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一章 给你四成是给你脸了!

    满清主力一直都在孙可望抗的,李定国、郑成功这两个队友非但不给力。

    而且还在孙可望的身上来了一手护驾小明王,夺取南京基业的把戏。

    就这情况孙国主都能够绝境翻盘,在世人眼中,这天命不在他身上还能在谁的身上?

    钱谦益闻言也是思索了起来,他并非死忠于明室之人,不然也不可能剃发降清。

    只是天下未定,他还是觉得孙可望此举只怕不妥。

    “国主,天下未定,您若贸然称帝,只怕会人心不服,成为众矢之的,给满清机会。”他缓缓开口道。

    孙可望闻言笑了笑。

    “老宗伯,我若称帝,李来亨纵使不服也不会和我刀兵相向,而李定国更是早已经自身难保,至于云贵的吴三桂,金厦的郑成功。”

    “我并不认为孤称帝就会彻底改变他们的态度。”

    孙可望称帝其实对于顺军来说也没什么的,李来亨总不能脑子进水为了明室跟他开干吧?

    而吴三桂和郑成功,这二人都是熙熙攘攘皆为利。

    虽然郑成功有底线,但是也改变不了一些事实。

    他们都是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明室并无什么份量,否则唐王的弟弟郑成功也不会不闻不问,任由他在文村和王兴相依为命。

    吴三桂和郑成功该和孙可望翻脸的时候会翻脸,不该翻脸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称帝而翻脸。

    况且吴三桂还有点实力,但郑成功的实力就不够看了。

    以郑军现在的情况,纵使在海上依旧是霸主,可一旦上了岸。

    孙可望派两镇兵马就能击败了。

    经过了南京之战,郑成功积攒的老本折损一半,已经没什么实力了。

    既然如此,待江南稳定后,孙可望称帝,安抚部下,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有五军二十二镇在手的他,只要能够彻底掌控江南,那么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他畏惧的事情了。

    一时间万年策等人纷纷赞同,孙可望称帝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终于指日可待了。

    而除了他们这些文臣,冯双礼等武将更是如此。

    现在兴安王冯双礼、安宁王王尚礼、奉节王王自奇,都已经战功赫赫。

    这二字王也该升一升了。

    可是孙国主这个国主不进步,他们当了一字王可就要僭越了。

    所以只有孙国主进步,他们才能够进步了。

    而这些西营都督级人物进步了。

    汉国公张胜、昌国公张虎才能够进步啊!

    同样的道理,这些这两位驾前军核心将领进步了。

    刘天秀、袁涛安、孙家瑶这些侯爵才能够进步了。

    这些总兵镇将进步了,他们手底下的副将才能进步,才能从伯爵升到侯爵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孙国主不进步等于堵死了整个驾前军的进步之路。

    他要是不黄袍加身,三十万驾前军根本不答应啊!

    “老宗伯,孤意已绝,待江南稳定后,孤就要在南京定年号,继大位,而后展开北伐,驱逐鞑虏,一统天下!”孙可望郑重道。

    “国主所言甚是!”一众豺狼虎豹纷纷喝彩。

    跟着孙国主这么多年了,终于快到这一步了。

    钱谦益闻言还想说什么,但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心底还是乐意恢复明室,毕竟三百年的正统了。

    只是事到如今钱谦益也明白大明气数已尽,若不是满清入关,早在十几年前咱大明就完了。

    如今孙可望占据江南,登基称帝。

    虽未复明但却能复汉,钱谦益觉得这已经是上天之德了。

    要是让满清占据了江南统一了天下,让全天下的汉人都剃发易俗。

    那才叫血染河山,亡国灭种呢!

    “老宗伯,内阁首辅之位是孤在广西就特地为你留的,你可否愿意助孤稳定江南,一统天下,名留青史啊?”孙可望缓缓道。

    “什么?”钱谦益心中一惊。

    “国主,您在广西就已经料到你我会有今日一见了?”

