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力少女漫漫谈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从军行

    今晨上朝,庆元帝先宣布了一件事情。

    “昨日,夏将军上奏说,要领兵去平蜀地叛乱,朕已经准了。”

    几日来,夏青云第一次抬眼看向庆元帝,川南王在蜀地叛乱不假,你刚才说让谁去平叛,我什么时候请求这事儿了。

    装惯了低眉顺眼,夏青云的表情,被庆元帝看在眼里,似乎有些小委屈。

    “诸位爱卿,谁愿同往?”或许是补偿他,庆元帝问向其他的将领。

    武将们自是跃跃欲试。他们理了理衣冠,正准备挺身而出。

    此时,定王心中一喜,让琼保说对了。他平静了一下情绪,率先站出来。

    不是吧。各位武将傻眼了。定王是想立功想昏头了吗。

    庆元帝也不解的看着他。

    只有琼保暗自勾起一丝冷笑。

    “启禀皇上,儿臣以为...”陈扶昱在一片惊讶目光的注视下,正色道,“四皇弟是个合适的人选。”

    “皇......”陈扶桑听到他说这话,疑惑的看向庆元帝,显然舍不得让陈扶风去。

    可他用余光瞥见,夏青云悄悄跺了下脚,又闭上了嘴。

    “夏将军觉得如何。”庆元帝忽略了欲言又止的陈扶桑。

    “回皇上,四殿下勤奋好学,身手矫健,臣以为,可堪此重任。”夏青云脑筋转的极快,一边思考庆元帝怎么想,一边措辞。

    “此次出征,臣必平定叛乱,护四殿下周全。”夏青云这句话,相当于给庆元帝,也给陈扶桑吃了颗定心丸。

    他知道黎王在想什么,陈扶风虽说跟着他习了几年武,但自小肥马轻裘,去了那穷山恶水之地,大病不找上他,也难免水土不服。

    “准奏。”

    皇上同意了。

    下朝后。

    夏青云把黎王拉到一边,问他,“王爷可知,封王的条件是什么。”

    “皇室子弟,十七岁出宫建府时,便有上朝的资格,之后立功,就能封王。”

    “怪我忘记跟您说了。”夏青云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

    “小王愚笨。”陈扶桑知道夏青云有九曲回肠,听他的准没错,“还请将军明示。”

    “四殿下习武多年,皇上有意让他行武将之职。”夏青云说得直白,也不跟他搞那套虚礼了,他把夏家武学心法尽数教给了陈扶风,一是庆元帝的示意,二是他也的确不想,以后把这重担放在夏芙蕖肩上。

    “既然定王提出来了,您因为爱护兄弟,觉得不妥,不想让四殿下去川蜀受苦,所以刚才在朝堂上,皇上当没看见您想出言反驳。但当时您若非要阻拦,皇上可能会以为,您不想让四殿下封王,怕他封王之后,阻挡你的道路。”

    “定王,这次猜对了父皇的心思?”黎王恍然大悟道,以前真是小看这个弟弟了。

    “不只是猜。”夏青云摸着下巴,目光深沉,他从来不相信巧合,“或许是被谁提点过。”

    “川蜀险峻,将军此去,千万小心。”黎王担忧道。

    “臣会小心的。”夏青云颔首,“倒是王爷,这几月臣不在都城,有什么事,王爷记得多和程邈程大人商量。”

    黎王会意,郑重的点了点头。

    ......

    陈扶风骑马跟在夏青云右后方,两侧风景在眼前闪过,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还是为了打仗。

    他没有任何准备,便被告知要随夏将军出征。

    一个月来除了行军,睡觉,就是在营帐外看星星,这种感觉很不真实。

    “怕了?”夏青云看陈扶风心事重重的样子。

    陈扶风摇摇头,“没有!”又补充道,“还有点兴奋。”

    前方一马平川,高山阔土尽收眼底。

    “怕正常,兴奋也很正常。”夏青云回忆道,“我第一次随军,和你差不多大。”

    “将军的第一场仗,是怎么打的。”陈扶风很好奇。

    “天正元年。在陇州掖城。”

    庆元帝刚登基,就开始大事兴兵,开疆拓土。

    共派出三路人马。

    长信候领东路,冯阳候领南路,打的是几个长年依靠擎渊庇护又不纳贡的附属小国。

    夏府当仁不让,主攻西北葇夷。

    西北多荒漠,十年九旱,漫天风沙。

    夏青云依稀记得,那几个月,一眨眼,就落下来一层土。吃进嘴里的土,更是数不清。

    晚上有时候睡不着,他就裹着棉衣,爬到土丘上看月亮。

    西北严寒,月色也清冷,上弦月像极了苏锦罕见的笑容。

    葇夷人习惯了穿行于黄沙丘陵之间,又了解风向,很快占领上风的位置,让视力受影响的擎渊兵士们处于劣势。

    敌强我弱,硬攻下去,得不偿失。

    这天晚上,夏青云照例溜达了一圈,看见爷爷和父亲的营帐还亮着。

    “父亲,跟据之前了解的情况,葇夷不擅近身格斗,多用箭,刀枪用得少,我们得想办法把他们引下来。”夏伯仲盯着地形图,苦苦思索,“可是葇夷人也不傻,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他们引出来?”

    “水源。”夏威承指着图中一点,这是他们打探到的,葇夷军队水源供给的地方。

    “水源?”夏伯仲思考了片刻,“父亲是想,破坏水源供给,让对方不得不出来迎战?”

    夏威承点头,若出,可将其一举歼灭,若不出,没水了,他们便是困兽犹斗。

    “我愿意带兵去把他们引出来!”夏青云走进帐内,自告奋勇道。

    “云儿来了。”夏威承笑着看向他。

    “爷爷。父亲。”夏青云走上前来,“我愿意去!”

    夏威承没有接他的话,先问道,“初来战场,害怕吗。”第一次随军出征,就赶上西北苦寒之地。

    “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夏青云扬起脸,目光坚定。

    夏威承和夏伯仲看着当时还稚气未脱的夏青云,赞许的点点头,不错,有胆量。

    “那好。”夏威承当即立断道,“明天,你带一路精锐,从对方营帐前三十里经过,声势大一点,方向是他们的水源所在地,只需引起敌人注意,切忌恋战。”

    “我带一路人马在外面形成包围圈,设下埋伏。”夏威承说完,看向夏伯仲。

    夏伯仲意会,“趁乱,我带人去攻打敌营剩下的葇夷兵力,抢占上风地势。”

    夏威承点点头,“戒急戒燥,特别是云儿你,千万要小心。”

    夏青云记得,他带人把敌方引入包围圈时,敌方将领发现中了埋伏,骑马冲开他面前的精锐,利剑直指夏青云,电光石火之间,两方厮杀起来。

    他勉强应对了几个回合,招架不住,摔下马去,那人拿剑刺向他,眼看夏青云就要小命不保,夏威承把手中的刀甩向敌军将领的胸口。

    那人从马上掉下去,胸中滚烫的鲜血喷在夏青云脸上,夏青云睁大双眼,从将领手中滑落的剑,扎在离他的脑袋不足半寸的地方。

    夏青云心有余悸,爬起来,腿还有些发软。他拼命告诉自己不能怕,拾起剑,翻身上马,来到夏威承身边。

    “好小子!”夏威承大笑道,“不愧是我夏家的子孙。”

    夏青云刚在阎王殿前走了一遭,又受到爷爷的鼓舞,顿时气沉丹田,放手拼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