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成为段誉大哥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提高准度

    怎么才能提高士兵射击的准度,这是现在段浪他们弓箭营遇到的困难。

    远程弓箭兵就好比现代的大炮,现代有机械的辅助瞄准。能让士兵很快掌握。但古代,只有不断的训练。让士兵熟能生巧,最后只要号令兵说方向。士兵就本能的校准弓箭射击的角度。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现在段浪最缺的就是时间。

    段浪思考了良久,突然想起那支横扫西方的军队。亚历山大创造的马其顿军团。

    马其顿军团的威名传遍了亚历山大时期地中海区域,马其顿的敌人提起马其顿方阵就会感到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马拉松之战亚历山大更是靠马其顿方阵大胜波斯人。他们的训练长枪兵,每个士兵手持长枪的高度必须与每排的第一个高度一致。

    而现在段浪训练的弓箭兵也同样可以这样操作。把弓箭营最好的士兵选为每列的第一个,其他士兵以他为准。那就行了。

    于是段浪命令古孟善把训练比较好的士兵找出来,安排在每一列前头。让其他士兵每次射击弓箭必须与他们齐平。

    果然,这样训练下来。除了开始找不到力度。后面越来越准。每次射出去的箭都能在一个区域内。

    看着越来越准的弓箭营士兵们,段浪不得不佩服发明马其顿方阵的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方阵不愧是横扫地中海地区的强大军团,从它上面吸取一点点经验,就可以让弓箭营更有攻击性。

    马其顿方阵虽然好,但段浪却不打算用。因为马其顿方阵只适合平原大规模作战。而大理这边多是山地,不利于大规模作战。所以段浪一直采用的作战方式是戚家军的作战方式。

    因为戚家军的作战风格十分适合大理这边多山泽的地形,特别是鸳鸯阵。

    从建立军队时,段浪就考虑到大理这边地形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大理这边各部落之间作战都好短兵相接。而戚家军的鸳鸯阵就能很好的克服这地形劣势,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大理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

    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

    而这鸳鸯阵也是段浪能横扫大理和南方的基石。

    至于马其顿方阵,段浪看向东北方向道:“以后会用到的。”

    公元1115年,东方这片大陆不算太平。

    宋朝,从宋徽宗赵佶即位之后。重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他们贪得无厌,无恶不作,使宋朝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而赵佶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赵佶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赵佶只管自己享受,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赵佶如此,他下面的大臣们更不会管百姓死活了。在赵佶的腐朽统治下,宋朝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北方的辽国,也因为女真的崛起而陷入战乱之中。

    今年对大理国各部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头,除了羊城一带以及滇池一带外,其它地区的农作物收成都很不好,而且各部落出售往宋朝的马匹,药材。价格也被压得太死。南方的夷人在下半年几次大规模的侵袭大理南部地带,给景珑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兰那城,原本十万人的城池,基本被摧毁,人也被杀光。这使得大理国在中南半岛的强大形象打击很大。

    西北的吐蕃人也在考虑是否再次入侵,四年前吐蕃人从西北长驱直入,横扫大理西北地区,善巨郡和建昌郡两郡有十三城遭到洗劫,其中建昌郡几乎被掳掠一空,那时大理在此区域的军事力量几乎成了一片空白,虽然后来在吐蕃退兵后派士兵进入。但两郡被吐蕃人破环的太严重了,恢复起来要大量的时间。

    高氏父子也被拖住了三年,现在善巨和建昌两郡基本恢复平静,虽然恢复本来面貌还需要大量时间。但是高氏父子已经等不及了。他们打算整合大理国的国力,扫除反对的声音。而石郡的普摩氏首当其冲。

    大理国大多部落的人也都持观望态度,不敢冒然插足,毕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是否能与击败杨氏,且势力巨大的高氏军队对抗,而且能否得到段氏和其他部落的支持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否则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所以,周围的各大势力都采取了骑墙观望的态度。

    时间已进入1115年8月,高氏的军队也逐渐转入备战状态,尤其是鄯阐府的镇南军更是加紧训练,羊城的禁卫军也进入了戒备状态,各种军事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补充到位,一切都是为了与即将到来的与普摩部的战争。羊城皇宫太和殿,大理国高升智和高升泰脸色肃穆,正专心致志的倾听军务负责人的汇报。

    “石郡的普摩部统治石城郡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在石城郡根深蒂固。而这一代的首领普摩熊是个有本事的人,在他的治理下石城郡可以说是出我们外最强的郡。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首领普摩熊在接收段浪王子后,就开始支持段浪王子组建军队,而且最近还攻打了洛蒙山的于矢部。已开始作先期战争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