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条的江湖
繁体版

回去—(二)

    “什么时候来的。”接过我递过去的利群,蒋哥抬头问我。

    “今天早晨刚到。”点上烟,我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最近没什么事怎么来了。”蒋哥转过头,点着屏幕上游戏。

    “在家也闲不住,还不如在这晚上还能和蒋哥喝一杯,晚上有空吗。”

    “行,还是老地方。”蒋哥微微一笑。

    “那下班我再来,我去其他分公司看看。”我起身要走。

    “你可真是一会不闲着。”

    “这次还真是有点事才来的,不过不是咱们公司的。”我笑着说道。

    “那行,你去吧。”蒋哥把烟蒂掐灭在烟灰缸里,仰头示意了一下。

    我也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掐灭,背着包就走了,我和蒋哥在办公室里的交流多是这样。

    下了三楼,走向这个院子里最高的办公楼,这是一个四面环抱的建筑,第二层中间是一个平台作为休息和谈事情的地方。这个办公楼集中了这个集团的行政、研发部门,还有集团的三个销售分公司,这次我要去的就是三家分公司中的综合销售公司,这家公司在这个十六层办公楼的四楼,电梯上去,沿着这层楼的走廊来到南面的办公室区,进了他们招标部的办公室。

    “国经理来了。”一进屋,屋内几个在电脑前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办公人员,笑着给我打着招呼。

    “来了,我找杨经理,他在哪呢?”

    “他没走远,你给他打电话。”一个小姑娘站起来笑着给我说道。

    “好的。”我笑着回到,然后拿出手机,开始拨号,没几声那头传出一个略显稚嫩的男人的声音:“国经理。”

    “你好杨经理,我到你办公室了,你在哪呢?”

    “我在隔壁,这马上过去。”

    “好的。”挂上电话,我站在刚才给我搭话的小姑娘工位前,有的没的闲聊起来。不一会,一个中等身高有些微胖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他就是这家公司负责询价和采购的杨经理。

    “杨经理来了。”

    “国经理,你来的好快呀!”

    “是呀,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得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嗨,事情是这样的,之前我们和印度萨山电厂有过合作,这个项目当时设计是我们,配套的你们的输送带,这两年多过去了,输送带该更换了,他们指定还是用你们的,我们的销售人员找到之前的合同,联系了当时你们公司负责这个项目的王经理,给他签了一个延续合同,这个430万的合同让你们公司的王经理拿走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还有修改的余地吗?”我问道。

    “这事不好弄,客户只看品牌和价格,至于是你们公司谁供货,他们才不在乎呢。我们这边的销售人员之前和你们公司的王经理有过合作,虽然现在换成了你,但估计交情还在,不太可能帮你,这个事情还是得你们公司内部解决。”

    “那合同什么时候执行你知道吗?”我问道。

    “我给你看看。”说着来到他的工位前,在他身后的文件柜里拿出一个文件夹,在里面翻找了一下,然后把一份装订好的四页A4纸递给了我。我拿过来看了一下,确定无误后,拿出手机就是一阵拍照,然后把原件还给了杨经理。杨经理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合同收好,放进文件柜锁了起来。

    我又和杨经理闲聊了几句,然后告诉他下班后约了人,他看了一下表,已经五点二十,还十分钟下班,于是给我说:“赶紧去吧,你这一天天也不闲着,哎,你的脚怎么了?”

    “临来的时候歪了一下,没事,过两天就好。”我笑笑往办公室外面走。

    杨经理站起来说了一句:“我不送了哈。”

    “不用那么客气。”

    我慢慢的走到这个集团的大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下班时间到,我顺着人流走出门,在离地铁口不远的地方抽着烟。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人流逐渐稀少,蒋哥换了便装走出大门。我迎上去打招呼:“蒋哥来了。”

    “来了,咱们走吧。”

    “嗯,走。”

    我们一前一后上了手扶电梯,下到地铁站的底层,一拐弯站在了站台上,这里已经排起了长龙。蒋哥拿出手机玩起了游戏,我也无聊的翻起手机。几分钟后,地铁来了,因为是首发站,虽然人多,但好歹我们挤了上去。蒋哥继续玩着手机,就是那个蹦着吃金币的那款很火爆的游戏(名字我忘了)。我站在车厢里,无聊的四处张望。

