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录
繁体版

70、稻田蟹,唐僧肉

    下午的活就比较轻松了,把棒子掰下来拉回来就行,戴好手套防止划伤手指。就剩下半亩地姜川也就没有请许哲帮忙,自己骑着摩托三轮跑几趟就完事了。

    傍晚的时候这边前脚刚干完活进了家门,后脚皮孩子就拎着水桶给送菜上门了。

    “二爷爷好,我爸让我送点螃蟹鳝鱼过来让您和姜叔尝尝鲜。”说着就提起了桶里的网兜。

    “这是去田里放水去了!今年你家的稻子长势怎么样?”

    “还行吧,我爸说比去年好点但也有限。”

    姜川听到院子里的说话声从屋里走了出来,“小米来了,咱稻田里放水干啥?”

    许伯扭头看着姜川道:“一听你问的这话就知道你最近玩的挺欢,多长时间没看书了?”

    “小米,你来给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子从头好好讲,看他脸红不脸红。”

    “好嘞,放心吧二爷爷,我一定给姜叔唠的明明白白的。”

    “咱们南山村一年种两季稻子,一般是四月播种育苗,五月下地插秧,七月中旬左右收割。第二季会在六月份播种育苗,等头一季的稻子收割以后整一遍地就接着把第二季的秧苗给插上,大约在十月末左右进行收割。”

    “在稻子收割以前得排水晒田,主要是为了防止倒伏减产和方便下地收割,有提前十天半个月的也有提前七八天的这个得看情况。”

    “我家田里放养的有螃蟹和小龙虾,上午我爸带着住在我家的叔叔阿姨去田里抓螃蟹去了,顺便在老田里挖了些泥鳅和鳝鱼分一些给姜叔加个菜,已经吐过沙子了直接做就行。”

    “晚上把笼子下了,等叔叔阿姨们走了以后还得再把水放干净围上网子清理一遍。”

    “完事以后抓到的螃蟹先养在水塘子里,等第二茬稻子插秧以后再放回去。”

    “原来是这样,”这段时间姜川确实懈怠了,以至于这种对于种田人来说常识性的东西还得黄小米来告诉他。

    “姜叔受教了,来,屋里切了西瓜还有点心,等会晚饭就在叔家里吃了。”边说边把黄小米往屋里让。

    “不了叔,我爸让我送完就赶快回去帮他干点活,”说完就要走。

    姜川连忙拉住他,“听你爸的话是好事,既然这样叔就不留你吃饭了,不过啃两块西瓜不耽误功夫吃完再回。”

    “对对对,人家这是给你解惑称的上一句小先生了,”门口站着的一位游客随声附和。

    黄小米被这声“小先生”叫的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后脑勺也就没有再坚持回去。

    期间姜川问了几句抓螃蟹的事,据黄小米说村里人大多会在自家田里放养点什么东西,并不局限于虾蟹。

    至于地头上用来排水和进水的沟里边个头太大的不一定有,但是种类很全。大家伙也不会吃独食,谁家有想法了村里的情报中心会传递消息。

    等黄小米吃完姜川又从井里捞了个西瓜装上两包点心让他带回去,关系嘛就在这一来一往里面慢慢拉进了。

    “回去跟你爸说,叔改天请他喝酒。”

    ……

    再度回到屋里“哥几个,咱们运气好人家给舔了几个菜,商量一下怎么个吃法。”

    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鳝鱼煲汤泥鳅红烧螃蟹清蒸,像这样的大菜除了螃蟹以外其它两样姜川只能打打下手。归根究底还是手艺不到家,自己吃没啥,招待客人还差了点。

    在这之前先把冰箱里的知了猴拿出来清洗一下散散凉气,接着螃蟹洗刷干净,泥鳅用盐搓掉表皮粘液去除内脏,鳝鱼敲晕放血切断焯水剔骨。

    收拾好主料准备去切葱姜蒜的时候,许伯叫停了姜川。

    “后面的我来准备,你去把雨轩叫到家里来吃饭顺便带瓶黄酒回来。”

    姜川应声骑上车子出门去到湖边的时候人还挺多,店里有几个姑娘在等凉粉奶茶,他见状打了招呼就走到柜台后面帮了把手。

    等送走客人以后,跑到门口冲斜对面响竹村的铺子吆喝两声。请他们给打一竹筒黄酒,接着才回到屋里帮李雨轩收拾东西。

    前面车筐放着酒,车把上挂着肉,后面车座驮对象再来一封四色点心,蹬着辆二八大杠去到未来岳父家就能谈婚论嫁,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当然了这个时间线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现在肯定不行。

