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来种田
繁体版

第161章 绰绰

    阿爷种下的粟谷、玉米还有土豆都发芽了,现时长成小苗,青攸攸的一片。

    柳奕隔三差五查看,土地暂时不用浇水——这里头总不缺水,浇一次能顶满久的,种的东西照常生长,也不知道土地里的水分从哪来。

    这一次种的粟谷,种子都是她家田地自留。

    他们一家也很好奇,大靖朝的粟种在不旱不虫的情况下,到底能够出产多少粮食。

    玉米土豆种子皆为空间自带,柳奕不担心它们的产量。

    之前种了许多蔬菜,播种的量都不大,种子消耗得不多。他们想起来留一留种,想不起来时就没留。

    这一回还得记住了必须多留些做种,不然往后大面积栽种就不够用了。

    家里剩下的棉花还有很多,现在却没功夫弄,她们得忙着绩麻。

    棉花这东西不占份量占地方,只能将没撕完的塞进麻袋静静放着。

    柳奕的两件夹袄一共了用不到一斤半棉花。

    新的絮得厚点,旧袷衣改的更轻薄,只用得半斤。

    立冬之后,农家除了个别特能扛冻的汉子还穿着单衣,无论老少都已套上袷袄。

    柳奕之前冻习惯了,此刻便体会到恁好处,时常觉得身上的棉袷衣在这个天穿着还暖了些。

    芳娘自己填了一件旧夹袄凑合,新的还没做。

    三匹布料,做成了柳奕和柳全的两件袷袄,就没了材料做里布,怎么拼都会差着点。

    现在比较紧急的是得做棉裤。

    前些日子,她们在单裤外面罩着一条裙子还不甚明显,最近去娄家坐在地上时就觉得冷了。

    到冬天,配袷衣的裌裙比单裙费布得多,她们今年不准备新添,将旧的缝补一下在里头套一条棉裤才保暖。

    棉裤还不能絮得太厚,厚了臃肿,也显露痕迹。

    待做罢了这些,还有娄家编织得好些两尺见方的那种蒲垫,她们也想学着编一点。

    小雪之后,山中很快就会天寒地冻,地上仅铺一层苇席完全不能满足坐卧的需要。

    只要在家,柳奕都情愿待在自己的地铺上。

    这草多了,除虫便很麻烦。

    夏天,山野间的虫多,它也跑得快。

    现在的虫子来了却是想避寒的,只要没死透,它们就会想方设法朝温暖处钻。

    一早起来,柳奕总担心垫褥下头会有虫,每日都得翻开透气。

    洗浴得勤,身上的虱子已经很少见了,她家决不允许有跳蚤。

    人可以注意清洁,两只狸仔身上却除不了多少,鸡鹅身上肯定也有小虫,毕竟它们不能像人一样经常洗澡。

    看一眼蜷在一旁打盹的大苗,柳奕叹一口气——二苗出门两天了,不晓得晃荡去了哪里。

    她竟有了“儿大不中留”的心情。

    养的第四批蚕在四眠或五眠之后陆续结茧,前后时间非常不一致,如今也到尾声。

    柳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觉这一朝她要不停地来回分筐、分批采收……比前几次养蚕都麻烦许多。

    芳娘那些来自柳氏的养蚕知识也显得有限,已不能再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往后的养蚕实践,她们都必须自己摸索。

    四眠蚕茧比之前的茧个头略大,五眠的更大些,抽出的蚕丝也肉眼可分辨地增粗了。

    这一次,柳奕能明显地区别出,同一批蚕种结的茧其实也有大小差异。

    啊……在小本本上记下来记下来,万一什么时候要考呢。

    任何工作都有熟悉的过程,看来她自觉养了几批蚕就算了解,可以“驾轻就熟”,只是自以为是的想法。

    ——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些蚕,不光是钱粮,也是生命。

    今后她更需自己上心了。

    不认真对待,单靠空间作弊,什么不会长久。

    就像阿娘所担忧的那样,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除了自己的本事,没有什么是实实在在靠得住的。

    到了失去空间的那一天,她若还想有个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必须有一技之长。

    在现代时候讨生活,学习各种技能还得选个专业呢。

    在这里……论种地,她没体力条件,也受性别限制;做女红,她就是个渣,尤其跟阿娘这般细致的妇人比起来。

    这个时代最不缺温柔细致心灵手巧的女子,放到哪里,她都得被“秒杀”。

    相较而言,若还论得上兴趣偏好的话,她更情愿养蚕,不如就当个“专业蚕娘”好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柳奕相信,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劝蚕吏”不也是一种职业认可吗?

    她看好蚕桑这个行业,因为丝绸产品有来自上层的高消费需求……只要棉花等替代材料不那么快出现,这个需求将会长期存在。

    一件事情,要做,就做好,做不到极致,起码认认真真对待。

    不说负不负其他,但求不负己。

    将四丙的茧采收下来,按批分开,柳奕照旧给它们各记一笔账。

    这一遭,没有阿爷帮忙,她们母女二人的进度慢了许多。

    四眠的占了八成,五眠的是小部分。

    称量之后,鲜重分别达到了二百五十斤和六十二斤。

    二百五?为什么要是二百五?

    柳奕一边记账一边无语,加总计算,又比原来的产量提高了将近一成。

    加一加,她如今有鲜茧三百多斤,干茧九十来斤。

    按方便计量的一斤鲜茧五斗价格折算,她也相当于有了……一百六……二百七十石粮食!

    不算不觉得,一算——嘿嘿嘿嘿嘿,竟有两年的口粮了。

    什么叫绰绰有余,她如今就是。

    “娘啊,咱们做两条丝绵裤吧?顺便看看这质量究竟怎么样。”

    丝茧大丰收还不能穿点丝绵裤是怎地?

    丝绵可比棉花轻巧,很符合她不想臃肿的需求。

    倒是四乙的那部分蚕,茧的个头没有显著变大。

    柳奕却能从蚕丝中看出一些别样的光泽来。

    芳娘仔细查看后认为,光泽度更好,是因为这批茧的蚕丝质地更加细腻了。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特点啊!

    柳奕有些开心。

    丝绸织物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轻薄、柔软、贴身……

    有光泽。

    简直就是“天生华丽”的代名词,是其他任何材料无法取代。

    所以贵人们穿戴的衣物织品大都以之作为原料。

    这一批蚕茧数量不多,只得几百枚,柳奕决定全部留下。

    还好当初没孵化成功的时候,她也没放弃。

    时间终究不会欺骗她。

    接下来,她就该等着这些蚕蛾羽化了。

    树生的茧,又白又大,幼蚕都会自己爬树找吃喝。

    光泽度好的茧,个头不大,却质地细腻。

    四眠、五眠的蚕茧,蚕丝更粗,产量有显著提升。

    按理来说……它们原本都是一样的家蚕,应该可以互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