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来种田
繁体版

第026章 蚕事

    柳全照旧是一晒太阳便红光满面的样子,身上衫子早也湿了一半。

    接过竹筒喝罢了水,才对柳氏道:“娄家妯娌刚走,你们就来了。”

    人家招呼他,柳大客气着意思一下,就把半碗水悄悄倒在地边。

    这会儿蒯家的辛郎喝罢了水,也说:“柳嫂,恁家送水还温着哩?”

    “想是日头大,晒的。”柳氏这谎话扯得,脸不绯红心不跳,倒叫柳奕都暗暗咋舌。

    “天热,恁满干活累,汗热了越不好喝那冰凉的生水,当心肚子痛。”柳氏又补充着略作一番解释。

    管它是不是了,总不可能说水不烧开有细菌之类。

    她们今天烧水烧得多,也没法等着凉透才送来,夏天本就气温高,是以还有些余温。

    给柳大留下一只水筒,柳家母女收拾好东西才要走,椿家姑嫂二人也来了。

    那椿氏拎着个水罐,还背了个不算小的孩子,椿家芽姊儿则提着装碗的荆条篮子。

    椿升应是前几年成的家,婚事办得清清静静的,那媳妇生孩子也生得清清静静的。

    如今这个叫个溜儿的孩子,总不止三岁了,出门还赖在他阿娘背上。

    柳氏笑跟她们打招呼,柳奕也跟着叫人:“椿阿婶,椿姑姑。”

    把个小姑娘叫阿姨,柳奕也没办法,明明年龄差不多大,就是差着辈。

    “柳阿嫂,大姊儿也来了。”只有芽姊儿浅浅笑着回礼,椿氏面上还没啥反应。

    柳氏向听闻得椿升媳妇性格颇怯弱,不太出门与村妇交游,自然没往心里去。

    柳奕却见芽姊儿拉了拉她嫂子的衣袖,转对椿氏正经介绍:“这是柳家的阿嫂,这是柳家大姊儿。”

    椿氏看着芽姊儿说完,才含蓄笑着朝柳氏略一点头,小声道:“阿嫂也来送水罢,这便回去了。”

    那声音就像在嘴唇间转着圈,不仔细听不会觉得她说过话。

    柳奕也不好总盯着人家看,只觉椿芽儿说话的声音微微提高了一点。

    柳氏客套几句,便和姑嫂二人告辞,领着柳奕往回走。

    顺田埂走出老远了,柳奕才对她阿娘说:“椿婶恐怕听力有点不太好?”

    “倒是没听说过。”柳氏也没在意,只顺口一提,“这家姑娘生得水灵,往后还是个美人坯子。”

    这一点,柳奕也同意。

    而且椿芽儿不束丫角,比着十几岁少女的样子把长发中分,剩下一总扎起垂在脑后。

    这种发型跟后世马尾辫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发束的位置扎得比较低。

    等过了十五及笄的年龄,少女们就可头在头顶偏后位置堆一点绾辫或小髻,插一把荆钗、木梳之类作点缀。

    芽姊儿梳这发型,益发显得那张白白的瓜子小脸秀美婉约。

    柳奕注意力倒不在她眉眼上,光看人家那一头秀发的发质和发量,她就羡慕得很。

    难怪椿家兄弟看得紧,像村里人奚落的说法,一个姑娘宝贝得跟什么似的,看以后谁敢求娶。

    柳奕倒觉着,如果自己是儿郎,有个这等出挑的阿姊阿妹,恐怕也会发愁吧。

    母女二人把东西送回家,柳奕查看一番,她的萝卜种子又多了十数颗。

    螺壳吐种子断断续续的时有时无,她还没摸准这其中的关窍,只好再慢慢研究。

    螺壳如今还是按柳氏的意思收放在大木箱中,实际看大小倒是装进她家盛粮食的那只小陶瓮最合适,不过现在需要它吐种籽,就单独放在了陶盆里接着。

    柳奕把种籽都收集起来,装进小碗,放入挂在房梁下的篮子里。

    收拾罢了,柳奕便跟着阿娘去地里除草。

    麻地除过还有粟子地,豆子地除罢还有黍子地,回转头来又是芝麻地。

    野草长得快的季节里,农人们须得如此循环往复地劳作,决计没个休息时候。

    因为间隔不上几天,之前没见的小草芽就又冒出来。

    许是经过了自然和人为的双重选择,很多野草的生长周期都能用迅猛来形容,遇上日头足够,刷刷地长叶开花,种子几天便成熟了。

    农人若想偷着懒稍微一不管,杂草就会长得比庄稼还快。

    在麻地中除草还得小心仔细,不能深挖伤了作物根茎。

    母女二人除草的速度不快,主要是因为柳奕的战斗力约等于没有。

    她觉着自己迫切需要一把类似小手铲的工具,今天晚上一定要记得进空间里去找找。

    做着事的间隙,眼看着到了地头,柳奕注意到了她家这半片麻地周围的那些老桑树。

    “阿娘,你说咱们今年缴完这税,得需栽种多少桑树养多少蚕?”

    “一亩地尽种桑树,可以养蚕一纸。”柳氏开始回忆,“纸称‘卵纸’,以麻成纸,供种茧出蛾产卵。”

    “现成有卖的卵纸有浴过种的,青莜里的苏家便会制种。”

    “一纸儿蚕养好能出四十斤茧。”柳氏继续道,“便有些折耗,纺三斤绵织三匹绢倒是尽够了。”

    “一亩地听起来好像不多啊。”柳奕对比的是目前的寻常庄稼动辄便是多少亩起步。

    “桑树哪里是说种一年成一年的,这桑树也分种桑和栽桑。”柳氏笑到。

    “种,需用桑葚下种。栽,就是压老树枝条成新树移栽。”

    “咱家往岁没种过,这么一点老掉牙的桑树还是你爷爷那时候种下的。没有多少不说,便是咱们今年现种下树来,头二年的小树苗都不赶趟了。用叶子得三年以上才行,不然那树长不成。”

    柳氏道:“况且今年春时也没养成蚕,如今夏天暑热,又是忌讳的时候。”

    “所以一亩地是理想的说法,就便叶子赶趟,养蚕也看天时地利人和,从出蚕到收茧,又还有不少的功夫。”

    “那秋天又能不能养蚕呢?”柳奕对蚕桑之事完全孤陋寡闻,从来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

    “理论上是可以,但这里跟咱们那里不一样,现在还不时兴,大多都只养春蚕一季而已。”柳氏摇头,“这养蚕的事情,还是你妈我顶小的时候,听闻过家里老太太们说过一嘴。”

    “咱们那里的经验,放在人家这边,实不实用,那恐怕就是两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