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伪赘婿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杨广其人

    “陛下这个人吧,可以说是相当的矛盾,优点很突出,缺点嘛……也一样很突出。”

    阴世师听到这话,瞬间眼前一亮。“这个年轻人看来肚子里是真的有货。”

    “他这继位短短十几年间,干出的大事儿,可谓是前无古人……至于后有没有来者,我倒是不敢去揣测。”

    夏武阳继续解释道,“自从陛下上位以来,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建设一个强大富强的帝国而实施的,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它应该做的意义。”

    “不是吧,那陛下动用百万之众修运河、建东都还三征高句丽,搞得民怨沸腾、战乱纷飞,有个屁的意义。”阴月娥不满的说道。

    就在阴世师不满的瞪了女儿一眼的时候,夏武阳摇了摇头,开口了问道,“老大人觉得,如果在周边环境安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影响一个国家统治半径的极限是什么?”

    阴世师想了想,“军队的实力和财富。”

    夏武阳不置可否,“是交通……”

    “交通?”阴世师似乎没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额……就是道路的意思。想要有效的统治一个国家,政令可以及时的到达全国各地,出现了欺上瞒下的官员,朝廷可以及时的发现处理,有人谋反,军队可以及时的出现在叛军的面前,遇到了天灾,各地的粮食可以随时调拨支援等等,这些的效率越高,国家的统治面积就可以越大。”

    阴世师点了点头,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陛下继位以来修建的那些驿道、栈道、马道、运河星罗密布,几乎把整个大隋勾连到了一起,大大提高了朝廷与各地的联系,而东都洛阳也恰恰处在我大隋的中心地带……便于加强各地的联系,物资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进东都,东都取代西京已是势在必行。”夏武阳缓缓解释道。

    阴世师拿出地图细细的研究了一番,发现洛阳城果真地处大隋的中心地带,各个方向的疆界与东都的距离果真是相差不多。至于大运河……水路对粮草和军队的运力自然比陆路要大的多。

    “所以我说陛下是相当具有战略眼光的。”夏武阳说话间带着一丝的钦佩。

    阴世师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夏武阳,暗暗想道,“是你的战略眼光厉害才对吧。”他可是知道杨广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对付那对皇位极具威胁的关陇世家,当然也有打算自己享受的意思。

    “这个年轻人,了不得啊,他居然能看到这么多。”说实话,他和杨广可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们有生之年只是为了消除关陇集团对皇位的威胁。

    自从西魏以来,多少次的改朝换代,几乎都受着关陇集团各家的操控,虽然杨家也是关陇出身,大隋皇朝的既得利益者,然而他们已经是这江山的主人,怎么可能允许再有这样的庞然大物出现……

    “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关陇各家干嘛还要跟陛下对着干呢?国家好了,各家岂不是利益更大吗?”阴月娥不解的问道。

    夏武阳摇了摇头,“那是在陛下登基之前的事情了……”

    阴世师看着女儿呆萌的样子,微微摇了摇头解释道,“陛下继位之后,便改革了勋位制度,一方面取消了关陇诸族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另一方面又剥夺了他们的世袭制度,关陇各家,会渐渐的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利,现在陛下迁都东都更是为了拜托关陇集团的控制,所以关陇集团内的很多人都在说陛下是大家的叛徒。”

    本来杨家便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只是关陇各家选出来代表大家管理这个国家的,现在杨家却要剥夺其他各家的权利,诸族自然不愿意失去手中的既得利益。

    “难道三征高句丽也是有目的的?为了区区边陲小国,损失我大隋百万儿郎,还是死不悔改,三次出征……”阴月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的不屑。

    夏武阳和阴世师听了这话,沉默不语,心情都颇为沉重。

    “唉。”夏武阳叹了口气,“高句丽本就是我大隋的附庸,奈何却夺了我大隋的辽东。如果不拿下高句丽,给那些边境小国看看,怕是会引起各国的骚动,导致边疆不稳的。”

    “我大隋将士本就是精锐之师,而陛下更是以军功起家,要拿下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按说不至于如此不堪的,我想陛下怕是有什么小心思在里面吧?”夏武阳的话语中似乎有什么其他的含义。

    阴世师苦笑道,“不错,陛下也是想趁着这几次的大败,消耗掉关陇各家的那些嫡系部队而已。我也劝过他,奈何陛下向来自负,决定的事情便再没有更改的余地,在他的心里,高句丽毕竟是藓吡,关陇才是他的大敌……”

    “虽是关陇的军队,却也是我大隋最精锐的热血儿郎,倒在外敌的脚下……陛下太心急了,应该缓缓图之才对,将这些精锐收归朝廷不好吗?”夏武阳对杨广的做法很是不满。

    “……陛下不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就算费尽心思收归己有,怕是也不敢去信任这些人。”阴世师苦笑,“加上他也需要用失败来引出国内那些图谋不轨的人,给他们造反的机会,才能对他们一网打尽。”

    夏武阳有些无语,总体说来,杨广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掌控那些形形色色心怀各一的朝臣们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小兄弟觉得这大隋的江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阴世师似乎对这大隋江山依然抱着一丝的希望。

    “正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贪功好(四声)大,这些工程虽对大隋好处巨大,却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人力成本损耗太大,还不给百姓工钱,致使百姓民不聊生、烽烟四起,给了世家大族中的野心家们机会,而数百年来等级制度已深入人心,那些农民义军,自然会纷纷投来这些大家族,给了他们壮大的机会。”杨广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最大的错误便是不顾百姓死活,正所谓国富民弱,自然会被那些不满的人们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