敢收,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

    李松说:“那朝廷派谁来接替严舒?如今青海郡的粮食、物资都靠西平郡运来,而食盐、羊毛制品运到中原,又必须经过西平郡,这西平郡可太重要了。”

    马隆说:“谁说不是呢?但是我也不知道朝廷会派谁来,希望是个好官吧,不然两郡还得继续倒霉。”

    从马隆那里告辞出来,回到客栈,李松马上给公主写了封报平安的家信。离家这么久,不知道公主在做些什么?家里是否一切安好?

    写完家书,他又想起刚才跟马隆的谈话。西平郡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千万不能再来个像严舒这样的人当太守,祸害百姓了。

    换谁呢?李松想到了周处。他得写封信,直接向张华推荐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