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录:历史篇
繁体版

开天纪——第四章 文明

    第一幕这美好的大荒世界

    华胥国的伐异阴谋得逞,中州的人族对于异族的观感已经变坏了不少。但是有一点出乎了华胥国的预料,火种竟然被成功带出。炎帝氏族衷心耿耿,不计功劳,将火种交给华胥国。炎帝氏族明白,现如今只有华胥国有能力,将这智慧的火种播撒到中州各处。有了火种的存在,华胥国在人族间的地位陡升。他们不再步步紧逼其他“异类”,讨伐一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其实火种的带出离不开一个人的相助,这人就是不久前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位新的神祇——伏羲。伏羲不仅仅只是帮助带出火种这么简单,他也让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的寿命提高了不少,捕猎技能也日渐精湛,人们甚至学会了用兽皮、泥土、树木等材料搭建房子,记录简单的数字。

    其实,新神伏羲来大荒世界的本意是为了寻找他的“妹妹”女娲。“妹妹”一词也是伏羲来到这个世界后才学会的,伏羲与女娲诞生于那最初的八极爆炸,他们一起行动,一起撑开小世界,一同参加“界天之战”。女娲不喜撑开小世界也是因为她总在伏羲的庇护之下,但他们被混沌的捕猎冲散。伏羲一直尝试“共振”女娲,却从未收到回应,他不相信女娲被混沌吞噬,从未放弃过寻找女娲。伏羲追寻着女娲的气息,终于找到了这美丽的大荒世界。他被这里的美景与旺盛的生命力吸引,一时间忘乎所以,甚至把这里视作自己的法界的终极追求,他想待找到女娲后,再向她展示。不过,当伏羲再回过神时,他已被巨大的吸力,吸入了大荒世界。他本想离开这里,继续寻找女娲,但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女娲的神力,神力遍布各处。伏羲相信女娲就在这里,决定留在这里一探究竟。

    初来乍到,伏羲发现这里的“文明”并不发达,所以他就决定将“文明的火种”带来这个世界。善良的伏羲怕吓到这里的原住民,所以他化作了身背背篓、头戴蓑笠的渔夫形象,游走在山水之间。一边教化万民,一边慢慢欣赏这法界的美景。伏羲一直将自己的“知识”分散而教,为了增加工作与捕猎效率,他带领人民创作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后世的《匠心志》详细记载了工具的使用方式与制作方法。为了提升人族的生活质量,他仿造新神界天的居住形式,让人们不再择穴而居,而是住进了土屋或者布棚,改进房屋。

    伏羲结识了很多的氏族,如西陵氏族(又称裁缝氏族),并且教会了他们布料的制作方法。(上古纪时,西陵部落出现了一位心灵手巧的可爱少女名叫西陵嫘,后世尊称她为——嫘祖,嫘祖就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改进了纺织之法,西陵嫘还为黄帝诞下了一男一女,女孩儿叫玄嚣、男孩儿叫昌意)。伏羲还结交了一位好友名叫仓颉,仓颉是游经以游历打猎为生的聪明猎人。他与伏羲一起为人类文明创造了文字,让人类的文化有了传承。这些文字虽然后世不断新增,但全部被收录到了《字集》中。伏羲似乎在中州无处不在,他既帮助了燧人严,还在游历时结识了善良的姜承,并给姜承拿到燧人严火种的机会,让炎帝氏族掘起。伏羲结识了少典氏族,被少典氏族与有乔氏族忠贞的爱情故事感动。因此,伏羲甚至改进了现有的婚嫁制度,让一男一女结合并诞下后代,结束了大荒世界的孩子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的时代。现在的伏羲对大荒世界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觉得他能赋予人类新的文明火种,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幕伏羲入华胥

    可是,伏羲慢慢发现,他分散而教的知识并没有快速普及到中州各地,而是作为礼物被送到了“华胥国”,这些部族也因为知识与技术,成功拉进了自己与华胥国的关系。也就是这时,伏羲开始关注这个叫“华胥国”的地方。多放打听之下,听说这里是人族母亲的故乡,伏羲想起了自己到达这里的最初的目的,寻找自己的妹妹女娲。于是,伏羲决定独自去往“华胥国”。伏羲既想将自己先进的“学识”与“知识”对华胥国倾囊相授,更想打听到妹妹的消息。

