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的教书先生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特派员

    回到家里,李猛以为段湘岚已经做好饭,即使她吃完了,也会给自己剩点。

    早上出去,跑了一天,李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却看到厨房和桌子都很冷清——段湘岚根本没有做饭。

    此时段湘岚在看视频,李猛便走过去问:“晚饭吃了么?”

    段湘岚头也没抬,说:“我去食堂吃过了。”继续盯着自己的ipad。

    李猛坐在沙发上,点上了一颗烟,再没说话。

    李猛不知怎么回事,一回到家里心情就不太好,段湘岚不问自己一天忙了什么也就算了,吃没吃饭也不关心,这日子到底过着还有什么劲?

    他看着家里,客厅里比自己单身时好不了哪去,段湘岚既不会像章媚儿那样把房间里收拾的整整洁洁;也不像别的老师家里,两口子一起做饭、聊天、吃饭、旅游。

    这和单身有什么区别?自己穿脏的衣服,段湘岚从不给洗,什么时候自己想要换了,发现几天前脱的脏衣服还在原处放着,只好自己捡起扔到洗衣机里洗。

    李猛想不通,没结婚前,段湘岚每天穿得光鲜亮丽,谁能想到她的生活是这么乱七八糟。

    整天就知道看电视、追剧,要么就是淘宝,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评上的副教授。

    李猛忍耐着没有发作,又想了一会,只好悻悻地走进厨房自己做,可打开柜子,家里根本就没有菜,他又打开冰箱,得,冰箱里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

    “你就不知道买点菜?”李猛大声问道。

    “没买。要吃自己买去。”段湘岚反驳道,继续盯着她的iPad。

    李猛腾地火一下上来了,想发作,但又觉得丢人,左邻右舍都是老师,被人听到也不好。

    他只好摔门而出,喘气的声音也很粗。李猛低着头走到食堂,艹,教工食堂也关门了,只好转到学生食堂,点了个炒河粉,稍微凑合一下。吃饭的时候被几个学生认出来了,过来打招呼,李猛一笑带过。

    吃完饭以后,李猛也没有回家,直接去了办公室,刚走到楼下,蹿出了一条流浪狗,对着李猛狂叫,李猛气不打一处来,他娘的,狗也想欺负我。

    看着狗张开嘴,叫个不停,并且渐渐走向自己,李猛也大步走向狗,还能怕了你不成。狗看到李猛过来,叫的更凶,牙也露了出来,犬牙差互,毫不示弱。

    李猛急了,一脚狠狠踢了过去,直接踢在了狗的下巴上,竟把狗给踢飞了。小狗在地上打了个滚,懵了,它抖抖身子站了起来,彷佛再想,以前都是我咬别人,听到我叫,就吓跑了,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李猛看狗起来了,又大步向前要再踢,别看老子的皮鞋破,可够硬。狗看到李猛又过来,“嗷~嗷~”撒腿就跑,李猛就在后面追,一直追了100多米。

    再回到办公室,已经气喘吁吁,他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想的什么。

    李猛抓了抓头发,想着出去走两步再回来,不然真没有心情工作。果然,操场转了一圈回来心情好多了。

    第二天晚上,李猛喊上一些平时一起喝酒的老师,出来吃饭。

    饭后,李猛问徐四宝,“宝哥,那个昨天出去,如果没有经费,怎么报,难不成自己出钱么?两辆车,就是油钱也得给人家300。”

    “省里有个三区人才项目,科技特派员听说过么?我是农业科技特派员,每年有2万经费可以使用。”徐四宝说道。

    “这个倒是听说过,是不是做起来特别麻烦,经常要给农民、企业技术指导?”

    “这当然是必须的,材料也要做好。”

    李猛觉得跟着徐四宝吃喝可以,人家有钱,但自己却没有挣钱的机会,应该也弄个特派员,“哦,原来是这样,那好申请么?”

