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繁体版

第八十三章 国主最了解郑主了

    随着一船船物资从水路运进城中。

    镇蛮守军士气大振。

    反观郑军,顿兵于坚城之下,士气日益低落。

    在郑军主力云集于镇蛮时。

    王尚礼统率数万兵马顺江而下。

    连下沱江州、三带州、广威州、慈廉州,兵临升龙城下。

    数千驾前军纵横升龙附近,屡败郑军。

    打得升龙城中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升龙城中,不少不满郑主的大臣,摄于王尚礼的兵威,平日里又不满郑主,于是蠢蠢欲动。

    在皇宫内的黎主也不甘寂寞。

    安南此时正是后黎朝,现在安南的皇帝其实是黎主,郑主郑柞其实安南的国主孙可望。

    作为国主,孙可望最了解郑主郑柞处境了。

    昔日他岔路口一败便人心惶惶,交水一战后便彻底崩盘。

    郑主郑柞身为安南的郑主,驾前军兵至,声势浩大,郑主的内部要不出问题就出鬼了!

    在升龙人心不稳之下,郑主手脚发凉。

    不得不连夜撤兵,回救根本!

    要不然升龙一失,他就彻底的凉了!

    四月,十万郑军仓皇后撤。

    王自奇率领四万联军,水陆并进,疯狂追击。

    郑军一路上被驾前军零敲碎打,士气日益低落,折损了不少人马。

    在快州略微休整,留下断后的兵马后,郑主率领主力星夜急行试图返回升龙。

    而王自奇弃快州而不攻,带领兵马迅疾北上,意图于王尚礼会师。

    四月中旬,王尚礼留兵土司兵、莫氏兵、投诚兵二万余,监视安龙城内的郑军。

    他自己亲率四万余兵马,进至升龙府边境,截住了郑军的主力。

    翌日清晨,郑主孤注一掷,近十万兵马展开于王尚礼进行决战。

    战场上,鼓声震天,号角齐鸣。

    近十万郑军出营列阵,而王尚礼也无所畏惧,也率部出营,列阵决战。

    驾前军的骑兵率领出击,截杀了不少郑军游骑。

    由于郑军骑兵不敌,驾前军的骑兵迅速逼近郑军的大阵。

    这些骑兵们游走于郑军方的阵附近,不断地用硬弓射杀郑军士卒。

    一时间,郑军阵型产生混乱。

    但在郑军将领的组织下,郑军士卒以鸟铳、弓箭还击。

    击伤了不少驾前军的战马。

    眼见如此,驾前军骑兵稍微后退。

    千余双甲兵步行逼近郑军大阵。

    凭借着坚甲硬弓不断地射杀郑军士卒。

    郑军以鸟铳和弓箭继续还击。

    然而这些双甲兵,身着双甲。

    札甲防箭,棉甲防弹。

    驾前军的硬弓郑军士卒中之即倒。

    而郑军的鸟铳和弓箭难以破甲,对双甲兵几乎没有伤害。

    眼见被动挨打不是办法,不少郑军主动出击。

    然而双甲兵不与郑军接战,体力强悍的他们边射边跑。

    等到郑军脱离大阵后,再回头反击。

    身披重甲的双甲兵弃弓拔刀,于郑军士卒中大砍大杀。

    在近战中展示了惊人的战斗力。

    而训练有素的驾前军骑兵也迅速驰援。

    几番冲杀下来,郑军溃败,军心大动。

    与此同时,王尚礼以火炮轰击郑军大阵。

    在红衣炮的轰击下,郑军士卒结成的方阵开始松散。

    乘此机会,驾前军的具装骑兵发起了冲击,一举击破了郑军的数个方阵。

    造成了郑军侧翼混乱。

    不得以,郑主只能投入象兵发起反击。

    一时间,数十头大象发出怒吼,对驾前军的骑兵发起了冲锋。

    在战象的威胁下,驾前军骑兵的战马受到了惊吓,纷纷后退。

    郑军的大阵得到了喘息之际,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重新调整。

    然而好景不长。

    驾前军的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又熟悉象阵。

    在郑军象兵出击的时候,驾前军的步兵迅速接战。

    面对巨大的战象,这些久经战阵的老兵们压制住了心中的恐惧。

    以火器四面围攻,不少士兵甚至逼近战象,投掷火油。

    大象这种生物虽然体型巨大,冲击力极强。

    但生性害怕火焰和巨响。

    虽然经过专门的训练后,战象可以克服巨响。

    但怕火是大象的天性,哪怕是经过训练也改变不了。

    在火器的四面围攻下,郑军的战象受到惊扰,阵型大乱。

    不少战象甚至发狂,回身冲击了郑军自己的军阵。

    眼见如此,王尚礼下令由驾前精锐打头阵,其余兵马跟进,发起了总攻。

    身披重甲的驾前精锐,如狼似虎,如虎入狼群一般,杀入郑军的大阵之中,大砍大杀。

    在这些精锐中,不止有强悍的双甲兵。

    还有三百对标八旗护军的驾前军虎卫。

    这些虎卫们身强体壮,一个个人高马大。

    不仅每日食粮数升,孙可望还专门赐予酒肉。

    在孙国主的精心训练下。

    虎卫们,一个个力大如牛。

    他们身穿一层锁子甲,又披上了棉甲和札甲。

    三甲在身,整個人刀枪不入,铳炮难伤。

    安南士卒无论是用弓箭、鸟铳远攻,还是用长矛、佩刀近战,都拿这三百虎卫们毫无办法。

    面对一支东亚最顶级的军队,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驾前军的攻击下已经难以坚持。

    以三百虎卫为先锋,数千披甲精兵杀入十万郑军中,打得郑军阵型大乱。

    而其余的土司兵、莫氏兵,打起顺风仗也是一把好手。

    在四万兵马联手攻击下,整个安南军阵已经摇摇欲坠。

    就在此时,数千驾前军骑兵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在巨大的号角声下,看着眼前的滚滚洪流,郑主脸色苍白。

    “国主,快撤吧!”亲信急忙道。

    数千骑兵的总攻彻底击垮郑军阵型。

    此时的郑军兵败如山倒,无数士兵丢盔弃甲,仓皇后撤。

    而联军士气大振,挥舞着手中的屠刀,不断地砍杀郑军的士卒。

    “国主,快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亲信急忙叫道。

    无数联军士兵直指郑主的龙旗。

    正如交水之战中,无数兵马杀向孙国主一般。

    郑柞铁青着脸色,看了一眼驾前军的旗帜,眼中尽是阴鹫之色。

    “撤!”一声不甘的怒吼响起。

    郑主跨上来战马,仓皇撤退。

    至此,升龙之战落幕。

    近十万郑军兵马中,被杀者多达一万八千余名,加上逃散、投降的兵马。

    最后逃入升龙城中的不到三万。

    此战之后,郑氏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整个家族的未来岌岌可危。

    五月,王自奇和王尚礼会师,十万兵马兵围升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