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录
繁体版

第12章、插秧与上山

    又是吃饱喝足的一天,然后姜川先是把盒子里的蚯蚓筛选了一遍,又发现了三条绿蚯蚓。再去草垛下面挖一些,废了不少功夫凑了7条,蹲的他腿都麻了。

    经过两天的对比实验,姜川得到结论:绿蚯蚓虽然腥味重一些,但是对于鲶鱼、黑鱼这一类的肉食性鱼类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

    再有,如果遇到麦穗,小白鲢闹窝的情况可以使用绿蚯蚓。或者是把绿蚯蚓搅碎混合一些其它饵料,来进行打窝,效果拔群。

    四月上旬即将过去,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做,那就是——插秧。

    插秧指的是把秧苗插入水田中的过程,各地插秧的时间。因为气候、地理位置、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有所不同。

    春季的插秧时间,大约就是气温回升趋于稳定没有较大波动,并且在开始降水之后,进行插秧。

    以前插秧都是由人工进行,在插秧的时节。农民伯伯们会卷起裤脚,走入水田,一只手抱着秧苗,一只手进行插秧。

    虽然插秧的时节在春日回暖以后,但是人体的平均气温在36摄氏度左右,光脚入水尤其是泥里,还是比较凉。青壮年还好,但是在村里,不管是家庭主妇还是老人都会下地参加劳动。

    不过好在国家始终关心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经济上没有那么困难以后,开始大力补贴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得以大范围推广,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的应用,及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压力。使得农民伯伯不在那么劳累。而插秧机也在其中。

    看着插秧机行驶在水田里,姜川的心里感慨万千:原来需要一个人干大半天活,现在机器开过去就能搞定。而且在一些山间梯田,较大型机械进不去的地方,小型手扶式插秧机也应运而生。

    许伯特意留下了一块地,和姜川一起手动插秧,大概是他们两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由于姜川从来没有接触过插秧,所以许伯还要给姜川指导。秧苗根部需要入土多深,怎么样比较省力。姜川学习的挺快,就是前后不齐,经常跑偏。

    许伯对姜川说:虽然现在有机械很方便,但是也要让后辈体会一下先辈们的艰辛,和生活的辛苦。也是教育后人,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节约的习惯。这种精神,以后你也要传承下去。

    晚上吃过饭,姜川早早的就上了床。白天插秧,干的有点腰疼。明天早上的晨练也免了,得多躺一会。

    在家歇了两天,腰不酸了背不痛了,满血复活。姜川打算上山去挖点野菜,话说这几天总吃鱼了有点腻,整点青菜换换口味。

    带上工具出发,姜川的老家在平原没有山。所以这次自己上山还挺激动的。

    春天的风吹的还是比较宜人,如果能有小雨就更好了。斜风细雨,倚楼听之,这景象绝美。

    大家春天出去玩一般会做些什么?是不是跟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出门踏青,湖边散散步,放放风筝,累了就在草地上坐一坐。铺上垫子来个野餐,或者在花前树下喝杯茶。想想就觉得很美对不对!

    但是姜川是条单身狗啊,而且自己一个人做这些也没有感觉。不过呢,既然没有人看到反而可以放松一下天性。

    姜川悠哉悠哉的走在山路让,远处的山林里时不时的闪过小动物的身影,头顶上时不时有鸟儿衔着树枝飞过,花丛中蝶舞蜂飞。一幅忙忙碌碌且又生机盎然的景象。

    慢慢的山路趋于平缓,姜川走到一片草坪上。松手把工具放下,站直全身放松向后仰,倒下。

    突然怒目圆睁,张口向天狂吼。之后慢慢平静下来,平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深呼吸,整个人瘫的像一条咸鱼。

    躺了好一会,还在草坪上打了几个滚,才慢慢爬起来。幸亏山上没人,这要是让人看到,估计得笑死。

    山上的野菜虽然不少,但是姜川认识的不多。本着谨慎的原则,只采摘了自己认识的。蒲公英、灰灰菜、苦苣菜、荠菜就整了这几样。(注:自己不认识的东西和陌生人给的东西,千万不能吃,尤其是在野外)

    前面几种的吃法无非就是,蘸酱、拌凉菜、或者熬个汤。但是荠菜包子,荠菜饺子非常好吃。还有一种马苋齿,在姜川老家叫马子菜。这种菜蒸包子也特别好吃,不过马苋齿不急,夏天有的是,但是太老了也不好吃。

    回去的时候,姜川往湖的方向走。许伯告诉他,那边有条溪水从山里流出来。

    姜川来到溪水边,定睛看去仔细寻找。忽然眼前一亮:哈哈!果然有河虾这次有口福了!

    姜川小心翼翼的把手里的网兜伸进水里,慢慢向河虾靠拢,丝毫不敢大意。

    山间流水远离人烟,所以水质非常清澈。而水里的河虾也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状态,看上去十分漂亮。

    经过半个小时的奋战,姜川捞到大半兜河虾。心里不住的感叹:没有受到污染,平时也很少有人来,资源就是丰富。见好就收不能涸泽而渔。

    扛着网兜,提上篮子。姜川美滋滋的下山回家。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姜川回到家先把河虾倒进盆里,进行清洗然后剔除虾线。

    原汁原味的吃法,一般是水煮或者清蒸。不过水煮的话可能会让河虾本身的鲜味有所流失,所以倒点黄酒上锅清蒸。同样的根据个人口味调配蘸料,这次姜川选择的是酱油、醋、和姜末。

    后面几天姜川整理了这段时间拍的风景照片配文发到网上。并且把自己在村里的生活见闻和感想,编成小说在网站发布,起名《田园生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