    “你要是想申请,可以找赵院长,他是咱们市的负责人。”

    听到这,李猛心里有了底,“来,宝哥,我敬你。”李猛又把酒倒满,敬徐四宝,徐四宝也干了。

    看来,还真得好好琢磨一下,自己也弄个科技特派员当当,出去玩不说,还有钱拿,跟着出去玩的老师也能沾光,自然群众基础也会好。

    李猛又在网上查了资料,原来,除了科技特派员,政府还有扶贫特派员等项目。大学老师不坐班,上完课后,各忙各的,没有事情可以不去学校。

    真是不交流,什么都不知道。闭门造车,也给自己封锁了信息,知道的政策也少。

    像自己以前,学校发的文件看都不看,总以为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看来,以后还得走点心,留意一下。

    但科技特派员,按文件要求,好像任务也不是特别难,只要找到定点单位,定期交材料,应付检查即可。反正有材料,谁也看不出问题来。即使有问题,全省几万个特派员,也查不到自己头上来。

    另一方面,作为特派员,就有经费到下面跑,既可开展调研、取实验材料,弄好了真有机会出成果,把项目做大,挣到钱。

    既然徐四宝说找院长可以弄,可怎么找院长说呢,总不能一点想法都没有就找人家说吧。

    李猛想起了四川有个博士养爬沙虫的例子,那个博士是博士毕业到四川工作,开始抛弃蝗虫,做爬沙虫,说起来和自己的情况有点相似,最终由于做的好,还上了中央台,年龄和自己差不多,40不到,挣了还多钱。

    并且南方还有养斗米虫的例子,斗米虫是天牛的幼虫,一条虫子就能卖30块钱。虫子的产卵量高,一个虫子能产30颗卵左右,多的能产7、80颗,虫子生长速度快,养大了卖,简直爆赚。

    但鲁州不适合养爬沙虫,爬沙虫是齿蛉的稚虫,生活再水里,鲁州的气候条件也不适宜,假若在南方城市还好。鲁州也没有吃斗米虫的民俗,市场也不一定好。

    但北方吃知了猴的比较多,100只知了猴要100多块,也是爆赚。但河南已经有人大规模饲养,并且价格也越来越低。鲁州也有很多生产的。

    前面也出去开过了两次农业产业化大会,李猛记得报告中有个专家讲,黑水虻有前景,那不如就在黑水虻上面做功课。

    说干就干,李猛查了两天材料,实施方案也写了整整6、7页A4纸,后面又花了几天功夫反复修改,终于觉得可以拿出手了。

    求人家办事,空手去找领导肯定不好,上次去院长办公室看他喜欢喝红茶,不如给他买点好一点的红茶,金骏眉不错。

    又想到平时赵院长吸烟,不如再给他带一条中华烟,带别的烟可能赵院长不知道价格,但中华烟大家都知道是好烟,就像茅台酒,大家都知道2000多一瓶。

    但自己没钱,看来还得问段湘岚要。自己结婚以后,钱就直接交给了段湘岚,自己每月也就留500块零花钱,除了够吸烟,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晚上,李猛和段湘岚亲热后,两人都没穿衣服,李猛从后面抱着她,看段湘岚心情不错,李猛开口说,“亲爱的,我想给我们院长送点礼,让他帮我弄个特派员。”

    “那就送呗。”段湘岚很满意地说。

    “可是我手头没钱,你得给我转点。”

    “要多少钱?”段湘岚问道。

    “2000吧。”

    “你自己的钱呢?”

    “我的钱不都交给你了么?每月500块零花钱,还不够吸烟的呢!”

