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
繁体版

第九章 乱起西方阻亲政

    时间是匹脱缰的野马,即使想去拉扯它走的慢一些,也是徒劳无功。

    随着后土九百九十九年的上巳节结束,下次黄尚和季素馨见面就是大婚的时候了。

    再有一年黄尚就要正式亲政,号令后土万民。

    同样的,八大氏族族长交出兵权的日子也日益临近。

    事情总是要发生的,日子越近,有些人就越是坐不住。

    就在黄尚送季素馨回府的同时,夕阳下的坚固城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的肃杀庄严,全然没有一丝春的生机。

    坚固城,是后土领域的铸铜氏与冶金氏在联合称王之后修建的王城,也是后土领域西部最大的城池。

    现在,坚固城仍旧是后土领域西部最繁华最大的城池。

    西部二族以金银铜的冶炼铸造傲立后土领域百余年,坚固城之名便是告诉后土所有氏族,西部二族的王城乃是青铜铸就,固若金汤。

    即便是现在称王后土领域的黄壤氏,当初在攻打西部二族时,也没有攻破这坐号称全后土最坚固的城池。

    要说八大氏族中,谁最不服黄壤氏称王,那就非西部二族不可。

    当年其他六族如果能齐心协力抵挡黄壤氏的进攻,西部二族就能在坚固城下耗光黄壤氏军队。

    可惜的是,当年六族军队在第一次大决战战败之后,为了不将战火祸及族地,很快便纷纷臣服。

    时至今日,铸铜氏族长铜方与冶金氏族长金戎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自从拿回兵权,接掌族地所有军队,两人就一直在整军备战。

    坚固城昔日王宫中,铜方豪气万丈的说道:“经过六年的积累,我族战力至少提升了一倍,青铜武器战甲几乎配发了全军,就连战马都披上了青铜甲胄。”

    “昔日黄壤氏虽强,但是现在嘛,黄尚孺子有何惧哉?不出一年,你我二人必能手提三尺剑逼的黄尚孺子让位,到时候我西部二族定能再次称王后土领域。”

    金戎闻言大笑道:“哈哈哈,方兄说的在理,黄壤氏在北方的迅速崛起也给其他六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昨日派往六族的人马来报,东部二族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我们讨伐黄壤氏,并准备在我方出兵之后一同出兵。”

    说到这里,金戎略有怒色的说道:“中部二族如若出兵,本可出奇兵直取黄壤氏王城,奈何巫生与医明冥顽不灵,居然保持中立,真是可恶至极。”

    铜方闻言宽慰道:“中部二族历来以礼法为先,我等讨伐黄壤氏本就有违礼制,他们不同意帮忙,也不足为奇。只是不知南部二族是什么态度?”

    金戎虽然不满中部二族的态度,但是礼法这东西毕竟是统治的基石,即便以后他们打败了黄壤氏,最终还是要请中部二族为他们正名,所以对中部二族的态度,他们还真是无可奈何。

    见铜方发问,金戎语态稍稍放缓后说道:“黄壤氏在北,南部二族在南,当年大决战,南部二族损失又小,故而不准备出兵相助。但是他们说了,只要我们起兵首战告捷,便会资助我们肉食钱粮,也算是支持我们的。”

    “好,如此一来,黄壤氏便成了孤家寡人,待一个月之后,青黄不接之时,你我就拿黄壤氏派来的奸细万夫长郭潜祭旗,然后挥师北上,打黄壤氏一个措手不及。”

    四月本是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愉悦时光,但是端坐在议政殿王座上的黄尚却有些不高兴。

    王座之下跪坐着四个人,季叔历父子与卫城夫父子。

    “四日前,与西部二族密探的联络书信中断,三日前与东部二族密探的联络书信中断,两日前与南部二族密探的联络书信中断,今日,就连与中部二族密探的联络书信也中断了。”

    黄尚一一回忆着这几天来,已经中断了十天的各方联络。

    “四方同时出现异动,难道是八大氏族狼狈为奸欲对我黄壤氏不利?护国大将军,联络中止之前,各方究竟是何情况?”

    卫城夫被问,起身躬身道:“回大王,即便八大氏族狼狈为奸,也不是我黄壤氏之对手。六年来,微臣早已在各个险要关隘驻有重兵。一旦遇袭,定可保一月无虞,如若敌人扣关,各关隘战报也能于三日之内送达王城。”

    话说到这里,突然议政殿外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哎哟,不好啦,不好啦,大王,刚刚宫中接到紧急军情,西部二族起兵八万攻打兑河城。”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刘公公突然扯着尖锐的嗓子大喊着。

    六年没有听到这声音的黄尚,顿时汗毛竖起,心肝发颤。

    “公公才为先王守灵归来,怎么又抢了传令兵职责了?”

