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 诸葛丞相值得托付

    益州的运输条件非常差,李白的《蜀道难》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运输条件下,大规模的物资运送,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汉中之战时,刘备在阳平关前和夏侯渊对峙了一年,丞相大人不容易,快被逼疯了,知道吗?

    后来刘备移师定军山前,给诸葛丞相写信,说要增兵、增粮。蜀中为了满足要求,甚至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不要觉得诸葛丞相没怎么诉苦,就觉得人家没干什么事。丞相大人是默默地扛下了所有,满足了老板的一切要求。

    诸葛丞相就像刘备集团的父母,总是无怨无悔地站在背后兜底、助力、付出。

    诸葛亮前16年,为刘备做的事情大致有几点。为刘备明确了战略纲领,让刘备摆脱了打工人,走上了自主发展之路。

    荆州时期小试牛刀、循序渐进,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底子。益州时期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益州进化为资源输出地。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空谈误国,不能理解诸葛亮的价值的,他们看历史,只会看热闹。

    搞清楚了“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等名场面,不是出自诸葛丞相之手,便大肆叫嚣,被吹捧起来的,被神化的,不如法正……

    种云提醒部曲,看问题一定要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兼带一定的全面性。公司的发展,最重要的并不一定是销售部部长。

    家庭的稳定,最重要的也不是主外的人……

    请记住,真正的重要和价值,往往不需要抛头露面来体现。

    丞相确实前期很少上战场,就因此不重要了吗?刘备没有诸葛亮之前,到处去抱大腿,然后被人利用完了,就各种嫌弃、打压,然后去找新的大腿。

    有了诸葛亮,打死也不给人当小弟了,走投无路了,跟东吴谈判,还是身份对等的老板,是谈合作,不是谈聘请。

    然后,慢慢站稳脚跟,拿下益州。真正完成了包工头到大老板的蜕变。

    在现实生活之中,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遇到贵人,知道啥叫真正的贵人吗?诸葛丞相就是,他能帮你捅破认知上那层窗户纸,胜过千军万马。

    很多企业花重金聘请一帮高级规划师、策划师,去搞战略研究,真以为他们是钱烧得慌?高阶追求很多人看不懂而已。

    真正读懂诸葛丞相的价值,其实跟理解新中国的好总理,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说不能去谈,那些奇奇怪怪的人和事,而是告诫部曲,一旦遇到还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千万不要用“怪力乱神”的方式去瞎评论。

    前期的诸葛丞相很少上战场,就说对刘备集团根本没起到作用。诸葛亮亲自北伐,每次都功败垂成,他们又说诸葛丞相不懂打仗。

    更有一些人,因为诸葛丞相前期抛头露面较少,腹黑地认为,根本不得重用,因为刘备看出没啥价值。

    诸葛丞相不得器重和信任,刘备会在临终前对其举国相托?还让三个儿子行父礼,以衬托诸葛丞相的绝对地位和权威?

    在看待一些成功人士时,千万要注意,只关注他们的成功,其实毫无意义,只有读懂了他为什么能成功才有价值。

    刘备流落江湖几十年,艰苦创业却处处受打击,他真的不会去反思?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和需求在哪里?

    他早已知道人才难得,历史上的刘备,随时随地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态度,为啥?人家不是装的,人才就是他的救命符。

    那又怎么样呢?颍川、南阳、汝南这当时的三大人才库,已经被曹操垄断了,江浙一带的读书人,又被控制在孙权手里了。

    荆州的士族也和刘表联姻了,益州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他到那里去找人才呢?

    他只能是到处打招聘广告,然后坐等运气,看能不能捞到几条“漏网之鱼”?

    很多人不懂,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那种兴奋的心情。讲白了,就差没把诸葛丞相当菩萨供起来了。

    有疑问的人,可以看看刘备对诸葛丞相的培养轨迹。入职就在核心岗位,危机时刻就委以重任,站稳脚跟就独当一面,开辟市场坐镇一方,稳住局面就总揽全局……

    这样的培养计划,居然有人说刘备不器重诸葛丞相,这不是在搞笑吗?

    诸葛丞相能得到这么高的待遇,因为人家值呀!一出手就帮你把框架搭好,然后利用资源帮你预设后路。

    没有生存空间的时候,能帮你搞定战略盟友,有了稳定业务之后,能帮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慢慢步入正轨之后,帮你稳步运营和发展……

    总而言之,有了诸葛丞相之后,你刘备只管出去干架就是了,其他啥难办的事情不用管了,保证不让失望。

    现在一个男人在外面非常得体,从来不丢面子,经常会感叹他一定找了一个好老婆,诸葛丞相对刘备来说,不也是类似的道理吗?

    假设一下,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丞相,他的下半生会怎么样?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备之前的一贯选择,他会不会去投靠孙权?

    而刘备积攒点力量,就要出来得瑟的小农意识,他和孙权是不是最后又会闹翻?

    就算过了,刘备那一贯不会持家的属性,他打得起后面那一连串的大仗吗?估计带5万人出川,公费旅游都不一定搞得定,更别谈旷日持久的汉中之战了。

    对历史也好,对生活也罢,认知不要过于肤浅,打仗不是一人发一把刀,然后就带着大家往前冲,这么简单。

    搞公司也不是一人给个工具箱,然后就带着兄弟们拼命干这么简单,你的人员管理、资金运转、团队建设、市场开拓、产品渠道、品牌建设、战略规划……

    刘备这些年使劲造,招兵买马光开空头支票谁跟你干?有了人,要不要培训?要不要给他们买装备?

    要不要给他们发工资?你的兵工厂呢?被服厂呢?你的后勤部呢?打仗了,有牺牲了,抚恤金呢?家属安置费呢?受伤战士的医疗费呢?

    打赢了,你的奖金怎么落实到位呢?你的团队扩建呢?别光想着从老百姓身上去薅羊毛,薅急眼了,人家是会造反的。

    汉中之战时,曹操那边老有人造反,除了政治原因,就是民生原因,你特么来抓壮丁、抢口粮,不反你反谁呢?

    诸葛丞相当家前后20多年,基本上没出过什么乱子,这就是牛逼之处。

    有些船只,吨位小,不管是满载还是空载,跑起来贼有劲,为啥呢?人家的马达好呀!马达能够超功率稳定输出呀!诸葛丞相就是蜀汉集团那个马达。

    种云说,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啥是气概?啥是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要明白,精气神是怎么来的。

    有些是环境赋予的,有些是自己塑造的。你有远大抱负,但是没有一些得力助手支持你,你哪来的底气?

    你在外面耀武扬威,回到家里便是一地鸡毛,你又怎么能够神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要有尊重基础的意识。每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成绩,并不见得都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是因为背后有托举的双手,背后的父母和家庭,刘备背后的诸葛丞相。

    刻意毁谤诸葛丞相的人,其实也没必要去与之争辩和解释,一定要注意远离这种人。

    这种人表现出来的是认知局限,本质诱因是他们骨子里,缺乏最基本的感恩意识,他们的社会行为特征,只会盯着光鲜亮丽的成绩,而看不到成绩背后的付出。

    通俗点讲就是有奶便是娘,背后那没奶的或者已经喂过了的亲娘,他们真不一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