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录
繁体版

45、初见成效

    讨论完以后姜川骑上摩托车到镇上买点心盒子还有包装用的草纸,然后去打印了两张收款码回去要帮忙收钱,而其他人则是在家里为下午的生意做准备。

    回去以后姜川也留下来帮忙,庞伟早就跟村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已经跑出去疯了。赵哥趁着人少把赵嫂拉到布摊选了匹料子做两件衣服,然后又快步赶回来帮忙。

    经过一上午的锻炼几个人的业务能力提升了不少,多了两个人帮助也就不会忙的手忙脚乱,总之营业的过程顺畅了很多。

    送走最后一位顾客,姜川一把抄起水壶猛灌,守着热锅水分流失太快。刚歇了没一会庞伟就晃晃悠悠的回来了,手里拿着几颗杏子边吃边走,被酸的眯眼。

    姜川接过庞伟递过来的杏子尝了尝,确实挺酸。虽然果皮已经变成黄色,但是果肉还比较硬没有完全脱离果核,可见还没有怎么成熟。

    完全成熟的杏颜色为金黄或者橙黄色,果肉较软用手轻轻就能捏开,果核也非常容易脱离同时伴随着果香。

    看着被酸的倒牙的庞伟,姜川问道:“你从哪摘的杏?我都不知道村里什么地方有杏树。”

    庞伟吐出杏核:“我是不知道,但是村里那帮小子知道跟着他们就行了。”

    几人都尝了尝完事杏核(hu二声)被熊孩子收起来了,晒干以后弹着玩赢别人的。小时候很多人都弹过玻璃珠但是这个是要花钱买的,那时候零花钱本来就没几个自然就舍不得。杏核大小合适杏仁也基本是苦的没法吃所以就被选中,虽然最后大多都丢掉了,但是这股胜负不能怂。

    夜晚的山风驱散了白天的暑气,天黑之后村里会有不少人会在晚饭以后出门纳凉。左手马扎右手蒲扇这是标配,坐着马扎不时的扇两下蒲扇,跟旁边的人聊聊天挺惬意的。也有的人直接席地而坐,马扎可以不拿但是扇子必须要带,不然就是出门给蚊子送菜,当然了这期间总会伴随着孩童的追逐打闹。

    至于姜川这边,白天干活累了的在家休息,其他人都走了。尤其是庞伟从来到南山村到现在,他不但跟孩子们打成一片,还成为了中老年妇女之友,交际范围可广了。

    夜晚的天空点缀着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绽放着光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皓月当空的时候我们很少注意到群星,而在群星闪耀之时明月却隐去了身影。其实它们一直都在,在按照大宇宙的法则运行。只不过是,时隐时现,时盈时缺罢了。

    忽然一阵夜风带来一股花香,浓浓的香味充斥着几人的鼻腔。几乎在闻到花香的瞬间,村里住的人就分辨出来这是槐花的香味。然后姜川立刻就想到了槐花糕。

    吃货的脑回路总是会拐弯,一般人闻到花香第一想到的大多是,美丽的景色或者浪漫的情调,而姜川想到的是吃。槐花糕虽然没有桂花糕那么朗朗上口的知名度,但是在糕点里也是有着一席之地。刚好如今家里有会做的糕点的李雨轩,回去问问看能不能做,如果可以明天就动手摘槐花。

    念及此处姜川直接转身回去,在后面跟上来的就是庞伟,看来这两个人想到一起去了。

    ————

    一夜美梦姜川早早起床去摘槐花,昨晚李雨轩答应今天给做槐花糕。而且由于昨天的生意出乎意料的好,加之原材料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最多今天上午就要卖完了。

    早晨和面的时候姜川特意发了一盆,既然上午就可以结束,那么上次答应赵信的馒头刚好可以中午兑现承诺。

    因为今天就要返程所以不同于昨天的边走边吃,今天大家基本选择打包。姜川在一旁帮忙把点心盒子绑好,如果你要说昨天根本没盒子那我就当没听见。盒子内部有隔断,鲜花饼、桃花糕、槐花糕都要分开放。

    点心卖到差不多姜川就进屋看他发的面怎么样了,揭开盖子盆里的面团加倍膨胀,表面有蜂窝扒开以后絮状拉丝,这面发的非常完美。再把庞伟找来打下手整几个硬菜,下午他们还得开车回去酒就不喝了。

    姜川蒸的这馒头一个能有巴掌大小,表面呈现淡黄色,吃起来又香又筋道。

    炎热的天气总会影响人的胃口,而且还是吃硬菜。不过好在林河带了酸笋,这东西开胃生津,姜川也做了两道他的家乡菜给大家改善口味。

    吃饱喝足注意一会很快就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不过赵信不想走。来到村里白天跟小伙伴们出去玩,还有好吃好喝伺候着,吃饭不挑食身子骨也皮实了一些,不过据说最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还是贪玩了,最后每办法在他老爸的威严之下上车回家,并约定只有保证学习成绩才会继续带他来玩。

    临行前李雨轩跟林河为了感谢,赵哥夫妇和杜蕾这两天的帮助特意送上了礼物。晒干的桃花瓣,鲜花饼,桃花糕还有竹筒酒竹笋都送了一些。庞伟也要了些大馒头,然后姜川也给小信装了一篮子,看的出来孩子挺喜欢吃这个。

    他们走了没一会,天边就飘来乌云,天气顿时变的闷热压抑,看样子要下雨。姜川不太放心就骑上车子到山坡那里去检查一下鸡舍。

    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发育,鸡仔子们长大了不少,姜川到的时候正看到它们往鸡舍里跑。看样子还挺认窝,上前用力推了推,不错还挺结实的。把带过来的塑料布盖在鸡舍上面用砖头压好,这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

    回去的时候路过鱼塘,有少部分鱼在水面探头。看来是低气压造成了缺氧的情况,不过水面的鱼不是很多,想来缺氧并不严重。

    玉米和黄花菜的位置整体是一个坡,排水的问题不用担心。旁边的菜地有沟,看来许伯早就做了准备。豆角的长势不错已经有了花骨朵,茄子和尖椒也都立起了棵,黄瓜有些蔫儿,看来是这两天的太阳比较足晒的。其它的菜长势也都不错,虽然没有很出众但是也没落下。

    进了家门姜川又往后院跑,自从后院收拾出来给游客住以后,他们又在外面整了个篱笆盖了个小屋。鸭子不怕淋雨不用管,下蛋的母鸡要保护好。路过水沟的时候看到挺多鳝鱼立在水面下,一些蛾子飞虫过来的时候都被它们给吃掉了。

    大雨点子噼里啪啦的砸下来,姜川低着头猫着腰往屋里窜。这次的试销售很成功,至于具体的数额几个村长肯定在盘点了。但是后续的发展计划还没有确定,姜川要查一下资料,借鉴一些其它地方的农家乐和生态化农业结合的发展方式,然后再跟村长们商议策略,时间紧迫他必须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