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来种田
繁体版

第122章 油坊

    呼隆——呼隆——

    外面天色晴好。

    呼隆——呼隆——

    作坊里头倒是一片阴凉。

    呼隆——呼隆——

    硕大的石碾,一圈又一圈,被一头蒙了眼的黑驴拉着,转动在碾盘上。

    炒熟了发散出焦香的脂麻,就在巨大的碾盘上被恁巨石一遍又一遍地碾压成芝麻碎,再从芝麻碎变成了芝麻酱……

    头一次“参观”古代油坊,柳家人对那立式的大石碾新奇得不得了。

    柳奕到了此地才知,这里不存在什么加工芝麻酱还是芝麻油的说法——炒熟的本地白芝麻经过碾压,弄出来的都是赤褐色的“芝麻酱”。

    至于恁芝麻酱是怎么变成芝麻油的,人家油坊还在里间的别处操作,不给外人看见,保密!

    农户自带着炒熟的芝麻来加工,到最后可以得到两种东西,芝麻油和剩下的油糊。

    油坊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三成的油枯,加一成的油。若不要油枯全给他们的话,也可以少收一点油。

    嗯,和人家大胥里水碓房的规矩竟然差不多。

    有农夫不得空闲等上两个时辰加工的,也可以用新鲜脂麻换现成的芝麻油,便是四斤脂麻换一斤油。

    倘用别的粮食换就更贵一些,比若小麦就得八斤换一斤,一斗麦只能换一斤十四两的油。

    柳家人互相对视一眼,照此算来,他家带来的六斗多芝麻,只能得油二十斤。

    芳娘与柳全一商议,便只拿出两升脂麻,问能不能要求现炒现磨。

    油坊的伙计古怪地看他们一眼,还是拎了个小号的空箩筐出来,叫他们量了脂麻倒进去,再领个竹签儿,排队。

    柳奕觉着这里头的账目算起来怪复杂的,很是糊涂,但人家的经营方式还挺“先进”。

    她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驴拉磨,加上满鼻子都是热气腾腾的芝麻焦香,竟觉头脑也晕乎起来。

    这长蔺亭的油坊,据说是“十里八村”有名的邱家……的亲家之一……什么贺家所开。

    看着到轮上她家能出油还早得很,柳奕表示,爹妈可以先去豆卜坊换豆腐,她在此等候即可。

    难得一家子一起出门,怎么说也该让她家阿娘出去逛逛,虽说这长蔺亭比起大胥里差别亦不甚大,但此处好歹有个亭驿,听闻还有一片仿佛挺气派的建筑。

    权当瞧个新鲜好了。

    在弥漫四处的芝麻香气里,柳奕闭着眼睛继续“修炼”。

    事情是这样的——经过一段时日的默默观察,柳奕对烟灰缸的脾性也算有了一定的了解。

    她隐约发觉,这家伙开关的时辰,居然跟着前一天的“充能”情况有关。

    至于这能量到底充得怎么样,也没个游戏里的能量槽之类可以直观显示,她只有根据前一天的气温大致判定。

    姑且可以认为,头一日的天气越好,气温越高,它能开启的时间越长。

    也就是第二天开启的时辰越早,关闭得越晚。

    大概就从前一个晚上的日落之后半个时辰左右开启,到第二天日出前的一两个时辰关闭,但那时间并没有个一定的标准。

    柳奕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吐槽,海螺空间的这个设置也真够猥琐的。

    她觉着自己早晚得想法子修改这货的设定——也不晓得究竟是谁给她的自信。

    如若空间真个有自己的意识,怕是也会对这个反复自我催眠,强调“它只是一个程序”的人间异类抖三抖了吧。

    柳奕迫切想要“修改空间程序”,还是被这两日准备出门闹的。

    打从前天说着全家要一起赶集开始,心情hin好的一家人就聚在一起兴冲冲地商量要办的事。

    那一晚上进得空间,除了孵化新一批的蚕种,他们几乎啥活也没干。

    柳全父女俩帮着芳娘张罗出行要带的东西:全家人一天要吃的干粮和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简直就跟要去郊游了一样。

    除了磨芝麻,他们还得舂麦,后又想着要买肉和鱼……

    当柳全再一提到,这长蔺亭有家豆卜坊,全家人立马一致决定,还得带上半斗豆子。

    等到拉拉杂杂一大堆东西准备停当,柳家阿爷才尴尬地一笑,“这多东西,光用一辆独轮车,可有点困难。”

    恁独轮小车只得这么大,承重跑路全靠当间一个木头轮子,左边的木头架子上装一箩筐脂麻,右边装一箩筐麦,中间搭上一麻袋豆子,还得绑上装油、装豆腐的空盆跟油瓮……

    这年月也没个塑料桶啥的,什么汤汤水水都得自己带着家伙事去盛回来,装备带小了还不行。

    恁一大堆东西绑上车,就便柳全如今年轻有把子力气能推得动吧,山野路远又崎岖难走,再说叫柳氏娘儿俩坐车什么的,那纯属做梦。

    “要我说,咱家还得有辆大板车才够用。”柳全呵呵一笑。

    “板车?”正发愁精简东西的芳娘把眼瞧他,“你拉?”

    板车也叫大车,与独轮鸡公车相较,确实可以装得多得多,能够运送更重的货物。

    这种工具即使在以前的世界里,也横扫了本土运输界几千年,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依然非常普遍。

    只不过,若不用畜力,单靠人来拉车,在山野破路间,可就太费劲了。

    “俺爹的意思,配辆板车,咱家还要买头大叫驴。”柳奕在一旁笑道。

    “驴,耕牛,早晚都会有的,咱们再好好养上几轮蚕,定能买上。”柳全信心满满。

    虽说全家人都相信这一点,可眼前“出行难”就是个大大的问题。

    “要不……咱们把东西准备好了,还在这里放着,等到地方了……再拿出去?”芳娘想到他们全家都有“一天一次的权利”,从空间朝外头拿一件东西,还不论体积大小。

    就是他们从来没在别处这么干过,很不太放心。

    一家人后来琢磨了一下,打香油、磨豆腐得在长蔺亭,舂麦、买肉要去大胥里——那就先去远的地方办事。

    按说初九的牛市会有野集,可能遇到卖肉的,但也有可能人家不来,那么今天买肉的事就得落空。

    十三日过节,想赶下一集就要十二号去李家场,过节前柳全未必还能抽空再跑一趟……

    柳家的小孩儿表示,最近没胃口不想吃东西,馋红烧肉什么的,都馋得快哭了。

    芳娘早答应下了,这次过节一定让全家正经吃上红烧肉。

    鱼,如果遇到的话,也不炖汤了,她要吃麻辣口的大块红烧鱼。

    “下一个!”

    油坊伙计的一声吆喝打断了柳奕的冥思苦想。

    嗯……怎么与空间的“友好沟通”,又变成了吃吃喝喝?

    都是被这芝麻油的香气给熏的!

    她不饿。

    早上摸黑赶路时,她还破天荒地吃下了大半个葱油饼呢——要在平常,阿娘烙的那么大饼,她只能吃掉小半个。

    也不知道爹娘上豆卜坊得排多久的队。

    哪怕今天买不上肉,柳奕一转念,他们至少也能吃上豆腐了吧!

    想到这,柳奕又开始思索“豆腐的一百零八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