    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铁西广场站到了,我们下车出了站。“吃点什么?”蒋哥问道。

    “咱们撸串去吧。”我说道。

    “行,还是那家,来几个羊蛋补补。”蒋哥嘴角上扬诡异的一笑。

    “那就多来几个。”我咧着嘴附和着。

    “你受得了吗!?”蒋哥看着我,眼镜后面的眼镜已经眯成了一条线。

    “嘿嘿嘿”我笑了两声没接着往下说。

    我们俩径直来到蒋哥住的小区门口的一个小烧烤店,普通的点了几样,重点是内腰和外腰每人四个,拿着四瓶二两五的二锅头,我们找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

    蒋哥是这个集团专业做输送机分公司的供应部部长。两年多以前,我们公司对这个集团销售负责人进行调整,原来这个集团有两个人负责,一个是我这次处理事情要见的王经理,他是本地人;另一个是在北京定居的刘姐。两个人在这里各负责几个公司,在有项目冲突的时候互不相让,结果丢了几个重要的合同;公司考虑到这么重要的一个客户,这样做法肯定不行,于是用其他的客户置换给他们,让他们放弃这个东北地区最大的重工集团;当时公司没有合适的人员接手,考虑再三,因为我之前在其他厂家工作的时候有生产线实际操作经验,对工艺流程比较了解;后来转到销售做了几年,在跳槽这家公司以后,公司的销售王总又非常上心的培养,在王总的坚持下,入司不到一年的我被派到了这里。王总和刘姐带着我到这里对接,现在看来那些人岗位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却是他们帮我一步步熟悉了这个集团的情况。

    当时蒋哥也是刚刚提拔,他也是82年的和我同岁,只比我大几个月;因为我们是供货商中跑的最勤的,一个月得有近二十天在这呆着,其他厂家只有在有招标的时候才来,一来二去我和他们的人就越来越熟。不但他们的采购、招标部门和我熟悉,我还和他们的销售及几个设计院经常联系,他们在项目设计时我就积极参与,给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因此他们整个集团和我有关的销售部门推荐厂家中都有我们公司的名字;再加上我们公司连续七年的全国第一,客户对我们公司也是非常认可,各种因素结合,使得我们在这里的业务从开始的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现在的几千万,几乎到了只有因为价格太低我不想要的业务,其他业务无一漏网。

    每次重大项目招标前,很多人都帮我想办法,成了以后我们在一起庆祝。最精彩的一次是一个钢厂项目,第一次报价我是最高,于是他们来了一次二次报价,为了帮我把那个报价最低的厂家踢出局,在报价前蒋哥安排人给对方联系,给了一个苛刻的付款方式,对方听后直接放弃,最后选了一家老牌国企和一个合资品牌和我一起二轮报价;报价前告诉我1240万,不能高出这个价格;我汇报给王总申请到了1224万,但还是不甘心,于是根据对方在其他项目中的报价,做了一个1360万的报价,让我想办法,如果对手价格高就报价1360万,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就报底价;我找到负责开标的徐老师,给他交报价材料的时候告诉他,我的技术部分、商务部分和报价部分是分开三个包密封的,如果对方报价高于1360万就开二包商务部分,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就开三包;招标当天,五名开标监督员和参与的三个厂家全部到场,检查材料密封无误后,先开其他两个厂家报价,当我听到最低的是那个合资企业的报价1260万时,我知道这一标是我的了;徐老师激动的拿着我的招标文件,转头问我:“开哪个。”“徐老师,开第三个报价部分。”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以及录像监督的情况下,我以最低的价格中标。对方厂家的销售经理招标后找到蒋哥,说我们公司的价格他们也能做,希望能分给他们一半,当场就让蒋哥给回绝了,而且是“义正言辞”,事后我们说起来笑的眼泪都出来了。他们在酒桌上曾经给我说过一句话:我们没想到你们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能这么重视我们,派你来在这常驻。

    其实在这背后还有我一年磨透鞋底的六双皮鞋以及我撒出去的十几盒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