    “那是自然。”孙可望微微一笑。

    昔日他带着四万驾前精锐和行政六部遁入广西,虽然凶险万分。

    但是实际上却又游刃有余,颇有章法。

    只要满清给他一定的时间,那么以行政六部的能力,以四万驾前的精锐。

    一支足以争夺天下的大军不日可成!

    而一旦满清主力陷入云贵,他北上湖广联络大顺军,一旦战胜那么江南自然可下。

    和钱谦益这位老宗伯会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老宗伯,你有所不知,自从首辅雷跃龙从逆后,国主在广西不设首辅,专侯老宗伯也。”万年策微笑道。

    “不错,国主早就料到会有今日一天,首辅之位已经待老宗伯整整两年了。”程万里也是笑道。

    从交水到现在,两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这期间物是人非,但最终孙可望还是顺利地进入了江南了。

    “国主大才,老朽平生罕见啊!”钱谦益感动道。

    只是话虽如此他仍旧有些顾虑,自己一个外来之人如何能够窃据首辅高位啊。

    因此仍旧有所推辞。

    “老宗伯年事已高,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孙可望缓缓道:“老宗伯难道就不希望再努一把力,助我一统天下,为自己搏一个青史留名,为子孙搏一个公侯万代吗?”

    此言一出,钱谦益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自己已经七十有七了,还能够活几年啊?

    趁着现在这个机会自己好好搏一个从龙之功无论对谁都好。

    而一个将死之人,万年策他们又能有什么意见了?

    自己还能活多久,又能在首辅位置上待几年?

    孙可望的亲信又何必和自己一个垂垂老朽过不去呢?

    “微臣钱谦益,见过国主!”钱谦益想到此处,便拱手行礼。

    “哈哈,我得老宗伯江南不难平也。”

    孙可望哈哈大笑道:“传旨,钱牧斋入阁担任首辅,封虞山侯,其妻柳如乃巾帼英雄,封一品诰命夫人!”

    钱谦益闻言整个人都一个激灵,孙国主直接给了一个侯爵,这出手不可谓不大方啊!

    “微臣多谢国主隆恩。”

    “妾身多谢国主隆恩。”

    钱谦益夫妇行礼,对孙国主感激不已。

    “两位请起。”孙可望微笑着开口,而后话锋一转。

    “牧斋先生,今日宴请你夫妇二人,除了表彰功劳外,还需要你们夫妇为我在江南的施政多提提建议。”

    钱谦益闻言瞬间肃然起来。

    “国主请见,微臣必鼎力而为。”

    “江南富甲天下,光是在南京城中孤就从郎廷佐等伪官处查获了黄金八十余万两,白银一千二百余万两。”孙可望郑重开口。

    此言一出,钱谦益夫妇倒吸了一口气。

    虽然江南豪商大富数不胜数,但是这个数字仍旧令他们震撼。

    当然了钱谦益要是知道李闯王在北京城的缴获就不会如此了。

    南京可比北京富得多,咱大清的官员家产自然不会少。

    而且还不止如此。

    咱大明的勋贵们降清后是被废除了爵位,剥夺了家产。

    他们的三百年的积蓄小成归了咱大清。

    大头归了抄家的能臣干吏们。

    而现在孙可望又把咱大清的这些抄家的能臣干吏们的家给抄了。

    所以即便波及面不广,仍旧有如此收获。

    其实看见这么多金银,不少文臣武将还请求继续抄。

    只是江南不稳,为了吸取李自成的教训。

    孙可望最终还是适可而止。

    不然波及面太广了话,江南就稳不住了。

    “如今我手中金银不缺,但在江南还是不能像李自成当初那样追赃助饷,所以孤决定只对罪无可赦的从虏之人进行抄家诛灭,其余官员、士绅一概不究。”

    “国主高义,李自成当初就是失去了士绅之心,这才会一败涂地。”钱谦益拱手道。

    孙可望微微点头,金银这种东西抄多了也就没用了。

    李自成在北方的追赃助饷抄了那么多的金银最后是个什么下场?

    建立稳固的统治才是重中之重啊!