    “你看你要是戒烟,一个月不就省下500,一年就是6000块。”

    “你到底给不给。”李猛有点急了。

    “不给。”

    李猛什么心情都没了,再没话说,直接转过身,自己睡,段湘岚也不理睬他。

    第二天,李猛又好说歹说,段湘岚给李猛支付宝转了2000块钱,又说道:“可别打了水漂啊。”

    李猛上午上完课,就去买茶叶和烟。大中华一条1000,再买点茶叶。茶叶这东西李猛是知道的,要说有好的、差的,不假。

    但茶叶价格水分大,全国没有统一定价。即使产地一样,这一家的作坊发酵的红茶和那一家的也有区别,味道不一样。

    定价也很奇怪,同一家店里,300一斤,500一斤,1000一斤,3000一斤,感觉很随意,真要都泡好,让你比着喝,还真是越贵的茶越好。但直接给你拿1000,和3000的,却感觉差别不是很大。

    除非懂茶的人,能喝出茶的价格。一般人,直接给他送一罐茶叶,他真喝不出来多少价位的。

    但送礼,包装一定要高档,包装高档,就显得茶叶贵。有的茶叶,包装盒,包装罐很奢华,但里面的茶叶就那么一点点,更会让人感觉这个茶价格贵。

    所以,李猛买了半斤1000的茶叶,分两盒装,让老板用最高档的礼盒。

    对自己置办的礼物满意以后,李猛就找了个很普通的袋子装了起来,怕被别人看到。好不容易等赵海清办公室里没有人的时候,李猛才匆忙敲门进去。

    赵海清正在电脑前忙着,他抬头看了一眼李猛。

    “院长,我上次出差,给你带了点茶叶,您尝尝。”

    “你自己留着喝就是的,我这有茶。”赵海清很高兴。

    李猛朝沙发上坐了下来,顺手将茶叶放在了沙发边。

    “有个事情,想和院长汇报一下,不知道您这会有没有空。”李猛看着赵海清。

    “你说。”

    赵院长从电脑前走了过来,也坐在会客的沙发上。

    李猛就给赵海清介绍了自己想做黑水虻的想法,说着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递给了赵海清。

    赵海清接过,看了起来。思索了片刻,赵海清说:“想法是不错的,你这个方案也很详细。正好今年省里给学院又增加了3个名额。但申请黑水虻不行,最好做害虫防治。”

    李猛赶忙答应,“害虫防治可以,我的专业就是害虫防治。”拿到了钱,做什么还不是我说了算。

    李猛又闲扯了两句,看差不多了,就说:“谢谢院长,要不我就先回去了,您先忙着。”说着,就起身,刚走到门口要出去,就听到赵海清说:“那个小李,你先等一下。”

    李猛只好回来,又坐下。

    “有个事情还得找你,看你能不能给帮个忙,隔壁学校有个朋友的女儿要评职称,需要文章,看能不能给发表一篇,今年见刊。”赵海清淡淡地说道,也不看李猛。

    见刊就是要发表出来,现在投论文稿件,从投稿、审稿,到编辑部同意发表,快的话也得三个月,同意发表后杂志社还要再排稿,因为每期杂志文章数是定的。

    那么,一些学术期刊稿件丰富,就又得等半年至一年才能排到自己。赵海清说要求今年见刊,现做实验再投稿肯定是来不及了。

    李猛想,最近正好有篇文章要见刊,马上要校样,如果急得话,给杂志编辑说把作者变更一下,兴许可以,但李猛没有直接回答,把文章送给别人,科研奖励就没有了。

    “不知道她是什么领域的,我做的都是偏农业的,不知道方向对不对。”

    “方向没关系,只要能发出来,就没问题。”

    “我试试吧。”

    “嗯,那小李,就再辛苦一下。”

    “好的,院长。”说完,李猛就告辞出了门。

    到晚上的时候,李猛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回复得太早人家以为你做事情太容易。李猛给赵海清发了个微信:赵院长,我最近正好有个文章刚终审完,如果需要,把那个老师的姓名和单位信息发过来,我给处理。

    不一会儿,赵海清就把信息发了过来。李猛舒了一口气,经过这件事情,自己和院长的关系就算近了一步。

    但自己也不能闲着,害虫防治,特别是蔬菜害虫,自己还不是很了解,看来又得下一番功夫。李猛就开始收集材料,列出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想办法找突破口。他又花时间做了个课件,以备到下面给人培训,可以讲一下害虫生物防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