    黄尚看着刘公公是满脸无奈,这副尖锐到了极致的嗓子简直就是黄尚的噩梦。

    “老奴见过大王。”

    刘公公对黄尚施了一礼,又发现季叔历和卫城夫也在,同样也给二人施礼道:“哟,丞相与大将军也在呢,正好,也不用再去叫人了。”

    清了清嗓子,刘公公继续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啊,方才老奴从宫外回来,正好看到兑河城的快马停在宫门外。老奴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西部二族起兵了,老奴心想啊,那些传令兵哪里有老奴了解王宫啊,于是老奴夺了马拿了密信就赶来了。这一折腾可把老奴这身子骨折腾惨了。”

    “公公,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必再去操心这些事了,把密信给寡人吧。”

    刘公公是后启王时期进的宫,侍奉了三位大王,从后威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宫中太监之首。

    后土领域又是一个礼法至上的地方,凡事必以礼法为重,必重人情世故。

    刘公公服侍了三位大王,又是大太监,功劳苦劳也是积攒了大半辈子,整个黄壤氏上下,几乎没有人不给他面子的。

    即便是身为大王的黄尚,平时也要对刘公公礼让三分,就算再受不了刘公公这嗓子,黄尚也是无可奈何。

    拿到了密信,黄尚立刻说道:“好了,公公年事已高就下去好生休息,待寡人忙完了,再去好好谢谢公公。”

    刘公公人老成精,哪里不知道现在大王在谈论大事,很识趣的就告退离开了。

    待刘公公走后,黄尚才打开密信,信上的内容和刘公公所言基本吻合,只是信中特别提到了,二族士兵及战马俱配备了青铜战甲,战力强大异常。

    “都看看吧,铸铜氏与冶金氏的确是蓄谋已久,竟然打造了一支八万人的青铜军队,耗费之大,准备之久,可见一斑。”

    黄尚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密信让身边的小太监送到了卫城夫手中。

    待四人看过密信,季叔历率先说道:“后土领域实行全民兵制,所有族民战时皆可为兵,打败八族之后,后启王将八族军队什长以上将官皆换成黄壤氏族人,借以节制八族军队,如此一来,即便八族想乱,一时之间也无法成型。归还军权之后,将官悉数换成了八族子弟,他们自然能在这六年时间里蓄势待发。”

    卫城夫接着说道:“军权虽然归还了八族,但是多年下来,我黄壤氏在八族之中也培养了不少亲信,据微臣从各个渠道得知,其实八族之间态度并不一致。”

    “哦?还有这等事?”黄尚好奇的问道。

    “据可靠情报,中部二族一直对西部二族的拉拢不予理睬,他们只在乎是否合乎礼法,并不愿意参与到争斗之中去。南部二族虽然表面上支持西部二族,但是与我王族南北相隔甚远,南部二族也早已失去了称王的雄心,所以对西部二族也只是不瘟不火。只有东部二族态度比较坚决,恐怕会出兵相助。”

    卫城夫正说着话,艮河城守将的密信也到了。

    果然不出所料,东部二族于同一日起兵五万攻打艮河城,来势凶猛,似乎还有后续部队正在集结。

    十五岁的黄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幼子,经过六年时间的磨练,他早已不畏惧任何威胁。

    从去年开始,黄尚就已经开始处理一些非紧急政务,下达的每一道政令都让季叔历和卫城夫大为满意。

    季仲文和卫亚卿从与黄尚共同进学开始,就跟着自己的父亲了解政务与军务上的事情,到如今也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

    敌人已至,正是好男儿建功之时。

    黄尚深知,先王留下的基业与自由同等重要,心中没有半点迟疑,不容置疑的命令道:“八族之乱,由来已久,寡人要用此次大战的胜利,彻底剪除八族祸根!护国大将军卫城夫!”

    “臣在!”

    “寡人命你亲率大军前往兑河城据敌,待东部战事平定,敌军受挫,再出兑河城直取敌军老巢坚固城。”

    这道命令下来,让卫城夫有点诧异,在他看来,自己应该镇守王城,统筹东西战事,自己去了西边,那东边就很难顾及到了。

    卫城夫虽然有些迟疑,但是出于臣子的本分,还是决定先接下王令稍后再说。

    “喏!”

    “卫亚卿!”

    “臣在!”

    “寡人特封汝为讨逆大将军,位列上卿,于黄壤氏族地抽调八万精锐与艮河城守军合击东部二族大军,此战须在月内破敌,汝可敢接这道王令?”

    “月内若不能破敌,臣愿自刎以谢大王知遇之恩!”

    卫亚卿多年来熟读兵书,常常在军伍中厮混,早就熟知兵事,在黄尚和季仲文的熏陶下,也渐渐有了大将之风,大战在即,自然是浑然不惧。

    “丞相季叔历!”

    “臣在!”

    “东西二路大军之粮草军械供给,皆由汝亲自操办!”

    “喏!”

    “季仲文!”

    “臣在!”

    “寡人特封汝为招抚使,位列上卿,持王者金令前往南部二族族长所在之炎兽城,只要劝二族维持一月中立,寡人便记汝为首功,汝可敢接令?”

    “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借大王无上之威望,震慑南部不臣之心月余,以助大王讨逆!事若不成,愿引颈就戮!”

    卫亚卿都接令了,季仲文哪能甘居人后,自然是欣然领命。

    卫城夫听完黄尚四道王令,心中担忧便已放下,卫亚卿及季仲文之能,卫城夫与季叔历这些年心中都有数,日日教诲之下都不能担当今日大任,也就枉费了这数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