    当然了闯王的时间太短了,这是他最致命的破绽。

    “只是话虽如此,江南赋税制度也该改一改了。”

    孙可望继续道:“孤决定在江南清丈田地,改革税制,减租减息。”

    “每亩地按照官一,田主四,耕种者五的方式进行征收。”

    “除此之外鞑虏未灭,孤再向耕种者征收半成田赋。”

    “其余的徭役、加派,一概免除。”

    “另有百姓借贷者,按照九出十一归的方式进行偿还,其余分隔官府一概不认可!”

    孙可望对江南的赋税制度仍旧是营庄那一套。

    只不是比例调成了官一,士绅四,百姓五的模式。

    另外再额外征收半成由百姓负担,实际上就是孙可望一成半,士绅四,百姓四成半。

    这个比例对士绅已经非常友好了。

    要不是为了团结江南士绅,孙可望真的想自己拿四成,士绅拿一成啊!

    只是这样一来,江南非得来第二次大起义不可,所有还是先忍忍,把满清给灭了再说。

    此言一出,万年策等人连连点头。

    江南富甲天下,就算只收一成半那也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在现在江南有在册耕地九十五万三千四百四十五顷。

    浙江有耕地四十五万两千两百一十六顷。

    江浙地区共有耕地一百四十万顷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啊!

    江南和两广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这一百四十万顷耕地,还不同于北方的旱田,江南水乡亩产很高。

    上田在三石以上,中田也有二石多,就算是下田也在一石五斗以上。

    平均亩产高达二石以上。

    按照这种规模,这个亩产,就算只征收一成半。

    江浙的一百四十万顷耕地哪怕按亩产二石算,一亩地征三斗。

    一百四十万顷,一亿四千万亩,孙可望也能获得四亿两千万斗,四千二百万石粮食啊!

    江浙地区的百万顷级别的耕地,对两广的三十万顷级别和云贵的十万顷级别,形成了真正的降维打击!

    这四千二百万石粮食除去三成的留存,到孙国主手中的也有三千万的岁入。

    再加上商税、盐课、关税。

    等把江南稳定下来后,具体能够刮上来多少岁入,孙国主想想都激动!

    云贵十万顷耕地创造的七八百万的岁入,两广三十万顷耕地和商业、海贸创造的两千万岁入。

    在江南面前都是弟弟,其中云贵更是弟中弟!

    所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只要稳定下来,孙可望把秋收工作搞好。

    那么几千万的岁入到手,其他的东西就不用提了。

    以他麾下行政六部的内政水平,在云南时尚且能够和满清分庭抗礼。

    现在进入了江南,那前景自不用说。

    一个能够在云南养活二十万大军,并让百姓安康的政权。

    如今夺得了江南,那便足以平推天下!

    “清丈田地,减租减息?”钱谦益闻言眉头微皱。

    “微臣知道国主急需军资,也体谅百姓,但江南佃租一向是七八成,老朽名下的六成地租便已经是了不起的善政了。”

    钱谦益拱手道:“国主直接将士绅们的地租减至四成,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操之过急?”孙可望微微地摇了摇头。

    “老宗伯,你有所不知,国主在云南时只给士绅们一成。”

    “虽然在两广有所松弛,但对江南士绅已经是厚爱了。”万年策开口道。

    江南士绅说句实在话,战斗力还不如广东的那些宗族呢!

    咱大清派了四千八旗,两万披甲,就把江南士绅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十几年来不敢有大规模的反抗。

    一直都在给咱大清输血。

    尚可喜和耿继茂的两万老本在广东还时不时会被广东士绅捅两刀。

    咱大清还得给广东补贴军费呢。

    就这战斗力,就这统战价值,孙可望有十三万披甲在。

    能够给江南士绅四成,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要是不服嘛,咱大清能够掀起来文字狱,把江南士绅当成猪杀得个人头滚滚!

    孙可望都把咱大清主力给干了,江南士绅还能咋滴!

    我!流寇也!

    给你四成是给你脸了!爱要不要!

    什么?不要!

    不要就抄家,就族灭!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