    摇摇头把奇怪的画面从脑子里赶出去,当务之急是把姑娘带回家吃饭,说不定很快就有对象了呢。

    家里的许伯给大家上了凉拌的冷盘,再来几个小炒。让大家先吃着省的干等无聊,也能让他有时间准备后面的菜。

    首先是鳝鱼汤,把收拾好的鳝鱼配上姜丝少许料酒稍微腌制去腥。腌制好以后倒油下锅小火煎至微黄出香,往锅里倒入热水烧开以后转入砂锅,小火慢煲。

    取山药剁碎红枣去核倒进砂锅里一起煲,出锅前放点胡萝卜最后放盐调味,红枣鳝鱼汤就成了。

    在处理好的泥鳅里打个蛋黄然后倒入适量的面粉用筷子拌一拌,确保每条泥鳅都粘上。

    生姜切粒大葱切断蒜瓣一分为二,放到一旁备用。起锅烧油把粘上面粉的泥鳅下锅油炸到金黄捞出。

    葱姜蒜下锅爆香,放入泥鳅用酱油煨一会入味上色,最后切点辣椒搭配焖一下放盐出锅。

    这边两道菜做完那边姜川也带着人进了门,本来想让李雨轩先进屋吃饭,但她选择在厨房给姜川帮忙然后一起。

    这样两人就分工开始,蒸蟹的做法比较简单。在锅里加水,水里加入适量的料酒,在螃蟹上放些姜丝葱白上锅蒸就行。

    “来了,最后一道菜齐活,大家久等了。”

    “老姜跟雨轩快坐吧,大菜都没怎么动,就等你们两个了。”

    姜川拱拱手“多谢厚爱,大家快动筷子吧,这鱼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螃蟹属于大寒之物吃的时候佐些黄酒最好不过。

    既然人都到齐了大家也没有必要再等下去纷纷行动起来。

    “虽然现在还不是螃蟹最肥的季节,不过这个味道确实不错,就是吃着有点废牙。”庞伟嘴里含糊不清的说。

    姜川听闻连忙解释,“咱们今天这不是赶上了嘛,没来的急准备吃蟹的工具,下次一定让大家吃好。”

    “没事,别听这小子瞎扯,东西好吃咱不在意那个,配上蘸料别有一番滋味。”也有不同意见的。

    “叔叔阿姨你们也来尝尝我抓的唐僧肉吧!很好吃的!”看着大家的筷子都往别处落,小信有些着急给大家推荐,毕竟这关系到他的零花钱。

    “这不就是知了猴嘛,哪来的唐僧肉。”他爸淡淡道,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夹起一个放进嘴里。

    “不错还是以前的那个味道,这东西小川应该腌制过了盐味在里面,火候和口感都恰到好处。”赵哥眯了眯眼话语中带着一丝回忆。

    “你还记着呢?”赵老爷子有些意外。

    “那怎么可能忘!以前咱家里那么穷油都舍不得吃,找了知了猴都是腌起来。等我娘蒸馍的时候放在锅里一起蒸上,还是一家人当咸菜吃,好不容易炒一盘,那个味我记一辈子。”

    “小信,爸爸问你呢,明明是知了猴你怎么说是唐僧肉呢?还是说你要做红孩儿?”赵家嫂子开口转了转话题。

    “西游记里有啊,佛祖二弟子名为金蝉子,后转世重生到大唐一户姓陈的人家,长大后出家为僧法号三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就有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的传说。”

    “所以我们给带壳的知了猴起名为——唐僧肉,蜕变以后的称为——双翅金蝉。”

    “同时也借这个寓意来祝福大家健康长寿,咱们今天吃带壳的明天吃蛻壳的,我都跟姜川商量好了。”

    “挺好的这个名字,起码有理有据,比咱们以前吃过一毛钱一袋不知道是什么豆制品的唐僧肉靠谱。”

    姜川也在旁边点头,“我同意,相比起来我们起码贴边。还有,我们把价格也订好了一块钱一只童叟无欺,最后按劳分账。”

    旁边有人一拍大腿,“原来是能赚外快呀,我说家长群里这几天怎么会发一些知了猴的做法口感和营养价值的科普呢!”

    “不止,就连刚才的这套台词都跟村里的孩子对了好几天的,小信他们给自己的父母推销,村里的孩子给住在自己家的游客推荐,分工很明确。”庞伟直接就给透了个底掉。

    到底还是个孩子,被人说破心里的想法以后会有些不好意思。

    “没事啊,叔叔给你捧场,小小年纪思维敏捷,就凭这个值得肯定。”说完以后小信更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