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棋圣下围棋
繁体版

第46章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在围棋的世界里,棋士与棋士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七品、八品的低阶棋士下棋主要为了休闲自娱,很少人愿意每天花大量时间去做死活题。

    因此,他们的警觉性不高,做活棋块的能力不强,经常下着下着,就被同层次的对手屠掉大龙。

    当棋士的实力到达五品以上,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棋士们往往很注意联络和死活问题,互相之间想杀一条大龙变得困难起来。

    四品以上就更不用说了,大龙的死活往往伴随着某种转换。那种一战定乾坤,屠的了就赢,屠不了就输的极端情况非常少见。

    可想而知,当唐伟看到绝艺大师企图杀掉一条百目巨龙时,有多么震惊。

    对手不是六品、五品的新手,也不是四品、三品的庸将,而是超一流的天壤大师。

    唐伟本人一眼就看出,白棋有好几个方法可以活棋,只是……只是以天壤大师的境界,不可能以亏损一子半子为代价,消极地做活。

    果然,白棋毫不退让,立即对黑棋展开反击。

    一时间,棋盘上飞沙走石,风云变色。双方手筋频出,战得难解难分。

    终于,双方在164手时,出现一个事关全局胜负的劫争。

    若白棋打赢,大龙将与角部取得联络,并取得五个子的优势。以天壤大师的实力,必然不会误算官子,将优势保持到终局;

    若黑棋打赢,则一举歼灭百目大龙,获得五十子以上的完胜。

    所以,白棋是否能以较小的代价打赢劫争,成为胜负的关键。

    棋下到这里,大概就是互相消耗劫才的过程,似乎已没有太复杂变化。

    然而,打劫的过程亦精彩纷呈,处处暗藏杀机。

    有好几个局部,唐伟甚至要反复摆棋,才能最终体会双方的应法到底妙在哪里。

    “这一手冲,黄老前辈为何没在上二四(B16)挡,而是在上四二(D2)立?”

    “这手跳和扳,竟然也是劫才?”

    “啊,这手横顶……这手横顶!!”

    唐伟猛然发现,黑棋的第82手,被他之前评为“无聊”的那手闲棋,居然发挥出“劫才库”的巨大作用。

    就因为黑棋在第82手横顶了一下,那个局部竟然活生生造出四、五个劫才。

    如果天壤大师提前消劫,黑棋就能连走两手,在白棋的大角里活出一小块。

    黑棋凭空活出一块孤棋,价值当然超过五子。所以,天壤大师只能继续消耗宝贵的劫才,和黑棋打下去。

    打劫的过程,唐伟看得失魂落魄。

    他为自己的无知和鼠目寸光而感到羞愧。

    黄老前辈提前82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埋下伏笔。直到第115手,才图穷匕见,围剿百目大龙。

    而那处伏笔真正派上用场,则远在第164手才爆发的劫争之后。黄老前辈的棋力恐怖如斯,竟能推演八十多手棋?

    这大概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吧……

    就这样,棋局进行到第200手时,时间已接近二更。还没下到终局,两人就复盘了整整六个时辰。

    陈义落完最后一个子,然后收手凝神肃立。

    唐伟疑惑问道:“然后呢?”

    “然后,天壤大师就认输了。”

    “怎么可能!”

    唐伟抓着陈义的肩膀拼命摇晃,似乎不能接受这局棋仅下到200手就曳然而止。

    明明双方都还有很多手段创造出劫才,继续拼下去,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确实如此。当时,他们两人已连下三天三夜,已是神衰力竭……在第四天天微微亮的时候,天壤大师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绝艺大师也抱着他的肩膀,一边拍,一边大笑。两人笑了一会,声音越来越低……”

    唐伟大吃一惊。

    黄龙士在六十年前便已成名,如今没有九十,也有八十了。从陈义的描述上看,天壤大师似乎也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者。

    难道,两个人连续对弈三天三夜之后,竟油尽灯枯,双双仙逝了?

    如果真是这样,世上岂非连续损失两位超品棋士?

    唐伟大声问道:“然后呢,声音越来越低之后,又怎样?”

    “刚才不是说过了吗?然后天壤大师就认输了。”

    “再然后呢?”

    “再然后……天壤大师输了棋,自然要给钱了。不过天壤大师是方外之人,子彩只定一子一文。输赢就五十文,好没意思。还不如我在潘景斋赢一把……

    嗯,再然后,绝艺大师就把五十文给了我,让我去前街的包子铺买包子……热腾腾的肉包子,真香啊!当然,我可没敢给天壤大师买肉包子……”

    为了增强故事的说服力,陈义不断在结局里添加细节,将当时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

    反正根本没有绝艺和天壤大师这两个人存在,怎么掰都不会有人拆穿。

    就说天壤大师吃了几个肉包子,难道还有人能反对?

    “啪!”

    唐伟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应该生气。

    这局棋是如此精彩,双方妙手频出,几乎每一步都是最佳应对。如果能下完,绝对称得上“千古第一名局”。

    天壤大师居然没把棋局下完,就认输了;而绝艺似乎也接受了认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还有一种可能,他们已看清所有变化,所以输者才痛快认输,赢者才痛快接受。对,一定是这样。”

    陈义返回大通铺睡觉之后,唐伟仍孜孜不倦地推演着,推演后续变化,计算双方劫才数量。直至天快亮,才终于得出一个初步结果。

    白棋的劫才确实不够,无法在不亏太多的情况下打赢劫争。天壤大师提前认输是对的,没必要下到终局了。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唐伟对陈义的说辞都再无任何怀疑。

    这样复杂、玄妙的棋局,两位超品高手当然要慢慢下,下足三天三夜,才能下得出来。

    少一个时辰,少一刻钟,都是对棋局和对手的不尊重。

    唐伟十二岁学棋,二十一岁晋升四品之阶,本以为,再过两年便有资格挑战棋圣,得窥围棋大道。

    如今看来,还差得太远啊!