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汉
繁体版

第九十七章 出轘辕关

    数日后,崔博怀揣着几封介绍信,还有刘备的征辟书…踏上了征途。

    士卒是八百,并着同等数量的民夫,拉着车,载着粮草——话说这次的车马,还是多亏得刘京东的“遗产”。

    在上次往冀州出行前,刘京东便已许诺崔博,事情了结之后,无论结果怎样,他的那些车船匠人,全归崔博,当然那也得回来不是~

    好在是成了,刘京东也未食言,待回了雒阳简单了妻儿之后,就着手和崔博交接,现如今崔博是有车千乘,船大几百只。

    嗯…崔博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充公了…公了…了…

    在队伍的最前头,还打着一面旗,红底云纹上书一个大字“崔”。

    骑的是装好了鞍镫的骏马,腰上挂着大宝剑,身上披的是加了点铁片儿皮甲——虽说此次公干不是去见仗,但在这个世道,小心点做好自保的准备总是好的。

    何况中途还要经过轘辕关,那可是董卓残部哇!

    说来也有点儿蹊跷,自牛辅告破,都过了半年左右了,在没有粮食补给的情况下…轘辕关还坚挺着!

    据探那轘辕关守卒也有二千左右,一个月也得吃个数千石粮食吧,这半年也得吃个几万石吧,端的是神奇,引人深思。

    王允是道那轘辕关守将业已归心,但是…就没见雒阳往哪儿调粮食过去。

    丫的这群人吃什么呢?这是一个问题,总不能喝西北风去吧!不对,绝对不对!

    “义公…”崔博头一转对着身旁的韩当说道,“遣一队骑士往那轘辕关,就言…奉天子之命借道一行!”

    王允说这群人归服了,没有经过刘备,所以崔博直接打上了天子的名头,若是彼等真如王允所以,那必然是能奏功的。

    “唯!”韩当应了一声,打马去寻几个骑士往东南去了。

    经由数载,韩当对崔博的态度还是那般——如臣事主。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韩当隶属于刘备麾下,但是崔博是他的故主,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韩当就一直保持着这个态度。好在刘备不在乎这些小节~

    轘辕关的守将乃是田景,真可谓是名不见经传,一听这名儿——不光朝中大臣无人知晓,就连那董卓旧部譬如张济等也对其知之甚少。

    也许是个路人甲吧…

    崔博在心里说道。

    不过能被委以重任,那想必是有些过人之处的,无非是能力强或许会舔,但是能力强的几乎都能见于经传,崔博寻思着这个田景可能是属于会舔的那一号~

    不过,彼等现在占据关隘,人数又略多于崔博,所以…还是要小心行事!

    ……

    约莫着一个多时辰后,那一队骑士回来了,韩当打马上前问了个清楚,而后汇报给了崔博。

    “那轘辕关守将云,待王师经过,自会放行的。”

    崔博点了点头,便加快了行程…

    雒阳据轘辕也颇远,这是行程的第四天了,眼看着快到了,崔博就想着趁着今儿还没到中午,给这道关过了~

    至于这群人的经费、粮食什么的,崔博暂时是没工夫再去想了,因为他越想越不对劲儿。无论这群人是听令于王允还是和袁绍那般的存在,都是是敌非友的。

    崔博不可能冒着风险在关里待上一晚上,快速通过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时辰后,临着了轘辕关脚,崔博也终于得窥了这雒阳八关之一的轘辕关全貌——就很简单,两山之间横出了一道关隘,若论险峻,不输于函谷!

    至于为什么不出名嘛,也许是地理位置没有函谷关那般重要吧~

    他遣骑士往轘辕关去的时候,本就只有两个时辰左右的行程了,现在又过了一个时辰,正如他所算的,刚好到了关下。

    关门是大开的,透过关内,能直直地看到关东南头的大门亦是开着的,那还挺好,想必…那田景也没有想留他们的意思。

    这不正好,崔博又遣了人往那关下知会了一声,其意无非就是“我来了,我要从此地过,不交买路财”云云~

    嗯…事实它就是这般的简单,前番如临大敌,到关下至轻松出关,崔博才能松了口气…

    过了这轘辕关,便是豫州颍川郡的阳城县,崔博对这个地名是没有一点儿印象。

    这且先不管,今儿就找个地方歇息着,明儿直奔那县府。

    虽说才经了一道关,但是场面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出来那几里还看不出啥来,想必是今岁初,黄琬驻扎与田景对峙所致的农田荒废,但越往阳城深处走,崔博就觉得这豫州…颇富!

    尤其现在还是秋天,那地里净是金黄的一片,田垄间还有劳作的农人,崔博是想得一空地来休憩都不成哇!

    “传令下去!”崔博忽然想到后世影视剧的某桥段,“三军凡践踏稼樯者、惊扰农人者…笞三十!”

    当然这还不够,人守田中作物的农人,见了这群大头兵,还是害怕地逃窜了起来。

    黄巾之乱给他们造成了太大的阴影…黄巾军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正规军在他们眼里亦是一样的!

    毕竟不是后世有着铁一般纪律的解放军,这会儿哪有什么“人民的子弟兵”这么一说?军民鱼水情在这个时代更是想都别想,平民百姓见了士卒…只会害怕!

    这就和军队有关了,难怪乎在后世看来——不劫掠便是军纪强悍,不屠城便是君主仁义。士卒在经历长期的军旅生活和战场上的生死之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变化,释放他们心中压抑、激励他们的士气,最好的办法…便是放他们去劫掠,去…

    崔博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绝的,所以他才下了那个命令~

    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改变那些人的做法,原本在田垄上劳作的农人…只片刻,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崔博:……

    好吧!看来这群众工作还是要做的嘛!不然这老百姓一见这中央的军队就害怕,这还怎么整?

    是日傍晚,崔博终于找了个宽敞、傍水的地儿结了营,现在他只待着明儿去“打劫”那些子地主豪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