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曹丕登基称帝

    种云有了时间,沟通大人得加钱系统,开始抽奖。指针转动,黄金宝箱出现。种云已经得了得了猛将兄,还有武功秘籍。而作为中郎将,金钱不愁,经过这段时间,遍交好友,好友值已经恢复如初。

    种云默念文臣,大人得加钱系统给予回应,内政高手赵高!

    赵高嬴姓,赵氏,赵国宗族远支。秦朝时期宦官、权臣。

    赵高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因母在秦国服刑,其兄弟数人皆生隐宫。后在宫内担任杂役,因其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后兼行符玺事。

    秦始皇死后,赵高与胡亥、李斯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诈诏赐始皇长子扶苏与蒙恬死。

    胡亥为二世帝后,赵高任郎中令,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又劝二世深居禁中,不见大臣。

    赵高自此专擅朝政,诬陷左丞相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咸阳市,后被拜为中丞相,赵高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便捏造罪名加以迫害。

    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率起义军攻下武关,赵高恐诛罚及身,遂与其婿阎乐逼令秦二世自杀,企图篡位自立。

    但因左右百官不从,于是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赵高江郎才尽,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这次来的极快,种云测试了一番,发现这个赵高忠诚度极高,就让他作为军师,主持种家大院的对外事务,大事必须写信,有种云做主。

    华歆等一班文武入见献帝,歆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特来奏请。”

    帝闻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华歆引李伏、许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信,可问此二人。”

    李伏奏曰:“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

    许芝又奏曰:“臣等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星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

    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也;‘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愿陛下察之。”

    帝曰:“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业乎?”

    王朗奏曰:“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馀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

    帝大哭,入后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帝忧惧不敢出。曹后曰:“百官请陛下设朝,陛下何故推阻?”

    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

    曹后大怒曰:“吾兄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耶?”

    言未已,只见曹洪、曹休带剑而入,请帝出殿。

    曹后大骂曰:“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

    言罢,痛哭入宫。左右侍者皆歔欷流涕。

    曹洪、曹休力请献帝出殿,帝被逼不过,只得更衣出前殿。

    华歆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

    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

    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

    帝曰:“谁敢弑朕耶?”

    歆厉声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

    帝大惊,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视华歆。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曰:“许与不许,早发一言。”

    帝战栗不能答。曹洪、曹休拔剑大呼曰:“符宝郎何在?”

    祖弼应声出曰:“符宝郎在此。”曹洪索要玉玺。

    祖弼叱曰:“玉玺乃天子之宝,安得擅索?”

    洪喝令武士推出斩之。祖弼大骂不绝口而死。

    帝颤栗不已,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馀人皆是魏兵。

    帝泣谓群臣曰:“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

    贾诩曰:“魏王必不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众心。”

    帝只得令陈群草禅国之诏,令华歆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

    曹丕大喜,种云命人开读诏曰,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

    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

    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曹丕听毕,便欲受诏。司马懿谏曰:“不可。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谦辞,以绝天下之谤。”

    种云发怒,“匹夫敢阻拦大王,拉出去砍了。”

    李元芳立刻向前,刚要拿下司马老贼,王朗和陈群苦劝,种云才愤愤罢手,喝令虎卫军,把司马老贼赶出去。

    王朗作表,曹丕同意,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帝览表,心甚惊疑,谓群臣曰:“魏王谦逊,如之奈何?”

    华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

    帝不得已,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魏王宫。

    曹丕稳坐泰山,种云令人开读诏。

    咨尔魏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

    今王丕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

    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袛,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曹丕欣喜,谓贾诩曰:“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

    诩曰:“此事极易。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

    丕大喜,即令张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谦辞。

    张音回奏献帝,帝问群臣曰:“魏王又让,其意若何?”

    华歆奏曰:“陛下可筑一坛,名曰受禅坛,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则陛下子子孙孙,必蒙魏恩矣。”

    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馀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馀万,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

    种云轻轻摇动白羽扇,欲上坛,陈群拉住,轻声道,不要大惊小怪,没有危险。

    坛下群臣跪听册: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

    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以锡朕命。

    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祗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读册已毕,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贾诩引大小官僚朝于殿下。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丕即传旨,大赦天下。谥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华歆奏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乞降明旨,安置刘氏于何地?”

    言讫,扶献帝跪于坛下听旨。丕降旨封帝为山阳公,即日便行。

    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而言曰:“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为山阳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许入朝。”

    献帝含泪拜谢,上马而去。

    丕谓群臣曰:“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群臣皆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