    现在的华胥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贪欲与欺骗建立而成的部落首领,而是一个有着森严体系的内部结构的“国家”。华胥国以“云纪”命名官名,分级而治理,虽然华胥国内部,人与人的内斗愈演愈烈,但中州其他各个部落视“华胥国”为大地之母的孩子,加之华胥国使用祭祀等手段让自己在中州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样反而是从整体上看,大荒世界却是日渐稳定。多年的沉积之后,华胥国俨然变成了中州的“中心”。

    到了华胥国,伏羲并未显露自己原本的身份与目的。但一位“智慧的渔夫”的故事早已响彻中州。所以华胥国人视他为上宾,可是,华胥国不允许有任何人出现影响他们的统治地位,伏羲的存在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威胁。表面上华胥国国主将伏羲视作“中州未来之光”,让他去教授年轻的“国子”(也就是皇子)。于是,伏羲将知识倾囊相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国子的教授之中。华胥国趁着伏羲卸下防备与戒心之时,开始暗地里数次加害伏羲。自然,伏羲每每都能成功化解,他也并未将华胥国的手段放在心上,他只认为是这天下第一大国在测试他的能力。可是,令伏羲没有想到的是,华胥国人却是真动了杀心,华胥国国主逼不得已,动用了秘密武器《巫术卷》的内容,企图暗害伏羲。

    伏羲小看了《巫术卷》的力量,他更是没想到华胥国人竟然有如此手段,疏忽之下,伏羲受轻伤(也为后面的神力流逝埋下了伏笔)。调查之下,伏羲得知了这《巫术卷》的力量强大,而且这仅仅是兽皮残卷的小小一角。这还是只懂皮毛,若是日后有人参透,定会变成超脱大荒世界的存在。伏羲第一次对人性有了怀疑,所以自然不会把这《巫术卷》留在心术不正的人书中,于是,伏羲将华胥国的《巫术卷》没收,离开华胥国,并开始寻找剩下的八卷散落何处。

    第三幕这糟糕的大荒世界

    伏羲带走《巫术卷》,并成功身退,华胥国主大惊。不过,华胥国的人也不傻,他们明白自己动用了所有的手段,都未曾伤害半分的人,断然不是凡人。可是梁子已经结下,杀又杀不掉,贸然下令中州搜捕,万一将伏羲逼急,甚至还有可能被灭国。华胥国自然不愿承担如此风险,所以华胥国国主便想出一计。既然没有暴露暗杀计划,不妨把伏羲的美名广为传播。同时,华胥国还说伏羲已将所有的技术倾囊授于华胥,日后华胥国定会将“技术”与“知识”普惠中州。在华胥国审时夺度之下,中州开始给伏羲立住一个“大皞神帝”的形象,让中州百姓对华胥国更为敬仰,也靠着舆论把伏羲拉向自己一方。

    与此同时,伏羲仍在寻找其他兽卷的下落,对于华胥国的所作所为只是一笑置之。只是没想到,华胥国仍然没有放弃对他的暗杀。而令伏羲最寒心的是,数次将他逼的无法回头的人,竟然是他倾尽全身心去教授的“孩子们”。这些国子们一点没了当初的天真可爱,各个心狠手辣,似乎从未认识过伏羲一般。(与此同时,华胥国借打压蚩尤之名,按压炎帝氏族(第四代帝王帝直)。借讨伐异类之名(整好追杀蚩尤)追捕仓颉。将强大的少典氏族与有乔氏族分开(第四代帝王少典康与有乔姒),甚至连西陵氏族的部落也没能躲过华胥国的制裁。)看着曾经的“朋友”落得如此境地,伏羲这一次是彻底寒心了,面对华胥国的种种行径,没有一个部族站出来反抗,所有的部落都恨不得更用力踩被打压的敌人几脚。伏羲迷茫了,他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人族,他开始对人族的未来产生了怀疑。伏羲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若是人族本心真是这般,倒不如直接将这个法界毁灭、重塑。

    第四幕入世与豪赌

    伏羲并没有贸然决定一切,寒了心的伏羲决定放弃自己“导师”或者“神”的身份,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凡人“入世”,他看看这大荒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同时,他也没放弃寻找兽皮残卷,这期间他还给这残卷起了个名字《入世录》,同时为《入世录》增加了新的一卷,是关于人心的一卷,还并未命名。

