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君的相亲小记
繁体版

第十三次相亲141

    那位样貌独特的男子,大概知道自身外型与众不同,行动说话间,都有刻意拿捏分寸的痕迹,看起来像是舞台剧里拿腔作势的洋派绅士。

    m君感觉这人就像在闹哄哄的菜市场里讨价还价时讲译制腔调的怪人。

    他只是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很突兀,过分精致的男人与现实杂乱的环境格格不入,两相对比下甚至还有几分诡异。

    m君不知道这人为什么搞出这一副做作浮夸的样子,或许他不是为了引人注目,只是一个活在自己构筑的世界里,能在自我编织的迷雾里自得其乐的盲目乐观派。

    如果一个人真能活成盲目乐观主义者,或许不是坏事,总比提心吊胆活在当下的悲观主义者好一些,没准能在自我催眠中规避生活中的不快乐。

    这不是逃避现实的自欺欺人,而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笑一笑自然不能真的让人年轻十年岁,但一定比怒一怒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

    有一位健康专家在媒体上提到,一个惹是生非的街溜子得癌症的几率,一定比一个愁眉不展的大善人要低很多。

    她举出的例子是一位生活严谨,不苟言笑,不沾烟酒的中年男子被诊断为肺癌患者。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一个像苦行僧一样自我约束的人,对烟酒的摄入极有节制,从源头上制止有害物质进入身体,似乎不太应该会患上肺癌。

    那些烟酒不忌,特别是每天抽一两包烟的烟鬼的肺才应该是肺癌喜爱光顾的地方。

    但女专家的剖析与此不同。她认为这人之所以会得癌症,是以各种清规戒律严格自我约束,引发长期精神紧张所致。反而是荤素不忌的人,因对一切秉持放任自流的态度,身心处于极度松弛的状态,无形中减轻了内脏器官承受的压力,反而对身体起到保养作用,减少了癌症发病几率。

    这道理听起来似是而非,有点近乎玄学。

    m君作为一个医学的门外汉,自是无法定其真伪,只能姑妄听之。

    不过,“专家”二字在当下的语境里算不上是一个褒义词,在坊间大致上和骗子的意思差不多。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称呼被尊敬的人为专家。

    m君不太清楚这俩字是什么时候变味儿的。

    他同样不理解的,在一些抵抗侵略的影视剧里,导演们把土匪塑造成救国救民,忠义无双的大侠形象。

    他实在揣摩不出,这些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费尽心思,散尽千金来美化一些靠杀人放火为生的罪犯。

    大概,人活着太过枯燥无聊,从小到大都被数不清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总是容易被放纵的生活,或者放肆的人所吸引,不经意间,就想在白日梦里,像那些离经叛道的人一样肆无忌惮毫无拘束的活着。

    他也想做一只自由的鸟,想飞到哪座山,就飞到哪座山,想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可是这终究只能是个幻想。

    早在学生时代,他曾经特别羡慕那些想翘课就翘课,想打架就打架,随便站在哪里都能吸引女孩子目光的,常驻最后一排的男孩们。

    按照他所知的校园规矩,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人,个头不一定要特别高,但一定得是个敢于在人生起跑的初期就勇于做真我,敢哭、敢笑、敢打、敢闹,不做作业,不怕老师,随便揪女同学辫子的人。

    这些人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被弃如敝履,像垃圾一样被堆在教室里离讲台最远的地方。

    学生们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通常会对这些人通常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尽量避免与这些人有过多接触,以防自己近墨者黑,沾染其不良习气,变成再也飞不起来的大雁,沦落到教室的最后一排。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上,像m君这样循规蹈矩的学生,对那些最后一排的人颇有几分羡慕之情,倒不是羡慕他们不用听课,没人催交作业,更不用受老师管教,而是羡慕他们身边经常会出现漂亮的姑娘。

    不过,他顶多只是在脑子里虚拟成为他们的场景,绝对不会在现实中模拟他们的生活方式。

    至于原因,大概只是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活着,尚且察觉到人生如风前灯烛明晦无常,哪有余力不计后果,放任自我的活着。

    土匪这名号几年来即便经过影视剧极力美化,多少洗去一些腥臭的血味,仍一如既往是强盗的意思。

    专家的名声自古就比强盗好不少。

    要是不因人废言的话,那位专家的论断或有可取之处。

    古人早就发现,健康状况与人的善恶无关,关键在于心态。

    有一则古代小故事,讲得是几个人抓了一只小猴子关在船上。猴子的母亲在沿河的树上追着船边跑边呼喊,希望那些人放掉可怜的小家伙。

    可惜,不是所有披着人皮的东西都能被称作人。就像我们总会遇到的那些头上生角的人形禽牲,总会做出一些哪怕人以最恶毒的心思来推断,也很难猜准他们将会做出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来。

    那些铁石心肠的人当着母猴的面把小猴子残忍杀害。母猴忧愤过度,从树上摔下来当场死亡。

    那些人将其解剖发现,这猴子愁断肝肠,每寸肠子都断了。

    一个人把所有不快随时发泄出去,不能保证其是快乐的,却至少可以缓解心中的不痛快,减少有害情绪在体内的存续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心理遭受的伤害。

    没准这就是那个男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原因。

    也没有太多兴趣去琢磨一个男人的心思。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女孩的身上。

    虽然事实上,他不过才几天没见到那女孩,感觉上却像是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这大概就是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不确定对方有没这种感觉,只知道他不主动联系对方,大致上不会收到来自对方的消息,不过男女之间,男人主动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