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繁体版

第一百零五章 不是五军都督府

    “骑、步、枪、卫、海;

    白、青、红、黄、蓝。

    再加一黑堂?”

    吴潇话音刚落,吴巴、许重武和武托均不说话,只有吴图嘴里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念叨着。

    “没错!”

    环顾餐桌上的众人,吴潇郑重的点头说道:

    “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咱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即使以近身搏杀为主流的大刀长矛与弓箭的战争,

    正在向着以远距离射杀的长短枪械与火炮的战争!”

    一想到安排存放在内城仓库的那批军械,想起这些军械运用在战场上的样子,吴潇不由得兴奋起来,把餐桌上的一些杯盘推开,用手指沾着清水在餐桌上画着说道:

    “抛弃掉过去的那种老旧的军事思维吧。

    让我们尝试一下新的作战方法。”

    指着简单绘制的几个图形,吴潇一一说道:

    “在正面战场上,

    让我们的具备远距离射杀能力的火绳枪部队,

    居在整个队列的最前端。

    当敌人进入到200米到100米的有效射杀距离时,

    让我们的枪军在战场上掀起一道杀人的烟雾把。

    其次,当那些敌人承受着伤亡快到接近枪军时,

    让火绳枪兵们一边射击着后退,

    一边让处在枪军阵后的步军们上前。

    刀盾兵们截杀那些试图近战的敌军,

    火绳枪兵们继续在流出的缝隙中射击。”

    说到此时,仿佛身临其境的吴潇狠狠的拍了下桌子说道:

    “这时候,就由卫军的火炮集群对阵前500米外进行覆盖射击!

    把这些冲进面前的敌人与后续的敌军分割开来,

    这时候,就是利用这道时间差,吃掉突前的敌军。

    骑军则负责在两翼或外围游荡,

    等待时机去直冲敌方中军大帐,

    并在战事分明后,去斩杀并收降那些溃退的散兵游勇。

    卫军处火炮外的其余士兵,则随时对各处兵线进行补充,

    让战力有保障的卫军来充当总预备队。”

    当吴图对担当刀尖,着红衣红甲的枪兵战斗力提出质疑,并拿目前各国装备的火绳枪进行举例时,吴潇笑着说道:

    “我的叔父,首先我得感谢你提出的这个疑问,

    其次,我得告诉叔父,那天的场景你并没有看到,

    伟大的华夏神赐给我的那些枪械和火炮,

    是不同于目前各国使用的枪械和火炮的,

    而是能够在性能上碾压他们的更先进、威力更强大的枪械!

    这些枪械的弹丸,可以在50到100米的距离内,轻松击碎那些骑士们身穿的铠甲。

    只需要不断的‘砰、砰、砰’,我们就能在一场场人数差距不大的战事中取得每一场胜利。

    当那些敌人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努力,

    他们手中的武器无法伤害到我们,

    而我们的弹丸却击毙了他们每一个勇士,

    这时候,只会是不断地向我们投降或者扭头逃窜把了。

    而我们,只需要不断驱赶着他们,就能让领地面积不停地扩大。”

    随着吴潇的讲解,在场的众人并没有人陷入到吴潇所描绘的那种美好前途中,因为他们了解华夏族的现状,也明白吴潇一定会有后续,否则的话,吴潇早就带领他们推翻沙曼哈拉自立为王了。

    不得不说,身居高位的人们,自会有自己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吴潇激昂的说完后话锋一转说道:

    “当然,那些只是最理想的画面,具体的作战模式还是需要继续依靠实际作战接过来进行检验的。

    一位华夏的圣人曾经说过,只有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另外还有一点在于,咱们华夏族虽然拥有华夏神赐予的数量庞大的枪械和火炮,

    但是我们目前没有充足的忠诚战士们,去使用这些枪械并操作这些火炮,

    我们需要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忠诚勇士们来操作这些神邸赐予的武器。”

    仔细的看着面前的众人,吴潇继续说道:

    “按照刚才我说到的这五军一卫的军制,

    我准备对现有的军队管理和行政管理进行改革。”

    听到吴潇所说,许重武不由的想起什么说道:

    “殿下,你是打算按照明廷的模式建立五军都督府吗?”

    听到许重武提起的五军都督府,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个明代的军队最高管理部门。

    说起来,武军都督府是沿用的伪元在至正二十一年成立的大都督府,朱元璋称帝后,更名为统军大元帅府,后又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

    十三年后,朱元璋深感军事管理上的弊端,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自此之后成为定制直到明朝灭亡。

    明廷的大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在明朝历史上,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武军都督府称得上组织架构完备,但是后续的子孙后代所难以逃避的文武之争,生生的由建国初期的文武同列慢慢面成了文尊武卑,在这一过程中,本来能够掌管天下兵马大权,主导国家军事建设的实权机构,逐渐被文臣们变得虚有其名。

    那些最初任职的功勋宿将,慢慢变成了不知武事、尸位素餐的掌府官员;从由都督府为主兵部为辅的管理体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再到文臣掌管的兵部凌驾于五府之上成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

    一帮不知枪械如何使用,舞不得刀剑,骑不得烈马的书卷气的读书人,来指挥那些身经百战、敢杀敢拼的前线将士,用过推诿,有功必争,靠着手中那可化腐石为金玉的春秋笔法,让前线的那些他们口中的粗野武夫们即流血又流泪。

    历史早已证明,有着无数誓死抵抗义士的明朝,并非亡于这些文人口中的粗野武夫,而恰恰是亡于这些只有嘴上风骨的东林等嘴炮文人之手!

    当文人中没有了武夫的赳赳之气,自然只会把华夏带入深渊。

    想起前世历史已经证明过得这一切,吴潇摇摇头说道:

    “不,五军都督府这种不是我所要的。

    我要说的一种相似却又不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