    越深入的行走,伏羲便发现这大荒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恶人固然多,好人也有不少。于是,伏羲决定做一场豪赌,将大荒的命运寄托在“好人”的手上,若是“好人”能一直贯彻自己的信念好下去,那伏羲自然会守护下去大荒世界。若是那些好人因为自身或外界的种种原因,变成了“坏人”,那大荒世界就逃不过毁灭的命运。而精挑细选的“好人”是两个性格就然不同的同龄年轻人,一个是姜承的五代孙“姜来”,另一位是少典氏族的第五代孙“少典轲”(黄帝的父亲)。两位年轻人都是身背家族的仇恨,从零开始,接受大荒世界的考验。伏羲将已经找到《入世录——巫术卷》交于姜来,将已经找到《入世录——异兽卷》交于少典轲。伏羲想看看,一无所有的善良的人,是否会被会被欲望吞噬,一步步走向堕落。若是他们真堕落了,这世界自然也就没有一丝一毫值得留恋的了。

    在旁观这场豪赌与寻找《入世录》期间(此间可插入伏羲攀爬建木的故事),伏羲知晓了三界的存在(大荒世界的三界观彻底引入),伏羲见识到了女娲真正后代(华胥国第一批入主九重天界的人)。伏羲从他们嘴里得知了妹妹女娲的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也知道了女娲爱着大荒世界的每一条生命。女娲神力耗尽陷入沉睡,化作了大地最远方的地平线时,伏羲流下了眼泪。就在那时,伏羲将这个世界看做妹妹精神的延续,豪赌的结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他放弃了毁灭这个世界的想法。

    第五幕伏羲的牺牲与识之力的完善

    伏羲又回到下界,开始继续收集《入世录》。游历间的伏羲发现了一个法界的巨大的秘密。那就是太阳界与太阴界会缓缓吸走各种生物的生命力,甚至是自己的神力。伏羲也无法抗拒这可怕的吸力。因为等他发现的时候,他自己的神力已经所剩不多了。(与女娲相比,女娲到最后都不知道,她自己是神力耗尽才会陷入沉睡。)这时的伏羲,因为不知道太阴界与太阳界缘起,他只认为这是三界生命出现在虚空宇宙中必然的结局,所有的存在都逃不过被虚空吞噬的结局。所以他偷偷将这些记录在已经找到的《入世录——秘闻卷》中,伏羲不忍告诉人类。

    神力逐渐流失,伏羲能留在这个世界的时间也不多了。五洲四海如此之大,寻找单单几部分的残卷有如大海捞针,最终他也只找到了其中的三卷(巫术、秘闻、异兽)。起初伏羲爱着这个世界,但是后来因为华胥国的所作所为,他变得不信任人族,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将知识与技术传播在这个世界。本想要豪赌一场毁灭世界。但是见过女娲的真正后人,听过故事后,经历这些年的入世游历,伏羲认为这大荒世界的万物都有他们自己的“道”,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没法改变这个已经运作起来的“大荒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尊重妹妹的愿望,他也知道现在的“人”,已经变成了新法界的切实的生命体,自己是没有权利决定他们的未来,人类的未来需要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巫术兽卷交出后,伏羲也临到陷入沉睡的时刻。不过,伏羲仍想着为人类留下其他的财富,丰富妹妹与自己所热爱的世界。他通过新神界天的八极能量运转规则,推算出了八卦,并且将八卦刻在了玄龟的背上,让龙马托着玄龟飞回中州,这样就开启了后世的八卦算学,大荒世界有了一些简单算学与记录的基础。伏羲的传世思想还不止这些,他还教会了人们等价互换的思想,这样商业的基础也就形成了。当然,伏羲为了让人类有休闲娱乐的手段,依他还照八卦创造了最初的“八音律”。人类社会从此有了乐文化。

    最后,伏羲也找到了自己的“道”,他以己身填补大荒的世界的“识之力”空白。伏羲将《入世录》的最后一卷——《入世录——易道卷》传于华胥国,让他们修心,将《入世录——秘闻卷》藏于仙界。

    留下这些后,伏羲与盘古大帝一样,消失在大荒世界中,并永远守护着这个世界。后世尊称他为上古第二代神皇“伏羲皇”。随着伏羲皇的消散,开天纪也彻底结束,大荒世界步入上古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